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是三峽庫區的全遷移民鄉鎮,耕地面積小,人口密度大,政府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果園,現已初具規模。分析南沱鎮現有經果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展望南沱鎮發展經果林下經濟的優勢和前景。提出發展建議:1)統籌安排,做好科學規劃;2)加大宣傳力度,落實果林經濟配套政策;3)培育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4)強化服務體系建設;5)部門協調,合力推進保護長江綠化帶經濟建設;6)保證長江綠化經濟帶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經果林下經濟;發展前景;發展建議;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6.022
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屬于三峽庫區全遷移民鄉鎮,沿江居民多數采取就地后靠方式進行搬遷,全鎮人均耕地大面積減少。發展經果林是該鎮提高單位面積經濟收入的唯一選擇。經過近15年的努力,全鎮果業發展結構層次分明,形成了高海拔地區發展早熟梨,中海拔地區發展楊梅、柑橘,低海拔地區發展荔枝、龍眼,長江沿岸發展筍用竹,果林資源豐富的格局。為了進一步提高單位面積收入,經過近幾年的探索,認為發展經果林下經濟前景廣闊。
1基本鎮情
南沱鎮全鎮11個村,1個居委會,76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 237 hm2,人口37 702人,經果林1 861 hm2,其中幼齡果園1 000 hm2,主要種植龍眼、柑橘、蠶桑、枇杷、李、花椒、筍用竹等經濟作物。大面積的龍眼、蠶桑、筍用竹、枇杷現初見成效。
2經果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2.1發展意識淡薄
在南沱老百姓眼里果園只能生產水果,稻田只能種植水稻,意識里沒有林下經濟的概念,全鎮經果林80%除了水果以外沒有其他經濟收入。大面積的幼齡果園行間閑置地沒有引起當地農業部門和老百姓的重視。
2.2發展形式單一
近幾年,隨著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和人們對農產品種類的需求越來越廣泛,部分老百姓開始嘗試著在果樹行間種植一些豆類作物增加收入,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林下經濟的雛形,但其形式目前尚以種植業為主體,且非常單一。
2.3發展規模散亂
林下種植目前屬于農民自發行為,在發展規模上非常散亂。1)沒有成片發展;2)規模較小,每處只有(3~5)×667 m2;3)品種單一,目前只種植有少量豆類和蔬菜。
2.4農民技術薄弱
在南沱農村目前留守在家的多數是老人和兒童,這也是全國的普遍現象。也正因為這樣的年齡結構,導致他們在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術方面非常困難,耕作方式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管理技術水平非常落后,產量和產值都很低。
3前景展望
3.1發展經果林下經濟有潛力
3.1.1 現有經果林資源豐富
南沱鎮經果林資源非常豐富。全鎮有筍用竹213 hm2、龍眼278 hm2、蠶桑333.5 hm2,柑橘867 hm2、花椒140 hm2、梨13.3 hm2、楊梅15.3 hm2,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幼齡果園面積約占50%,有充足的林下空間發現林下經濟。
3.1.2 發展林下經濟已有自己的模式
近年來,經過政府的積極引導和老百姓的積極探索,南沱鎮林下經濟已有一些自己的模式。目前,主要開發出“果-豆”“果-菜”,并且初步產生了效益,可以供大面積推廣借鑒采用。
3.1.3 發展果園林下經濟效益初顯,老百姓信心倍增
目前,南沱鎮開發的林下種植大豆模式是全鎮林下經濟的重要增收來源,品種主要是“渝豆一號”,每年可播種2次,第一季平均每667 m2可產150 kg,第二季每667 m2可產70 kg,按當地市場價格,平均每667 m2可增收1 100元。現在老百姓已在林下種植中嘗到了甜頭,如果推廣新的模式將會信心倍增。
3.2發展經果林下經濟有優勢
3.2.1 地勢平坦,層次明顯
南沱鎮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海拔處于200~700 m,海拔300 m以下面積約占總面積的60%,300~500 m約占25%,500 m以上占15%,整體地勢較為平坦,結構層次明顯,適合發展多品種果園和豐富的林下經濟品種。
3.2.2 基礎設施齊全有利于發展多種林下經濟
南沱鎮發展林下經濟基礎設施條件成熟。截至2015年,到村公路通暢率達100%,到社公路通達率已達60%。在果園集中的村2015年新修機耕道12 600 m,硬化便民道路已全部覆蓋果園,全鎮有山坪塘700余口,能全面滿足所有果園的灌溉和攔洪,為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3發展經果林下經濟有前景
