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對桑樹草甘膦藥害癥狀的調查表明,不同部位的藥害癥狀雖有所不同,但都表現出桑葉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葉形發生畸變等。桑園發生草甘膦藥害的原因有:施藥操作不當;桑苗圃濕度過大,根系吸收草甘膦;施藥器械混用。為了防止草甘膦藥害,要盡量避免將草甘膦噴灑到桑樹上,避免在大風天氣噴藥,避免殺蟲(菌)劑和除草劑共用一個噴霧器。雜草綜合防治方法:采用冬季深耕,農家肥經腐熟后施用,清潔桑園,桑園間作,合理留葉等農業防治法;桑園覆蓋地膜,稻草等物理防治法;在桑園養雞、鴨、鵝來控制雜草等生物防治法;冬春季以芽前處理劑控制闊葉雜草,夏秋季在春蠶養殖結束后以莖葉處理劑防除單子葉雜草的化學防治法。
關鍵詞 桑園;草甘膦;藥害;雜草;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451.2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1.013
桑園雜草不但與桑樹競爭水肥,使桑樹樹勢衰退,桑葉質量和產量嚴重下降[1],而且是多種病蟲害的宿主和中間媒介,誘導某些病蟲害迅速發生和蔓延,間接或直接妨礙桑樹的生長發育[2]。桑園雜草主要特點是種類多,密度大,生命力強,人工除草費時費工[3-4]。為了將大量的農村勞力從繁重的防除桑園雜草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生產率,常采用非選擇性、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進行化學除草,但在草甘膦的使用過程中致使桑樹受到藥害的現象時有發生[5-6]。本文介紹桑園實生桑苗、老桑樹受草甘膦藥害的癥狀,分析造成草甘膦藥害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桑園雜草的綜合防治措施。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地設在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甘寧基地,海拔325 m,地形狹長,土壤為沙壤土,土層厚度≥1.0 m,pH值為8.2。
除草劑為30%草甘膦銨鹽水劑,江西威牛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
調查桑樹品種為桐鄉青,實生桑苗,樹齡12年。
1.2藥劑用量
于2014年桑園夏伐后進行土壤表面施藥,采用3WBD-20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在上午露水干后,667 m2施用30%草甘膦銨鹽水劑400 g,并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加附著力。
1.3藥害調查
噴藥3天后發現實生桑苗、部分12年生桑樹出現藥害。在實生桑苗圃選取A、B、C三個面積相當的小區(A區為土壤相對干燥,B區為土壤相對濕潤,C區為土壤特別濕潤),每隔7天觀察桑樹生長情況,記錄草甘膦對實生桑苗、12年生桑樹的藥害情況。
1.4數據分析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分別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10和 IBM SPSS 16.0 軟件。調查數據差異性分析方法為One-Way ANOVO,表示方法為 (x±s,n=3)。
2結果與分析
2.1草甘膦藥害癥狀
