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
電視媒體的發展回望及影響力探析
□羅斌
從20世紀50年代電視機在中國的誕生,到21世紀的今天,電視遍布我國家家戶戶,電視在中國留下了深刻的發展印記。不只是屏幕從純平發展到液晶,進而發展到現在的等離子,傳輸技術也從有線變成了衛星。電視的迅猛發展造就了電視媒體的驚人影響力。本文分析電視媒體的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探討電視媒體的影響力提升路徑,以期促進電視媒體更好地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電視媒體;發展;影響力
媒體是當下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電視媒體則尤為重要。電視媒體不僅僅是依靠電視為媒介,錄像機、影碟機、攝影機都可以統稱為電視媒體。電視媒體是一種信息傳播媒介,也可以說是一個平臺。與其他媒介相比較,電視媒體的優勢顯而易見,它不僅能傳播實時信息,播放的畫面也生動易懂,更為直觀,而且能傳播給各個文化層次的群眾,讓群眾能直接參與到互動中來,一定程度上,電視媒體加速了文化的傳播。
(一)發展歷程
電視誕生的那一刻,就標志著媒體即將走向又一個巔峰。世界最早的電視問世于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機械掃描電視機,美國科學家茲沃里金發明了現代電視的雛形電子電視,從而奠定了電視機的發展基礎。而中國的第一臺黑白電視于1958年出現在天津,步入21世紀后,電視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總體上看,中國電視媒體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60-70年代的黑白電視階段。那時候擁有電視的群體只是一小部分,電視機還未廣泛流行,擁有一臺黑白電視機就會成為周圍人里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時的電視傳媒還是小范圍的傳播載體。
第二階段是80年代中期的彩色電視時代。這一階段,電視開始走進尋常人家的生活里。電視的日漸普及促使著電視節目的快速錄制和先進設施的出現,新穎的畫面感和直觀的效果使得電視逐漸成為廣受歡迎的大眾傳播媒介。
第三階段是80年代后期到20世紀末的立體傳輸。這時的電視是首屈一指的傳播媒介,傳輸方式也豐富起來,有微波、衛星,還有有線光纜等。
最后一個階段也是目前最為先進的階段,數字電視、衛星直播、錄像攝影機,一應俱全,各種錄制及輸出的電視都深入人們生活中,同時也給電視媒體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二)電視媒體的發展現狀
早期的中國,電視媒體是三國鼎立的狀況,國營、私營、社會公營相互競爭。發展到后期,中國開始對電視媒體進行體制改革。發展到今天,幾乎所有電視媒體都融入廣告或者贊助商等進行一系列宣傳,并且電視傳媒產業也發展壯大,逐步走向集團化。電視媒體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趨向于商業化、集團化和數字化。
(一)電視媒體的公眾輿論力量
數據顯示,播放新聞方面節目的收視率占50%以上,作為廣泛的傳播媒介,電視的播出能夠產生極為深遠的政治影響。首先,它播出的內容、播出的方式,直接決定了新聞的重要性,所以,電視媒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了解的時事,決定了人們思考、談論什么。沒有哪項措施是沒有經過鋪墊就直接頒布播出的,例如90年代的“三農”問題,就論證了電視媒體對中國的巨大影響力。其次,它作為傳播媒介也是產生輿論的一種渠道。在德國,公共輿論就是一種對政治統治合理的基本認可。在中國更是如此,早有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說過,輿論是政治的基礎。電視傳媒的存在就是為了打破人際傳播的局限,擴大告知范圍,使得享有權利的公民全面了解政治,理智參與政治。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公民唯有得到足夠的政治信息才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公眾輿論。電視媒體在這方面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二)電視媒體的商品經濟力量
電視媒體能促進社會發展,更能影響經濟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相互制約的,政治關系變化究其根本是經濟關系發生了改變。從個人角度來說,電視媒體能引導個人的消費觀;從國家角度來說,電視媒體可以影響整個行業發展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同的電視媒體對經濟的發展也是有不同影響的,廣告作為到達率最高的商品宣傳方式,無疑占據了主導地位。例如,可以從每年的中央臺廣告招標中了解中國經濟增長狀況,而地方電視臺則只能影響某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回顧前些年的某地方電視臺廣告數據,同一個產品,冠名一個有名氣的電視節目之后,銷量同比增加了近50%。除此之外,電視媒體又一重要的作用是引導市場消費走向。比如現在備受追捧的熱播劇就通過有意無意的宣傳,改變了廣大消費者的消費觀,間接拉動了內需。這些穿插在電視劇、電影里的廣告轟炸,讓中國的商品經濟愈加繁榮。
(三)電視媒體的文化傳播力量
我國是一個古老有韻味的東方大國,電視媒體是向世界展示我國獨特文化的最好的平臺,不僅能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也能讓其他國家的人對本國的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中國地域廣袤,民族眾多,文化也是多種多樣,而電視媒體現在已經廣泛地進入各家各戶,在信息傳播中不拘泥于地區限制和語言限制,可以說,電視媒體對于一個國家的文化傳播是不可或缺的。通過電視媒介,展示的幾乎是全方位的中國文化,從國家的文化底蘊到現代文化傳揚,從濃郁的情感到雋永的內涵,從勤勞勇敢的品格到美好生活的憧憬,無一不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無窮魅力。電視媒體不僅承載著本國民族文化的基因,也象征著精神文化的傳承。它利用自身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鞏固加深群眾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揚,深入探索對新潮文化的理解和萃取。
(一)電視廣告質量不高
