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園藝療法是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因其對象廣泛、效果顯著以及無副作用等優點,正成為全球醫療、保健、養生的新寵。目前把園藝療法應用到養老服務中的研究還比較少。園藝養老,就是利用園藝活動來養老。把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作為切入點,首先對園藝療法進行闡述,進而引出園藝養老的內涵和作用,進一步討論在人口老齡化形勢下實施園藝養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我國推廣實施園藝養老的幾點建議:1)提高國民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加強全民的老齡意識;2)加大園藝療法理念的宣傳力度,提高老年人對園藝養老的認識;3)鼓勵學科創新,促進學科融合,加快園藝養老專業人才的培養;4)園藝養老的發展要立足本土,體現中國特色;5)政府要加大政策和經費的支持,促進園藝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人口老齡化;園藝療法;園藝養老;養老服務;中國特色
中圖分類號:D669.6;C913.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6.019
中國的老齡化趨勢正在日益嚴重。人口老齡化嚴重制約著一個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以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為前提[1]。
有關研究表明,借助園藝活動改善老年人的關節炎病癥,有利于控制血壓和飲食;可以有效消除老年人焦慮、煩惱等不良情緒的干擾,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2]。由此可見,園藝養老是一種很好的養老服務模式。
中國大陸的園藝養老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不僅遠遠落后于美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也落后于日本和韓國等后起之秀,和我國臺灣地區和香港地區相比差距也很大。我國必須加快園藝養老事業的發展步伐,把園藝養老納為中國養老服務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
1園藝養老與園藝療法
園藝養老,簡單的定義是利用園藝來養老。園藝養老是指采用園藝療法的相關機理內容,通過讓老年人親近自然、參與自然、感受自然,給老年人提供一個適老宜居的生活環境,輔助治療老年人各種生理心理疾病,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3]。要詳細地闡述園藝養老,首先需要了解園藝療法的內涵、服務對象。
1.1園藝療法的概念
美國園藝療法協會對園藝療法的定義是“對于有必要在其身體以及精神方面進行改善的人們,利用植物栽培與園藝操作活動從其社會、教育、心理以及身體諸方面進行調整更新的一種有效的方法”[4]。我國園藝療法研究專家李樹華則認為,園藝療法是指通過園藝操作活動或者與植物相關聯的各種活動,以達到身體機能恢復、心理健康恢復以及對社會適應力恢復等目標的療法[5]。隨著園藝療法的概念的拓展,園藝療法的的服務對象也不斷地擴大和呈現多元化趨勢,而不僅僅限于“有病的人”。
園藝療法包括不同的類型,有以復健形勢為目標,提高職業能力的職能型園藝療法,以醫療為主、復健疾病或傷殘人士的治療型園藝療法和以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增進社會福祉、服務社會的社會型園藝療法[6]。
1.2園藝養老的內涵
園藝養老是指通過運用相關的園藝基礎知識,對敬老院和老年人經常活動的場所進行園林規劃設計、合理搭配植物種植,從而打造出一個適老宜居的養老社區,使生活在其中的老年人通過參加相應的園藝活動來提高老年人身體素質,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園藝養老屬于園藝療法的一種,屬于社會型園藝療法。園藝養老的服務對象是老人,實施應用場所是敬老院等這樣的養老社區和一些老年人經常活動的場所,園藝養老的目的是提高老年人身體素質、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園藝養老借由實際接觸和運用園藝材料,維護美化植物或盆栽和庭園,接觸自然環境而紓解壓力與復健心靈[7]。園藝養老從花園的角度可以分為:1)感官花園,即通過營造良好的以植物種植為主的環境來刺激老人的眼、耳、鼻感官,從而達到舒緩身心、增強治療的效果;2)體驗花園,即通過安排合理的園藝種植活動,讓老年人在園藝操作過程中既可以達到活動筋骨的效果又可以與同伴交流合作,體會到收獲的樂趣,從而達到忘卻煩惱,增強自信的目標[8]。
1.3園藝養老的作用
有關科學研究與實踐表明,園藝養老能夠促進參與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園藝能夠提供自然舒適、無威脅的環境,讓人們在活動中相互接觸。根據目前研究進展情況,結合我國園藝療法著名專家李樹華教授的觀點,園藝養老具有以下幾個作用。
1)園藝養老在精神方面可以增加生命活力,促進身體健康;創造環境氛圍,營造老年人的居住環境;抑制老年人的情緒沖動,促進老年人產生與提高責任意識,培養老年人的忍耐力和注意力,有利于老年人情操的陶冶;樹立老年人的自信心,增強老年人的人格自信。
2)園藝養老在社會方面可以擴大老年人的社交視野,增加生活的調味劑,增強老年人的合作意識。
3)園藝養老在身體方面可以有效刺激老年人的身體感官,保持體內生物鐘正常運轉;強化運動機能,增強老年人的身體素質[9]。