對桑樹草甘膦藥害癥狀的調查表明,不同部位的藥害癥狀雖有所不同,但都表現出桑葉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葉形發生畸變等。其具體癥狀如下:1)桑葉被草甘膦藥液沾污后,藥害癥狀十分明顯,桑葉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對新梢生長的影響嚴重,桑葉焦枯脫落,新梢出現皺縮癥狀,未枯死新梢在20~30 d后重新緩慢生長,葉形發生畸變,葉色呈深綠色,新梢木質化程度降低。2)桑芽一旦被草甘膦藥液沾污,桑芽就會快速枯死,新梢下部葉片逐漸黃化脫落,藥害較重的桑樹陸續中毒死亡。輕微藥害造成桑芽呈明顯的簇狀生長,桑葉外形嚴重畸變曲縮,與桑樹萎縮病外觀癥狀極為相似,桑樹生長勢嚴重受損,桑樹產葉量大幅下降。3)新梢被草甘膦藥液沾污后,桑樹容易發生全樹中毒,導致桑樹逐漸死亡,新梢與葉芽同時受草甘膦藥液沾污時,新梢在15 d后全部枯死。剪除枯死新梢后,支干桑拳重新萌發新芽,但新芽呈簇狀畸形,新葉呈深綠色,生長勢稍弱的桑樹陸續死亡。4)夏伐桑莖干被草甘膦藥液沾污后,少量藥液被滲透吸收,對新芽生長產生輕微影響,但不會造成樹體死亡,桑樹外表皮栓質化阻礙了草甘膦藥液的滲透傳輸,莖干藥害效應明顯低于新梢。
實生桑苗草甘膦藥害,主要表現3種癥狀:1)桑苗死亡,桑芽枯死,桑葉焦枯脫落直至桑樹枯死。2)叢枝,桑芽呈明顯的簇狀生長形成叢枝,枝條細弱葉片畸形。3)生長不良,葉片外形偏小、輕微卷曲。從實生桑苗圃草甘膦藥害調查結果(表1)可以看出,不同苗圃調查桑苗總株數無顯著差異,苗圃A與苗圃B桑苗的死亡率、叢枝率、生長不良率、健康桑苗率均無顯著性差異,與苗圃C存在顯著性差異;苗圃A與苗圃B桑苗的健康率>生長不良率>死亡率>叢枝率,苗圃C桑苗的死亡率>生長不良率>叢枝率>健康率。
12年生桐鄉青受草甘膦藥害,主要表現2種癥狀:1)夏伐后芽頭遲發,葉型變小,葉片皺縮畸形,厚薄不勻,葉色斑駁,枝條瘦弱短小,生長不良。2)部分桑芽呈明顯的簇狀生長形成叢枝,枝條細弱、葉片畸形(見圖1)。
2.2桑園發生草甘膦藥害的原因
2.2.1 施藥操作不當
在桑園定向防除雜草,因施藥噴頭未裝防護罩,在有風天氣操作不當或風速過大難于掌握時,不慎將草甘膦的藥液噴灑或飄移到桑樹葉片或桑苗上造成藥害,田間表現為不均勻性。誤將草甘膦當殺蟲劑使用(因農藥標簽破損或丟失、農戶不認識字等),又沒有及時發現,田間表現為分布均勻,對桑樹藥害最大。
2.2.2 桑苗圃濕度過大,根系吸收草甘膦
桑苗圃定向除草,由于施藥時土壤過濕或剛施藥后出現降雨,將藥液滲透至桑苗根際,通過根系的吸收輸導而產生藥害。此類藥害田間表現為分布比較均勻,危害較重難以恢復,雨水多的年份較易發生。
2.2.3 施藥器械混用
在桑園噴殺蟲劑和除草劑共用一個噴霧器,使用草甘膦的噴霧器未清洗干凈,桶內或增壓瓶內殘存草甘膦藥液,再使用該噴霧器防蟲,殘余藥劑造成藥害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因此,防止草甘膦藥害,要以預防為主,提高農藥安全使用的意識。從草甘膦的生產、銷售和使用著手,從各個環節避免錯用草甘膦。農戶購買草甘膦要求一次性用完,用藥后徹底清洗噴霧器,大風天最好不用,防止飄移危害。
2.3雜草綜合防治
2.3.1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主要是通過桑園農業生產操作,減少雜草侵入機會,創造不適宜桑園雜草生長的環境以控制雜草危害,是桑園雜草防除工作的首要環節,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無污染等優點。
2.3.1.1冬季深耕
桑園冬耕既可將雜草翻入土中,破壞雜草自然生存環境,減少桑園土壤表層雜草種子的萌發率,減少桑園雜草發生量,又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質,為桑樹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保蓄土壤水分,還有利于桑椹菌核病和椹癭蚊的防治,一舉多得[2]。桑園冬耕一般在落葉休眠后,既是消滅多年生雜草如水花生、狗牙根、白茅等地下營養器官繁殖根莖的機會,還是將當年掉落的雜草種子翻埋于土壤深層,使之不能萌發出土,盡量采用人工翻耕,有條件的也可用微耕機翻耕。在深耕過程中撿除根狀莖、塊莖、鱗莖、球莖,鏟除宿根個體,使雜草根部、營養器官向上暴露,徹底消滅雜草。
2.3.1.2農家肥需經腐熟后施用
農作物的秸稈、牲畜過腹的圈肥、雜草、飼料殘渣等均是農家肥的重要來源[7-8],里面混有大量雜草種子,如果不經高溫漚制腐熟就施入桑園,必然造成雜草的人為擴散。必須將農家肥高溫發酵,充分腐熟殺死雜草種子后再施用。
2.3.1.3清潔桑園
田邊、田埂、路邊、溝邊及渠道內外的雜草是草害的重要來源[7],因其可通過人為活動或風力、動物帶入桑園;渠道內雜草種子可通過水流帶入桑園。為防止園外雜草向園內擴散蔓延,應結合耕地、積肥及時清除田邊、路邊、溝渠等的雜草,減少草源。