經研究發現,中國發展總量占全球比重很大,但是中國的品牌企業卻很少,中國的廣告支出僅占全國GDP的1%,而國際平均水平則占1.5%,發達國家則占2%。這就說明我國的品牌意識太弱,并沒有重視品牌宣傳的重要性。這也同時說明,中國的品牌發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品牌發展弱,導致電視媒體遭遇廣告量不足、質不高的發展瓶頸。
(二)機構設置不合理
一般的電視媒體都設置了多個部門,例如技術部、后勤部、節目部等。這些部門又都分別設置了管理者,這些管理者都有絕對的權利和話語權,這在實際過程中就造成了層次多、力度小、指揮不一致的尷尬情況。不同的管理者為了追求不同的目標而忽視了全局的利益,而最后又沒有統領全局的人,不能協調處理各個部門組織之間的不和諧因素,使得電視節目淪為高成本、低質量的產物。
(三)受到互聯網的沖擊
電視媒體傳播的方式比較單一,僅僅只能在有電視的群眾家里傳播,對于網絡橫行的高技能時代來說,電視媒體的競爭力略顯不足。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未普及電視的家庭,他們無從得知時事新聞,無法了解外界信息,或者是獲得信息滯后,這就難以避免地缺少互動。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電視媒體的互動性和時效性受到重創,這一劣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視媒體的整體影響力。
(四)受到新媒體的擠壓
大多數人的思想還局限在廣播電視媒體的信息傳播中,但現在已經是網絡時代,網絡引領著新的潮流,電視媒體也應該順應這股時尚潮流,與網絡連接,與時代接軌。電視媒體雖然布局廣泛,但是很大一部人常年在外奔波,對電視的需求并不高,而現在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大都也具備了電視媒體的部分功能,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摒棄了攜帶不便的電視機、收音機之類的媒體,改用智能手機等便攜設備,這樣一來,電視媒體的需求量也連帶著有所下降。
(一)依托品牌建設,提高經營能力
電視媒體要打造品牌節目,進行合理的宣傳發展,那么本土節目的市場比重就會大幅提升,甚至能實現對外出口。所以,電視媒體必須制定品牌戰略規劃,和相關部門合作,共同探索品牌發展之路,依托品牌建設,提高經營能力,從而提升電視媒體的影響力。
(二)合理分工,通力合作
對于一個專業的電視節目,要想提升影響力,一定要有完美的作品來調動起群眾的興趣,這樣一來就要求各個部門的配合一定要緊密。電視媒體就好像是一架鋼琴,缺了哪根琴鍵都彈奏不出悠揚的曲子。要想做好宣傳,提升電視媒體在市場中的影響力,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以群眾為核心,統籌安排節目,完善各個機構的職能,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發掘最有潛力的統籌者,良好把握整個格局和方向,使之形成完整的運行結構,合理運用各項資源,高效完成各項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電視媒體的影響力。
(三)更新傳播理念
傳播理念可以說是電視媒體的內涵及核心。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電視媒體要想在這個大浪潮中穩健前行,就一定要順應潮流。電視媒體首先要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審核標準,嚴格把握節目質量,掌控好所宣傳主題的宣傳力度。其次,嘗試了解群眾需求,深入群眾中,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改變,使審核過程公開化、公正化,讓群眾有參與感。這樣的傳播理念更容易讓群眾接受,也更容易提升電視媒體的競爭力。
(四)擴大覆蓋面
為加強影響、擴大影響范圍,應進一步擴大電視媒體的覆蓋面。建議各個地方頻道都設置自己獨特的節目或者地方新聞,滿足本地區的群眾需求。同時,應增加電視節目的語種數量,滿足少數民族群眾的收看需求,提高電視節目的傳播能力,使各民族的公民都能從電視媒體這一渠道了解基本的時事新聞和外界信息。
(五)弘揚正能量
相比網絡的魚龍混雜,電視媒體更注重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在網絡時代下,人們充分使用言論自由權,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網絡上的信息并不完全可靠。相比之下,電視媒體對于新聞深耕細作,更有真實性,也更權威。電視媒體可以在響應國家號召、宣傳國家政策的基礎上,傳播社會正能量,使群眾更加喜愛電視媒體這一渠道。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態勢之下,電視媒體也在不斷進步,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電視媒體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盡管受到網絡媒體以及新媒體的沖擊,電視媒體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電視媒體應順應新時代的發展潮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不斷彌補自身不足,更新傳播理念,增強時效性和互動性,傳播正能量,從而不斷提升影響力和競爭力。
1.蔡赴朝.讓文化惠澤民生——十年來我國廣播影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2(10):5-8.
2.讓電視熒屏更加豐富多彩健康向上——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就《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答新華社記者問 [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1(11):8-10.
3.田進.團結協作扎實工作——積極穩妥推進三網融合——在2011年CCBN主題報告會上的講話[J].現代電視技術,2011(04):14-20+6.
4.賴黎捷,趙紅勛.創新與責任:電視媒體生存路徑——從2011年電視“娛樂亂象”談起[J].新聞界,2012(13):22-25.
5.王玉輝,敖柏.全媒體語境下網絡媒體與電視媒體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的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2(22):34-35.
(作者單位:北海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