4)園藝養老在技能方面可以增加職業培訓、擴大就業范圍;增加社會貢獻,擴大社會福利。
2實施園藝養老的必要性
園藝養老通過園藝的種植,能夠給老年人提供自然舒適的、無威脅的宜居環境,老年人通過園藝活動的進行可以很好地與他人進行協作,相互溝通接觸。在此過程中,老年人有了共同的話題,除了分享種植心得、栽花結果的喜悅,也可以相互交流訴說家庭世事、心事。
有關科學研究表明,如果人的身體長時間不進行活動,人的組織器官將會嚴重退化;而適量的運動可以激發身體的活力,延緩個體的衰老。在進行園藝勞作的過程中,老年人需要替植物換盆,要進行澆水、施肥、修剪等工作,這其中不時有舉手、伸展、彎腰、下蹲等肢體動作,可以有效訓練手腳肌肉的靈活性,訓練身體的平衡力,鍛煉手眼的協調能力;這對于肢體有障礙或行動不便的老人,也可以提供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不但對老年人身體健康大有裨益,而且也可以讓他們精神上得到慰藉[10]。所以,園藝養老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2.1是人口老齡化的要求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已造成阻礙,要求我國必須進行模式創新,實行園藝養老。
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49年,中國60歲及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31%,也就是說每3個中國人中將有1個老年人[11]。從現在到未來的30年間,中國將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養老問題變得日益突出。我國未富先老,面臨著養老保障和醫療服務等嚴峻問題的考驗。人口老齡化對我國勞動力供給、勞動生產率、社會分配、社會儲蓄和投資等方面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我們必須將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長期規劃,提高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認識,加快社區老年服務建設,適度發展公共養老的福利設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決不能讓人口老齡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攔路虎”[1]。
2.2是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要求
我國養老服務體系諸多問題的出現,要求我國必須進行模式創新,實行園藝養老。
我國目前主流的養老模式是以社區照料作為支撐體系的居家養老。在我國現今階段,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增加,“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養老目標基本已經實現。但我們更應該追求“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讓老人精神生活富足,生活豐富多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人們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忽視,很多老人出現抑郁、孤獨、寂寞、精神空虛等精神失常病癥,他們對自己的存在價值表示懷疑,生活缺乏活力,精神空虛,表現為衰老異常迅速,陷入無欲、惆悵、無助、無趣的精神狀態,嚴重的會出現自傷自殺行為,甚至引發老年癡呆;有些老年人迷戀打牌、打麻將,甚至參與賭博、吸毒[12]。
對于我國養老事業來講,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而與之相應的基礎養老措施不到位,財政壓力增大,已難以很好地解決國民的養老問題。園藝養老是純自然養老的方式,而且是整體療法。由于運用的是綠色植物,適用性廣且安全性高,無任何毒副作用;不用依靠先進儀器,對場地要求簡單,完全利用自然的力量,修復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改善心境,具有低投資、高回報的特點,適合在我國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13]。
2.3園藝養老具有突出優點
園藝養老的種種突出優點,促使我們應該改革現有養老模式,選擇實行園藝養老。
園藝養老是一種利用植物、園藝活動以及自然環境來促進老人身體健康和心靈滿足的養老方式。它把植物作為介入媒體,讓老年人與自然界、植物產生心靈上的對話和情感上的共鳴,察覺植物生命的美好與感動,可以使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保護自然,從而與自然和諧相處。日本九州大學農學部松尾英輔教授將園藝療養的功效歸結為精神上的解放、促進社會的正常生長、感情的成長和體力上的延續4個方面;香港園藝治療協會會長馮婉儀認為園藝療法具有認知、社交、身體、情緒、精神及創意6個方面的好處[14]。園藝養老可以增強老年人的身體活力,陶冶老年人的情操,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同時有效減輕社會負擔,增加社會總福利。
3實施園藝養老的可行性
園藝養老具有健康、自然、安全、方便、經濟實惠等特點,要想使這種養老方法在中國推行,需要分析其客觀可行性。
3.1園藝療法理念正在被大眾日益所接受
園藝療法理念為大眾日益所接受,為園藝養老的開展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礎。
