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7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要試點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為加快促進潼南區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探索建立適應現代農業、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要求的生產經營新機制,結合潼南區地處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的功能定位和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的實際,提出了通過政府購買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這一新型的發展路徑。政府購買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程序為:公布管理辦法→確定服務組織→簽訂服務合同→提供作業服務→補助資金結算→總結上報。該路徑對于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健全雙層經營體制,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 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政府購買;重慶市潼南區
中圖分類號:F324.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9.004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714.1956.018.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7/14 19:56:00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誰來種地”成為嚴峻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就成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一條有效之路。通過探索政府購買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是一種新的嘗試,在促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的同時,推動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效益和農產品安全水平。重慶市潼南區在該方面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各類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的興起以及農業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按照《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實施方案》的要求,順應開展新形勢下政府購買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發展路徑探索和完善相關制度。
1試點目標及原則
1.1試點目標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在財政資金的扶持、引導、推動下,實現社會化服務組織“四轉變、二提高、一增強”,即:實現社會化服務組織從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向全程化社會服務轉變,從小規模經營服務向大規模整建制服務轉變,從兼業化經營向專業化、職業化經營管理轉變,實現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農業機械化集約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
1.2基本原則
1)尊重農戶意愿,調動服務組織積極性原則。開展社會化服務試點要尊重農戶意愿,最大程度獲得農戶支持;要充分調動服務組織的積極性,不搞強制性任務安排,不搞指令性的行政推動。
2)引入競爭機制,促進市場化運作原則。以市場化運作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主體,包括合作社、協會、公司、大戶等多種形式,通過公開競爭、綜合評估、擇優選擇的方式確定承擔主體,同一鎮街可由2個或2個以上服務組織或大戶承擔同類服務工作。
3)推動全程發展,突出關鍵環節原則。通過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切實提升潼南區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能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2試點區域、作物、期限及內容
2.1試點區域、作物和期限
試點區域:潼南區區域內,糧油高產創建示范區、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3.33 hm2以上的規模化種植戶優先,其中水稻病蟲害防治選擇在3個有積極性的鎮街整鎮推進實施,其他作物生產服務環節在全區開展。
試點作物:水稻、油菜、高粱。
試點期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
2.2試點內容
引導、鼓勵和支持服務組織為農戶在糧食生產過程中提供包括商品化育秧、農業生產機械化作業(機插、機收、烘干等)、病蟲統防統治等環節的社會化服務、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等。通過試點,不斷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向全程化、規模化、規范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從而實現潼南區由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3服務模式
參與試點的服務組織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以市場化運作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包括合作社、協會、公司、民營研究所、種養大戶、農機大戶等多種主體。2)在潼南區登記注冊的服務組織或大戶,且具有社會化服務能力和服務經驗。3)具有相應的服務人員、技術和裝備等。
主要服務模式有全程社會化服務和關鍵環節上的社會化服務。
1)全程社會化服務。鼓勵有條件、有實力的服務組織或大戶根據服務對象意愿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即服務組織根據市場行情測算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成本費用,與服務對象達成服務意向并簽訂服務合同,服務對象向服務組織支付一定費用或者約定生產實物分成。
2)關鍵環節上的社會化服務。服務組織為服務對象在商品化育秧、機械化作業、病蟲害防治、農產品烘干等重點和關鍵環節開展一項及多項的服務。
4補助環節、補助對象、補助標準及補助方式
4.1補助環節
主要包括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糧油商品化育苗、機收、烘干、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由潼南區農委負責糧油生產社會化服務補助環節。
4.2補助對象
為農戶提供作業服務的服務組織或大戶,不包括為自己(即服務組織通過流轉耕地實行統一經營部分或家庭承包經營部分)服務的作業量,且不包括服務組織自己擁有該項服務能力卻相互聘請、交叉聘請服務組織提供服務的作業量,也不包括對潼南區以外提供服務的作業量。
4.3補助標準
按照《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潼南區實際和上年社會化服務市場價格,確定社會化服務補助標準。服務對象自己負擔費用由服務組織與服務對象按照市場價格自主議價,所議定價格原則上應在建議幅度內。全程社會化服務原則上進行實物比例分成,分成比例由雙方議定。
4.4補助方式
項目補助資金實行先驗收后補助。經驗收合格,村委會同意并簽署意見,鎮(街)審核同意,區級財政、農業、林業等部門復核后,將補助資金直接兌付給服務組織。
5服務質量要求
服務組織按照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相關標準及各環節技術路線完成作業服務。其中商品化育秧秧苗必須均勻、整齊、健壯;插秧機栽插時傷秧率、漂秧率、漏插率、翻倒率總和小于10%,基本苗栽插667 m2達到1.0萬~1.2萬株;病蟲害防治必須按照統防統治標準操作,除因重大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因素外,不得造成農作物嚴重減產,產量損失不得超過當年正常產量的10%;水稻全程社會化服務按照機耕、育秧、機插、機防、機收等技術路線和質量標準進行,要求單位面積產量不得低于正常產量的90%;油菜機收損失率不得超過20%。
6服務保障
潼南區財政局、區農委強化對試點工作的監督管理,加強協調和服務,督促服務組織和服務對象嚴格履行合同約定,按規定和標準及時足額兌付補助資金,及時處理各類服務投訴和糾紛。加強服務質量的跟蹤問效和后續管理,將農戶的滿意度作為衡量服務質量的主要標準和下年確定服務組織的重要依據。在服務組織選擇、服務情況核實、資金兌付等方面把好關,切實做到政策公開透明、操作流程規范、支付憑據真實、資金安全有效。嚴禁虛報面積、套取補助資金等行為,一經發現,將追回補助資金。同時,建立違規服務組織“黑名單”制度,取消違規違紀服務組織參與政策性補貼服務資格。情節嚴重的按有關法律法規處理。設立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
7結語
重慶市潼南區政府購買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程序為:公布管理辦法→確定服務組織→簽訂服務合同→提供作業服務→補助資金結算→總結上報。
政府購買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是農業社會化服務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將不斷總結和完善,還將在實踐中繼續著力抓好“事前、事中、事后”3個關鍵環節。1)事前環節:將繼續完善和強化政府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頂層設計、加強制度建設作為政府購買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工作前提,不斷完善運作機制。2)事中環節:將繼續強化社會化服務的公平參與、實行以事定費作為工作核心,不斷規范操作程序。3)事后環節:將強化多元評判、突出效果評估作為工作保障,不斷健全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的監管機制。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