□ 雷珺然
論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傳播的問題與對策
□ 雷珺然
當今世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隨著新型通訊技術的不斷研發與使用,也推動了媒體的革新。新媒體為新聞傳播開拓了新的傳播途徑,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新媒體將如何影響新聞傳播的方式、影響讀者的信息獲取方式,如何改變新聞傳播的現有格局,已經成為各大新聞媒體所關注的焦點問題。
新媒體;新聞傳播;問題;對策
以手機和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通訊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地球上任何角落的新聞都可以及時傳遍全球,如此發達的通訊技術極大地縮小了地球上信息傳遞的速度,以網絡化、個人化、及時化、多媒體化為特征的新媒體時代悄然到來。在新媒體語境下,計算機與智能手機相結合,使得原有的媒介生態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新聞信息點對點的推送功能,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查看自己關注的熱點新聞,新聞傳播的媒介資源日益豐富,媒介種類多元化,其新聞傳播的精確定位、多向互動式傳播給社會和觀眾帶來了深刻影響。新媒體為新聞傳播活動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支持,但也凸顯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對新聞傳播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本文主要對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傳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新聞傳播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力量,是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推動力量,更能不斷促進人們價值觀念的完善,從社會層面上來說也是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力量。由于新媒體傳播方式的出現,導致新聞能力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新聞傳播社會責任缺失,這些都是不容忽略的問題。
(一)傳統新聞報道手段的落后
新媒體(new media)這一概念是由美國人戈爾德馬克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語境下有不同的所指,其主要特征是相對的、流動的。當前社會新媒體時代的主要特征是指計算機、互聯網等數字化,由于這些傳播方式興起,對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沖擊很大。首先,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缺乏鮮活的表達方式;其次傳統模式也缺乏靈活的報答時間以及多樣的媒介形式;在新媒體語境下,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到社會熱點話題的討論中,但是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只是主持人單一地進行報道,并無觀眾互動,長期下去觀眾會失去對新聞類欄目的興趣;另外,觀眾通過新媒體傳播方式如微信,可以將自己所關心的新聞直接推送到手機上觀看,通過微信互動,觀眾可以在評論區自由發表意見,這樣使得觀眾既簡化了獲取新聞的途徑又增加了互動熱情。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傳統新聞報道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
(二)“標題黨”現象嚴重
新媒體有別于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是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主要利用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電腦)、移動網絡(手機)等渠道,向受眾提供新聞信息的媒體形態。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傳播方式在新聞傳播中的快速發展,新聞傳播中出現了“標題黨”這一傳播問題,其主要是標題與新聞信息不符、斷章取義,內容上聳人聽聞,甚至一些更是歪曲新聞事實、故意掩蓋新聞真相,來達到增加點擊量的目的,這些行為現象嚴重違背了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不僅會給受眾造成負面情緒,還會損害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其中,社會新聞和娛樂新聞領域是“標題覺”的主要問題區域,主要是因為其涉及的信息內容五花八門、無所不包,尺度要求寬松,編輯發揮的余地較大,甚至很多還涉及到公民的個人私生活領域。目前,對新媒體“標題黨”現象的治理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但以網絡、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作用不可小覷,因此治理打擊“標題黨”現象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
(三)新聞信息品質下降
在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非常及時化,如此導致了新聞類欄目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達到更高的收視率,許多新聞欄目播放一些無關新聞主題的“情感”“拜金”內容,甚至一些不靠譜的消息,這些不負責任的做法都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一些新聞工作者為了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破壞了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準確性;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可以自由地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將自身經歷的或者身邊看到的不論事情大小都作為新聞隨時隨地地發布,通過社交軟件的“轉發”進一步加強傳播力度,然而傳播的這些新聞價值有待估量。這些都會對觀眾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我們處在新媒體時代,就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的特征,加大提升新聞傳播力度,不斷提高新聞信息價值,這需要公眾以及國家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一)促進傳統媒體向新媒體過渡
在數字化的大環境下,傳統媒體要積極迎接挑戰,向新媒體過渡。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長期的信息源以及專業的采編力量等優勢,籌辦自己的網站,實現新聞資源的共享,同時也可以為觀眾開設討論交流的社區,增加觀眾之間的互動。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主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新聞和記者變成現在的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所以可以通過鼓勵人們在看到有意義的新聞時,通過自己的手機、電腦或者其它電子設備來對新聞事實進行記錄并上傳到傳統媒體的官方網站上,加強新聞傳播。這樣使得有價值的新聞迅速傳播,新聞記者可以獲得有價值的線索并對其進行深度的報道,降低了新聞傳播的成本,同時也使得觀眾對新聞認同感的加強,更彰顯新聞的真實性。目前,已經有許多傳統的報社、雜志社、電視臺走出了單一的報紙、雜志、電視媒體的限制,建立起自身的官方網站傳播新聞信息,成為全方位、多手段的新媒體。
(二)新媒體“標題黨”的治理策略
隨著新媒體在新聞信息傳播中的廣泛應用,對新媒體“標題黨”的治理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加強對新媒體及從業人員的管理,不僅要求精通專業的新聞理論知識,更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養,堅持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原則,尊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提高自身的自律及法律意識;另外,可以加大對“標題黨”的民事侵權執法力度,“標題覺”現象帶來的問題也日益嚴重,有時甚至伴隨民事侵權現象,因此治理這種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靠法律處理,降低公民的維權成本,這樣“標題黨”現象會得到有效的解決。
(三)實施有效的責任管理制度
面對新型傳播媒介中存在的一些負面信息,新聞媒體工作者應當正確認識到自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建立明確的責任監督制度,嚴格把關新聞題材的質量,完善新聞傳播環境,以社會效益為重,采用有積極社會意義的新聞信息,多報道正能量的新聞信息。同時國家也要加強公民的思想素質教育,使公民拒絕傳播沒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最后,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向民眾普及法制教育,將新媒體管理真正納入法制化軌道,對新媒體中一些惡意言論和虛假信息的發布者,進行相關的法律制裁。通過各種渠道實施有效的管理和調控,提升新聞傳播中的正能量。
本文主要根據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傳遞的特征,提出當前新聞傳播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比如傳統新聞報道模式滯后、“標題黨”現象嚴重、新聞信息質量下降,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新媒體的影響速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在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新媒體與新聞傳播已經融為一體,它為新聞傳播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活力,未來的新聞傳播業只有依附于新媒體不斷創新和發展,才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新時代環境中不被淘汰出局。
1.胡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問題與對策[J].中國記者,2000(03).
2.王肖南.“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新聞傳播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6.
3.韋路,丁方舟.論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研究轉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4).
(作者單位: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