園藝療法的概念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引入和進行宣傳,至今已經有了20年的歷史,已經在療養院等機構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目前在內地的上海、廈門等地已經開辦園藝治療師國際證照培訓班。園藝養老具有投資少,性價比高的特點,它不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去購買儀器設備和建設基礎設施齊全、標準豪華的建筑物,經濟承受壓力小,這一點非常適合中國這個處于發展中的大國[15]。
3.2我國一系列養老政策文件的支撐
我國一系列和養老有關的政策文件的頒布,為園藝養老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2014年6月,國土資源部出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明確要求,空閑廠房、學校、社區用房從事非營利性養老服務,連續經營一年以上,土地性質可暫不變更,五年內可不增租[16]。2014 年12 月25 日召開的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上,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將繼續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扎實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制等試點工作;“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到要“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17]。
我國目前正處在經濟結構轉軌、人口日益老齡化的發展階段,建立和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更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3.3我國擁有豐富的園藝資源及精湛的園藝植物栽培技術
我國豐富的園藝資源及精湛的園藝植物栽培技術,為園藝養老提供了客觀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
我國的園藝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園藝植物種類繁多,特點突出,是世界園林植物重要的發祥地之一,中國被西方人士稱為“園藝之母”。我國園藝植物栽培技術精湛,中國園藝植物栽培歷史悠久,栽培經驗豐富,這在《詩經》《管子》《楚辭》等典籍中均有記載。
3.4我國擁有大量的園藝療法儲備人才
大量的具有園藝療法的儲備人才,為園藝養老的開展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持。
1)國內農林類大中專院校都開辦有不同層次的風景園林和園藝專業,已經培養了一大批的園林或園藝專業人才,他們經過與園藝療法專業有關的課程培訓可以轉化為園藝養老專業型人才。
2)在我國的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園藝療法已經有了很大發展,在中國大陸也培養出了以清華大學李樹華教授為代表的專門從事園藝療法科學研究的人才。
4對推廣實施園藝養老的幾點建議
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根本在于加快經濟發展,壯大國家經濟實力。但是老齡化問題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處理得好,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因素;處理不好,則可能嚴重阻礙我國經濟的發展[18]。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形勢下,必須完善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推廣園藝養老的適用范圍。
4.1提高國民對老齡化問題的認識,加強全民的老齡意識
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強調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緊迫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級政府的思想認識,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19]。
4.2加大園藝療法理念的宣傳力度,提高老年人對園藝養老的認識
向老人普及園藝療法的相關知識,讓大眾深刻認識到園藝養老的功效,引導老年人積極參與到園藝養老中去。需要注意的是,園藝養老的普及要遵循“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以點帶線,以線成面,循序漸進,逐漸覆蓋。
4.3鼓勵學科創新,促進學科融合,加快園藝養老專業人才的培養
園藝養老需要具備專業園藝養老知識人才的參與,加快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大力發展我國園藝養老的重要基礎。雖然我國大中專院校都已開設風景園林、園藝等專業,培養了大批的園藝、園林專業人才,但是他們還不能把學到的園藝知識運用到園藝療法中去,更不用說運用到和醫學、護理相關的園藝養老事業當中。所以,建議一方面需要盡快成立園藝養老專業協會等專業性組織機構,推廣和促進園藝養老學科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要在大中專院校的園林、園藝、護理等專業基礎上開設園藝養老課程,儲備相關的園藝養老知識人才[20]。
