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創新”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的六大素養之一。以下五種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具有兒童情趣和時代氣息的生活體驗活動,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素養的極好“抓手”。
一、在家庭生活中體驗
家庭是學生生活、學習、休閑的港灣。教師可通過學生的家務勞動體驗,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素養。比如,引導學生把家庭生活服務作為“崗位”,扮演爸爸、媽媽角色,做打掃房間、買菜、做飯、洗衣服、照顧老人等具體事務,體驗父母的辛苦和忙碌,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養成熱愛勞動的品質,學會為父母分憂,掌握生活自理的本領。
二、在學校生活中體驗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尋找為老師、為同學服務的崗位進行體驗。比如當“小解說員”,為到校參觀的來賓進行解說,培養表達能力、交往溝通能力,增強對學校的了解與熱愛;學做“小美食”,制作、分享拿手菜,體驗當小美食家的快樂和與人分享的幸福;當“小工藝師”,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手工作品,體驗動手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在社會生活中體驗
每個人都要接觸社會,進入社會生活。可開展“小攝影師”“小畫家”“小記者”等活動,讓學生用攝影機、相機、畫筆、文字記錄所看所感,提高對社會環境的認識程度,深入地領略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晒膭顚W生走上街頭當“小賣報員”,體驗“工作”的樂趣和艱辛;到公共場合幫助需要幫助的老人、殘疾人,奉獻愛心,弘揚正能量。
四、在自然生活中體驗
遠離自然的學生,生活必然缺乏生機與活力。教師可結合學生所學的自然知識、生物知識,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探秘、遠足、野營、旅游,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自然界的和諧、美好,學會自我保護、互相救助等本領,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在管理生活中體驗
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整體育人工程,能把學生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形成合力,建立學生自我管理機制。教師可開展一日“自我管理”活動,讓學生選擇課間紀律監督、兩操檢查、衛生管理、圖書管理、班級花草護理、小領讀、節能小衛士等管理崗位進行體驗,一天一輪換。每位同學在服務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基于生活體驗的各種活動,讓學生的“實踐創新”素養充分接“地氣”,有助于學生成為習慣好、講誠信、善合作、綜合素養好的現代小公民。
(作者單位:重慶市開州區漢豐第五小學)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