2.3.1.4桑園間作
增加桑園復種指數,可以提高桑園經濟效益。根據土壤質地和當地農業生產需求,果桑園可以在冬季間種榨菜、蔬菜,也可間種生姜或喜陰藥材,還可間種綠肥壓青,提高桑園肥力。桑園間作有利于提高作物覆蓋面積,減少雜草生長空間。
2.3.1.5合理留葉
延長葉幕郁閉時間,可以截住陽光,抑制雜草的生長。果桑增加葉面積指數的方法:可以分批采葉,頂上適當多留葉片。同時,加強肥水管理,促使秋葉旺盛生長,推遲秋葉硬化封頂時間,減少透光性,也可抑制雜草的生長。
2.3.2 物理防治
桑園覆蓋,春季可在桑園覆蓋稻草、樹葉、麥糠等,既能起到截留陽光,抑制雜草繁殖的作用,還可保溫保濕,增加土壤有機質,無污染、無殘留,除草效果好。
地膜除草,采用黑色地膜、無藥無色普通地膜或增溫地膜覆蓋桑園,既可抑制春季雜草,減少藥劑除草次數,又可防桑椹菌核病和椹癭蚊。
2.3.3 生物防治
利用動物防除桑園雜草,既可減少草甘膦等除草劑對環境的污染,又有利于維護生態平衡。可以利用雞、鴨、鵝喜食雜草,不喜桑葉的習性,在桑園養雞、鴨、鵝來控制雜草。
2.3.4 化學防治
化學除草是現代農業技術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省工、省力、降低成本,防除雜草效果好等優點。根據桑園雜草發生特點、種類和群落組成,采取冬春季以芽前處理劑控制闊葉雜草,夏秋季在春蠶養殖結束后以莖葉處理劑防除單子葉雜草的對策。根據桑園周年生長規律,桑園化學除草可進行3次:1)第1次,在春季桑樹萌發時進行,此時氣溫較低,雜草以雙子葉為主,并伴有部分頑固性雜草,桑樹枝葉能在1個月封閉桑園。可選用百草枯,具有觸殺和一定內吸作用,能迅速發揮作用。2)第2次,在桑樹夏肥施用前后,此期桑園地面暴露時間長,雜草生長旺,選用草甘膦除草效果較好,能將雜草整株殺死,作用時間長。3)第3次,在秋葉采摘結束后進行,因桑樹中下部葉已采,桑園透光性增強,多年生雜草已開始進入花果期,二年生雜草又處于種子發芽期,此時可選用草甘膦或百草枯防除。
只有根據不同季節和雜草生長的不同時期,合理應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才能達到防除草害目的。冬春季氣溫低,雜草生長緩慢,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為好;夏秋季氣溫高,雜草生長快,又正值農忙季節,以化學防治為佳。
3討論
不同苗圃草甘膦藥害癥狀表現不同,苗圃C中毒癥狀明顯強于苗圃A、B,可能是因為苗圃C土壤濕度明顯大于A、B,藥液滲透至桑苗根際較多而產生較強的藥害。要正確使用草甘膦除草劑,盡量避免將草甘膦噴灑到桑樹上,避免在大風天氣噴藥,避免殺蟲劑和除草劑共用一個噴霧器等對桑樹造成藥害。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未來的化學防治中,希望可以研制出桑樹草甘膦藥害解除劑,甚至研制出對桑樹安全的專用除草劑,使蠶桑業得以更快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建華.桑園雜草防除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44(18):224.
[2]胡祥瓏,張福林.桑園雜草類型及防治方法的探討[J].中國蠶業,2000,36(3):29-31.
[3]秦光良,郭俊英,陳榮智,等.桑園雜草發生動態及防除技術研究[J].湖北植保,2012,27(5):39-40.
[4]魯琴.桑園雜草發生動態及化學防除技術[J].農技服務,2012,29(9):1047.
[5]黃勝,黃景灘,李韜,等.草甘膦對桑樹危害的補救措施初探[J].廣西蠶業,2016,53(1):29-32.
[6]王代鋼.草甘膦致桑樹藥害的安全風險評價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0,43(6):476-479.
[7]孫曉康.農田雜草綜合治理技術綜述[J].吉林農業,2010,21(10):67.
[8]董浩,劉軒武.滁菊田草害綜合治理對策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46(2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