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國資》記者 孫一元
新的轉折點
——訪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黃仁偉
文‖《上海國資》記者 孫一元
2016年,全球政經格局發生一系列“黑天鵝”事件,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認為,當前全球化處于新的轉折點,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的成功在于他抓住全球化對美國中下層的損害。美國政府的政策變化可能對中國會形成很大挑戰。
《上海國資》:您怎么看待美國大選的結果?
黃仁偉:可以從美國的政治現象去看全球化新轉變和新轉折以及這個轉折對中美關系有多大的影響,這是需要仔細討論的。
2016年,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當選出乎很多意料。他戰勝了共和黨所有的候選人,然后戰勝民主黨。
他的力量是什么?他依靠的是美國白人的中下層。為什么支持他?這是問題的本質。白人的中下層支持他,是因為白人的中下層已經有將近20年多時間積累的不滿到這個時候爆發了。
不滿哪些事情?主要是收入長年沒有增加,另外,他們的工作機會減少了。
所以白人中產階級的不滿是特朗普得到支持的主要社會基礎。
這些不滿實際上不是美國國內的問題,這個不滿里包含著全球經濟的新結構問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有一大部分損害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利益。
首先就是美國制造業的流失。比如密歇根州等,原來是制造業大州,這些地方本來都是民主黨“大本營”,卻改變立場,成為特朗普的支持者,因為這些州的工人們感覺過去幾年他們的工作丟了。所以特朗普打出的旗號,就是重振美國制造業。
第二,他們認為越來越多的移民搶奪了他們的崗位。移民怎么進來的?就是北美自由貿易區是允許人口流動的,從經濟全球化上來說這是合理的,有低成本的勞動力進入美國,但是落地的現實卻是矛盾的。
另外,資金在全世界的流動。雖然美國是資金流動的受益者,但是受益者是美國的精英層,而不是美國的中下層。所以資金流動其實對中下層來說并沒有什么受益,相反還有損害,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
2016年,這些不滿已經積累到爆發點。特朗普抓住了全球化對美國中下層帶來的損害,成為他獲勝的力量來源。
《上海國資》:未來美國政府政策是真的要去全球化嗎?
黃仁偉:有一部分政策可能會有這種趨勢。
比如加息減稅。目的是什么?就是吸引資金流回美國。美國政府把企業所得稅減到15%,現在各國都在減稅,要是哪個國家沒有減稅,哪個國家的制造業或者其他的產業都會出現資金外流。減稅對中國的稅制是個大挑戰。
另外,中美貿易可能面臨很大挑戰。雖然30多年來,中美貿易關系有各種各樣的波折,但是中美經貿關系始終沒有發生大的危機,經濟一直是壓艙石,一直是穩定的要素,但未來很難預料。如果中美之間發生了貿易戰,對世界的貿易、經濟會帶來很負面的影響。
現在全球化處于一個新的轉折點,美國作為全球化第一大國,現在成了“逆全球化”的帶頭羊,在世界歷史上,這是第一次。對中國未來是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