4.4園藝養老的發展要立足本土,體現中國特色
社會意識形態的不同,也會導致發展理念的不同。中國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園藝養老的發展也應該著眼于中國實際情況,體現中國特色。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我國擁有著五千余年的燦爛的歷史文明,同時也創造了輝煌的傳統文化。我國養老文化以傳統孝道為核心思想,以推崇尊老敬長為核心理念;我國養老文化向來注重“以道養性,以佛修心”,注重修身養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我國傳統養老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桃花源式的田園養老思想;戲曲、書法、太極也是老人常用來陶冶情操的優雅方式。這些都是中國養老文化所特有的,所以說要把我國的園藝養老與本土文化相結合,體現中國特色風格。
4.5政府要加大政策和經費的支持,促進園藝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
雖然我國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養老、社會保障的政策文件,然而關于鼓勵園藝養老方面的政策極少,這不利于園藝養老的推廣應用。所以政府要繼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設施條件,從各方面支持園藝養老工作的開展。鼓勵和扶持社會資本的介入,制定各種優惠政策積極發展我國園藝養老事業。
參考文獻:
[1]李毓倩.淺談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J].時代經貿,2012(2):9.
[2]劉東蘭.園藝療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應用研究[J].莆田學院學報,2012(1):15-19.
[3]顧文蕓,路海蘭.基于園藝療法的文化養老方式的探討[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3):69-70.
[4]張嫻瑩.張建華.公共綠地康復景觀的營造[J].上海商業,2011(2):37-39.
[5]陳曉慶,吳建平.園藝療法的研究現狀[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1-45.
[6]周瑤.園藝療法在社區老年人醫療保健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4(3):77-79.
[7]劉慧敏.園藝療法 科學養生[J].綠化與生活,2014(12):51-52.
[8]梁珊,任杰,王淑芬.感官花園設計方法初探[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1(10):15-17.
[9]常曉菲.我國養老地產室外環境設計研究——以長三角地區為例[D].浙江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5.
[10]黎法.園藝養生壽自長[J].健康生活,2012(8):32.
[11]李玉虎.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農村養老保障的路徑選擇——基于重慶市的實證分析[J].經濟法論壇,2010,7(1):330-337.
[12]郭厚全.孤獨老人的心理特征和社會干預措施[N].村委主任,2013(13):13.
[13]至道養老論壇.園藝療法在養老景觀中的應用詳解[EB/OL].http://www.hkpq.net/show.asp?id=868,2015-09-08.
[14]張艷.園藝療法對高中生希望感干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15]飛揚國際景觀設計.園藝療法在養老景觀中的應用[EB/OL].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35071738.html,2016-07-30.
[16]民政部門戶網站.讓“老有所養”落到地上——《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解讀[EB/OL].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mzyw/201405/20140500635894.shtml,2014-05-13.
[17]新華養老.聚焦“十三五”中國式養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yanglao/2015-11/24/c_128459375.htm,2015-11-24.
[18]陳迪.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4(30):7-9.
[19]穆光宗,張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及其戰略應對[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0(5):29-36.
[20]楊賢均,危兆安.地方性本科院校風景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5(4):191-195.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