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年來,湖北省來鳳縣利用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進行了土壤取樣分析,發現耕地土壤的酸化情況比較嚴重,70%以上耕地都在酸性和弱酸性范圍內。提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措施:1)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發展綠肥種植;2)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科學選擇肥料品種,盡量少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3)施用生石灰改良土壤;4)選用其他改良劑改良土壤;5)合理選擇作物種類。
關鍵詞 土壤酸化;現狀;成因;治理措施;湖北省來鳳縣
中圖分類號:S153.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6.010
近年來,利用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摸清了來鳳縣耕地質量基本狀況,經過與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分析比較,發現因為過多使用化肥,輕視有機肥施用,導致土壤生態環境惡化,土壤變酸,酸化耕地面積擴大,酸化嚴重地塊的作物產量和品質明顯下降。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措施,確保來鳳縣糧食安全生產,是今后農業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1概況
土壤pH通常等級劃分為七級,分別是:強酸性、酸性、弱酸性、中性、弱堿性、堿性、強堿性;pH 值越小酸性越強,pH≤5.5為酸性,pH≥7.5為堿性。來鳳縣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8—2015年土壤樣品檢測酸堿度數據對比情況參見表1。通過比較可見,2015年之前耕地土壤的酸化情況比較嚴重,70%以上耕地都在酸性和弱酸性范圍內。
根據2008—2015年土壤樣品檢測結果來看,來鳳縣耕地土壤pH平均值為5.19,最大值8.3,最小值3.3。第二次土壤普查時,大部分土壤樣品pH值在5.5~7.5,近年大部分土壤樣品pH值在5.5以下,充分說明30年來來鳳縣土壤酸化趨勢十分明顯。
1983年土壤樣品pH值集中在5.5~6.5范圍內,而近年樣品pH值大部分在4.5~5.5范圍內。據2008—2010年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地力評價報告,來鳳縣耕地面積2.440萬hm2,其中pH≤5.5的酸化土壤面積達到1.786萬hm2,占來鳳縣耕地面積的73.20%;pH≤4.5的強酸性土壤面積達到0.519萬hm2,占來鳳縣耕地面積的21.27%,說明來鳳縣土壤酸化非常嚴重。
2土壤酸化分布情況
2.1不同土類pH值分布情況
來鳳縣主要土類的pH值見表2,其中紅壤平均pH值最小(5.1),潮土平均pH值最大(6.4)。
通過對近年來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土壤樣品檢測結果數據研究,發現不同土類pH值有一定分布規律,為今后土壤酸化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指導。
2.2各行政村土壤酸化分布情況
來鳳縣酸化較為嚴重(pH平均值小于4.5)的行政村有36個,其中翔鳳鎮有獅立坪、竹壩等6個村,綠水鎮有周家灣、小坳等5個村,漫水鄉有國家溝、龜塘2個村,百福司鎮有洞塘壩、巖壩子等6個村,舊司鎮有小河、大巖板等5個村,大河鎮有張家界、獅子梁等5個村,三胡鄉有苗寨溝、力元等4個村,革勒車鎮有正南、土家寨等3個村。
2.3不同經緯度pH值分布情況
不同經度pH值分布沒有明顯規律,比較均勻。來鳳縣中緯度地區pH值較高,低緯度地區百福司鎮、漫水鄉和高緯度地區三胡鄉、革勒車鎮土壤酸化較為明顯。
2.4不同海拔pH值分布情況
來鳳縣低海拔地區pH值較低,土壤酸化程度較為明顯,這與低海拔地區處于濕熱條件下,土壤脫硅富鋁化成土進程相關。在低海拔區域形成具有富鋁化特征的土壤(紅壤、黃壤等),與土類pH值統計結果較為吻合。主要是因為脫硅富鋁化成土過程形成的紅壤等富含鐵、鋁,容易形成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鐵,從而分離出氫離子,增加土壤溶液中氫離子濃度,使土壤變酸。
3土壤酸化的主要成因及危害
3.1主要成因
來鳳縣土壤酸化主要影響要素為:土壤風化和脫硅富鋁化成土過程;長期施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磷肥游離酸偏重等);土壤有機肥施用量逐年遞減;由于本縣無直接工業污染源,基本沒有污染酸化耕地,但不排除外地工業排放廢氣形成的酸雨對耕地造成危害,但目前沒有酸雨危害的相關檢測和監控證據。
3.2危害
1)土壤酸化破壞土壤質地,使土壤板結,耕性變劣,導致土壤貧瘠化,作物根系生長受阻,不能充分吸收養分,農作物產量受到影響。
2)在礦物風化中形成的鋁化合物被植物大批量吸收,導致作物產品品質下降,根系生長受阻,有的中毒死亡。
3)土壤酸性環境對有益微生物種類和數量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土壤有機質的分解,有害真菌數量增加,作物病害增多,造成減產[1]。
4)土壤酸化使鋁離子活躍,其他礦物質養分流失很大,導致作物營養元素缺失,影響微量元素養分的吸收,造成缺素癥。
4來鳳縣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措施
4.1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發展綠肥種植
有機肥養分全面,不只為農作物供給多方面的養分,還能為土壤微生物提供優良環境,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增加微生物種群數量,提高土壤對酸的緩沖性能[2];有機肥可有效改變土壤中各種養分含量,使土壤結構趨于合理,耕性變好,耕地質量升高。在生產中不僅要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還要提倡農作物秸稈還田,提升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4.2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科學選擇肥料品種,盡量少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
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許多堿性肥料都能滿足,因此生產上可以盡量少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同時增施微量元素,提高作物免疫能力,實行平衡施肥、精準施肥,達到土壤養分和作物的供求均衡[3],以利提高農作物產量。
4.3施用生石灰改良土壤
生石灰能夠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質,消除鋁毒,提升土壤的pH值,還能起到增施鈣肥的作用。對酸性土壤,可以在耕地時,每667 m2撒施50~100 kg生石灰提高pH值。
4.4選用其他改良劑改良土壤
多種土壤改良劑的使用,為改良土壤提供了簡單辦法。在使用時,可以根據土壤質地、酸性強弱,選擇適宜的改良劑,會得到多重效果[4]。
4.5合理選擇作物種類
根據地理條件和作物生長特性,選擇生長適宜的作物,如弱酸性土壤可發展茶葉、油桐、油茶、松樹、杉樹、映山紅等。
5結語
來鳳縣土壤酸化嚴重,分布面積廣,已對來鳳縣農作物的產量和農產品品質造成影響,土壤酸化治理盡管實施了幾年,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治理效果,但離整體治理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土壤酸化治理工作的推進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通過多年的治理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如何繼續實施有效的技術措施來化解這一難題,也是今后農業技術部門需要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向永生.恩施州耕地資源質量評價與利用[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高建峰,徐明芳,丁瑞芬,等.土壤酸化的原因、危害與治理對策分析[J].上海農業科技,2015(2):102-104.
[3]孟遠奪.我國農田土壤酸化狀況與治理措施探討[J].中國農技推廣,2014(6):38-39.
[4]周富忠.恩施州耕地酸化的成因與對策[J].中國農技推廣,2011(12):42-44.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