3.3.1 海林生豬可帶動
2014年落戶在南沱鎮的重慶海林生豬發展有限公司發明了活動豬場,在大棚內養豬獲得成功,每667 m2地產值可達48萬元。其養殖模式為:在耕地上建養豬場,豬直接在地上生活,出欄1~2次后,豬場再搬到另外一塊地里,在原來養過豬的地上種植蔬菜,種1~2季蔬菜后又可在上面養豬,往復循環,既可以養豬又可以種菜,還不污染環境。可以嘗試將這種成功模式應用到果園里進行林下養殖,如果獲得成功,經果林的林下收入將會成倍增加,前景非常廣闊。
3.3.2 鄉村旅游促銷路
隨著南沱鎮近幾年的果園發展,南沱龍眼和枇杷遠近聞名,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加之有得天獨厚的江中島——平西壩和長江魚特色農家樂的吸引,還有至少3次中央領導人到南沱指導工作的名氣,到南沱來采果、玩耍等體驗鄉村游的人越來越多了。每年通過鄉村旅游銷售水果達300萬kg,約占年產量的35%,產值達700余萬元。
通過鄉村體驗游的發展,在促進產品的銷售的同時,加強了南沱的對外宣傳,擴大了產品的知名度,形成了良性循環,對林下經濟的發展,增加產品種類具有牽引作用,效益將無可限量。
4發展建議
林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應將其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放在突出位置,傾注人力、物力、財力,逐步將果林經濟做大做強。
4.1統籌安排,做好科學規劃
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講求實效的原則,明確果林經濟發展思路,做好科學規劃,確定任務目標。要把發展果林經濟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相結合,與畜牧業發展相結合,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果林經濟的發展潛力。
4.2加大宣傳力度,落實果林經濟配套政策
林業部門應結合實際特點制定果林配套政策,并將促進果林經濟發展的政策宣傳、實施到位。積極動員和引導果農利用豐富的果林資源優勢,探索果下種植、養殖等多種復合果業發展的新模式。此外,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對發展果林經濟的重要意義、技術、模式及成功典型進行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增強農民發展果林經濟的積極性。
4.3培育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要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推進果林經濟的突破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引導作用,走產業化發展、規模化經營的路子,鼓勵經營戶搞深加工拉長產業鏈,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做大做強。對現有企業中發展經營好、帶動能力強的進行重點培育,促其上檔次、成規模,增強輻射力,從而帶動更多的農民投身于果林經濟發展。
4.4強化服務體系建設
4.4.1 技術指導
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基層提供技術指導,積極開展對種植戶、養殖戶的技術培訓,加大技術推廣、病蟲害預測預防的工作力度。
4.4.2 資金幫扶
政府和金融部門應不斷加大對龍頭企業、果農經濟資金扶持力度,通過爭取上級有關部門專項資金,對龍頭企業、果農示范大戶給予補貼。
4.4.3 市場服務
積極培育市場營銷組織,成立專業合作社或協會,提高組織化程度,加強市場調研。建立市場預警機制,使農民能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最大限度躲避市場風險,提高抗拒市場風險能力。
4.5部門協調,合力推進保護長江綠化帶經濟建設
果林經濟在長江兩岸占線長、面積大、范圍廣,涉及農民多,起到綠化長江、保持水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加之果林經濟發展涉及部門多,如農業、林業、規劃、旅游、工商、土地等多個領域,故需要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建議政府成立長江綠化帶產業辦公室,解決長江綠化經濟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切實推進長江綠化帶經濟快速發展。
4.6保證長江綠化經濟帶可持續發展
長江綠化經濟帶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長江綠化、水土保持、改善環境的基礎上,果林經濟的發展應堅持科學指導,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要考慮果林資源的自我承載能力和恢復能力,防止違背自然規律的盲目開發與利用。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