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美
(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 226406)
化學這門課程本身是基于社會大背景下衍生而出的產物,課程教學中,需要與社會實際聯系到一起.單就“硝酸的性質”這一章節教學內容而言,其本身在理解上難度較大,專業詞匯相對抽象,教師沿用“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無法闡述清楚該結論的由來,顯然這違背了新課改所要求的三維目標(品德培育、掌握知識及發展能力).而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便從“硝酸的性質”教學設計方面出發進行剖析,充分應用多媒體和實驗設備,以激發出學生主動探索“硝酸的性質”的學習欲望.
以普通高中標準實驗課程用書為準.
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學等知識后,便開始生產生活中含氮化合物的學習.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已對硝酸有了一定認識,即知道其有著酸的通性,到了高中階段則是進一步介紹硝酸不穩定性、強氧化性等特性.主要以實驗方式讓高中生認識到稀硝酸、濃硝酸與銅發生反應后所產生的不同現象,目的在于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酸性質的認知與記憶.
首先關于知識和技能.第一步要對硝酸的密度、揮發性、顏色、沸點、狀態和氣味等物理性質有所了解;第二步要對硝酸熱不穩定性有所認識,并能夠快速寫出與之相關的分解反應方程式;第三步對比濃和稀硝酸兩者間的強氧化性,熟知兩種硝酸不同的氧化特性,且可以正確寫出與之相關的反應方程式;第四步則是需要對硝酸保存應當注意的事項有所了解;第五步需對工業手法制取硝酸反應的原理及用途等熟練掌握.
其次關于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與化學教師一起研究硝酸性質,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此過程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與創新能力,并以此感知化學實驗教學的樂趣.
最后關于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簡述國內整個的硝酸工業狀況和工業制備硝酸的方法、流程等,能夠讓學生基于生活視角思考一些問題,并以此感知到化學對整個人類社會所作出的偉大貢獻.此外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與合作習慣的培養,逐步強化他們自身的綠色環保意識.
首先這一章節內容為整個高中必修課程無機物最后一板塊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對無機物有關知識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只需要采取正確方式引導學生對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即可.
其次在這一課時學習中,結合以往經驗,稀濃硝酸間強氧化性區別的相關知識點較為抽象,在理解上難度較大.針對此,便需要結合教學特性、學生學習狀態,選擇有效且科學的教學手段,諸如:通過“觀察與比較”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稀硝酸與濃硝酸在實驗現象上的差異,通過差異掌握兩者不同的性質和還原產物.
最后在這一板塊學習中,可引導學生利用前面所學的氧化還原知識對這一章節內容進行分析,并盡可能的與濃硫酸強氧化特性聯系到一起.以實驗探究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們學習“硝酸的性質”的欲望.此外,在教學設計環節加入了很多與硝酸制備有關的視頻、圖片,如此學生便能更直觀、更清楚的了解到硝酸制備具體流程,加上先前已有一定認識的氮化合物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硝酸反應機理.
1.掌握教學重難點.掌握硝酸氧化性及硝酸生產工藝化學原理等.
2.明確教學方法.以“硝酸用途”為切入點,要求學生自行查閱資料,了解硝酸在現實生活中發揮出的社會應用價值,列舉一些生活案例,以此調動學生積極性;隨后借鑒以往所學知識,諸如:硝酸和活潑金屬反應后,會有氫氣產生,探討“硝酸的性質”;然后將硝酸與鐵鋁反應、濃硫酸知識等作為理論支撐,引導學生分析判斷硝酸和銅反應是否可行;最后再以實驗方式驗證硝酸與銅的反應性質,如此便能攻破“硝酸的性質”這一章節學習在的重難點.
3.課前準備.對學生基本認識情況了解后展開教學設計.因以實驗教學為主,提前準備好各種實驗用品.包括分液漏斗、膠頭滴管、14mol/L濃硝酸、2mol/L稀硝酸、棉花、橡皮塞、試管、水槽、鐵片、集氣瓶、銅片、試管和NaOH溶液.
此外,將學生分成4—5人一組,在課程開始前需要自行查閱與整理一些有關硝酸工業用途、制備等資料,提前預習這一章節學習重點,掌握工業化生產硝酸的流程.
4.教學過程.課程以提問方式進行.
上課后提出第一個問題問題:同學們是否知道硝酸主要有哪些用途?請舉出與你們生活有關的例子.提出這一問題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將課程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此便能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提出第二個問題:既然硝酸在生活中的用途如此之大,那么同學們是否知道硝酸在工農業生產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呢,并且你們知道在工業上是怎樣進行硝酸生產的呢?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問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第二個問題在教材中便能找到答案,學生只需要分析教材中穿插的有關硝酸工業化制備的工藝流程便能得到答案.而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問題進行分析的目的是為了鍛煉他們的交際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第三個問題:為什么合成氨工業時常與硝酸工業連在一起?請寫出硝酸工業中主要的化學方程式.學生通過討論后,得出答案:因為硝酸生產的原料就是氨氣,隨后寫出相關方程式:



通過引導學生自行討論,分析問題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整個的知識整理與應用能力.
最后開始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桌上的濃硝酸、稀硝酸,并描述它們的物理性質,然后將瓶蓋打開,讓學生聞它們的氣味,最后再在多媒體上播放相關實驗視頻,并要求學生跟著視頻一起動手實驗,如此便能深化對“硝酸的性質”的印象.
綜上所述,“硝酸的性質”這一章節內容對整個高中化學教學而言非常重要而文章主要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展開教學設計,目的在于激發學生探索欲望,且從學生自行分析問題到動手實驗等操作結束后,學生已對“硝酸的性質”有了一定認識,最后再提出一些問題,要求課后探討,如此便能進一步強化他們對相關知識點的認識與掌握.
[1]琚洪芳. 例談高中化學實驗的改進與反思——以《硝酸的性質》實驗教學為例[J]. 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3(02):12.
[2]朱慧琴. 在探究中實驗 在實驗中探究——“硝酸的性質”強氧化性的實驗探究舉例[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0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