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稻是重慶市萬州區主要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為3.51萬hm2。近年來,水稻紋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在萬州區的為害呈現加重趨勢,發病面積已達3萬hm2,造成大量減產。針對水稻三種主要病害開展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1)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江蘇)90 g·hm-2、40%多菌靈·氟環唑懸浮劑(上海)120 g·hm-2、25%苯醚甲環唑乳油(山東)75 g·hm-2防治水稻紋枯病效果較好;2)32.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195 g·hm-2、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江蘇)600 g·hm-2和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廣東)1 134 g·hm-2防治稻瘟病效果較好;3)490 g·L-1丙環唑·咪酰胺乳油144.06 g·hm-2、60%多菌靈·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1 200 mg·hm-2、430 g·L-1戊唑醇懸浮劑108.05 g·hm-2防治稻曲病效果較好。
關鍵詞 水稻病害;防治效果;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重慶市萬州區
中圖分類號:S435.1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9.008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714.1950.003.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7/14 19:50:00
水稻是重慶市萬州區主要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為3.51萬hm2。水稻紋枯病(Sheath Blight)、稻瘟病(Rice Blast )和稻曲病(False Smut)是萬州區水稻常發性病害,常年發生程度為4~5級,近十年來年均發生面積達3萬hm2,占萬州區水稻總面積的86%左右,造成大幅減產,稻谷經濟價值降低,農民收入減少。
在水稻生產中,化學防治因其省時、高效、經濟的優點成為防治水稻病害的主要措施,不同的水稻病害應選用有針對性的藥劑進行防治,同時還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藥劑,以減少環境污染。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水稻品種
水稻紋枯病試驗:Q優6號。
稻瘟病試驗:珍糯(農民自留種)。
稻曲病試驗:Q優2號。
1.2供試藥劑及其用量
防治水稻紋枯病試驗用藥劑有8種: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50 g·L-1丙環唑乳油、250 g·L-1苯醚甲環唑乳油、40%多菌靈·氟環唑懸浮劑、25%苯醚甲環唑乳油、40%多菌靈·氟環唑懸浮劑、250 g·L-1苯醚甲環唑乳油。詳見表1。
防治稻瘟病試驗用藥劑有10種: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40%稻瘟酰胺·咪酰胺可濕性粉劑、20%稻瘟酰胺懸浮劑、25%咪酰胺乳油、32.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25%嘧菌酯懸浮劑、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40%敵瘟磷乳油、6%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詳見表2。
防治稻曲病試驗用藥劑有8種:60%多菌靈·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4%絡氨銅水劑、490 g·L-1丙環唑·咪酰胺乳油、250 g·L-1丙環唑乳油、450 g·L-1咪酰胺乳油、430 g·L-1戊唑醇懸浮劑。詳見表3。
以噴清水作為對照。
1.3試驗時間及地點
水稻紋枯病防治試驗:2016年4月27日播種,5月28日移栽,7月13日第一次施藥。第一次施藥后間隔7天,于7月20日第二次試藥。
稻瘟病防治試驗:2016年4月23日播種,5月22日移栽,8月9日(齊穗期)施一次藥。
稻曲病防治試驗:2016年4月21播種,5月24日移栽,8月11日(水稻破口前7天)施一次藥。
試驗地點設在萬州區柱山鄉戈廠村。三種病害的田間試驗地塊均為常年中稻區,土質為水稻土,pH值7.0,有機質含量中等。
1.4試驗設計、施藥方法
水稻紋枯病防治試驗:設9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4次,共計36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30 m2,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及試驗田四周設有保護行。
稻瘟病防治試驗:設13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4次,共計52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30 m2,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及試驗田四周設有保護行。
稻曲病防治試驗:設9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4次,共計36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30 m2,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間及試驗田四周設有保護行。
三種病害的田間試驗均按60 L·667 m-2計算小區用水量,先噴清水對照,然后噴試驗藥劑。噴施藥劑時按照濃度由低到高的順序進行,換藥前清洗干凈噴霧器。
1.5試驗期間天氣狀況
水稻紋枯病試驗期間天氣狀況:第一次施藥當日天氣為多云,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27℃,空氣相對濕度45%~85%;第二次施藥當日天氣晴朗到多云,最高氣溫為35℃,最低氣溫為29℃,空氣相對濕度40%~80%。
稻瘟病試驗期間天氣狀況:施藥當日天氣為晴天,最高氣溫33.5℃,最低氣溫23.9℃,空氣相對濕度86%。
稻曲病試驗期間天氣狀況:施藥當日天氣為多云,最高氣溫28.4℃,最低氣溫20.0℃,空氣相對濕度77%。
整個試驗過程中未出現直接影響試驗效果的氣象因子。
1.6調查方法
水稻紋枯病藥效試驗于2016年7月30日調查,根據水稻葉鞘和葉片為害癥狀程度分級,以株為單位,采取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相鄰5叢,共調查25叢。
稻瘟病藥效試驗于2016年8月23日調查,采取每小區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50穗,共調查250穗。
稻曲病藥效試驗于2016年9月28日調查,采取每小區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40穗,共調查200穗。
分別統計總株(穗)數、病株(穗)數和病級數,計算各小區病情指數及相對防效。
1.7防效統計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穗)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葉(穗)數×100
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處理區病情指數)/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采用LSD法統計分析各處理之間的差異顯著性。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見表4。8種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范圍在77.12%~87.81%。其中,40%多菌靈·氟環唑懸浮劑防效最低,為77.12%,40%多菌靈·氟環唑懸浮劑防效最高,為87.81%。
經LSD法分析,25%苯醚甲環唑乳油與250 g·L-1丙環唑乳油(山西)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差異顯著,25%苯醚甲環唑乳油與40%多菌靈·氟環唑懸浮劑(上海)之間防效差異極顯著,其余各處理之間的防效差異不顯著。可見,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江蘇)、40%多菌靈·氟環唑懸浮劑(上海)、25%苯醚甲環唑乳油(山東)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較好。
2.2不同藥劑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藥劑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見表5。藥劑對稻瘟病的防效范圍在64.25%~76.91%,其中,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上海)的防效最低,為64.25%,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江蘇)的防效最高,為76.91%。
經LSD法分析,25%咪酰胺乳油與32.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江蘇)之間防效存在極顯著差異;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江蘇)與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上海)之間防效存在極顯著差異。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廣東)、32.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江蘇)與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上海)、25%咪酰胺乳油、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6%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之間防效存在顯著差異;40%稻瘟酰胺·咪酰胺可濕性粉劑與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上海)之間防效存在顯著差異。其余各藥劑之間防效差異不顯著。可見,32.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江蘇)、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廣東)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較好。
2.3不同藥劑對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藥劑對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見表6。防效范圍在59.60%~76.37%,其中,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防效最低,為59.60%,490 g·L-1丙環唑·咪酰胺乳油防效最高,為76.37%。
經LSD法分析,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490 g·L-1丙環唑·咪酰胺乳油之間防效存在極顯著差異。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60%多菌靈·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之間防效存在顯著差異;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與490 g·L-1丙環唑·咪酰胺乳油之間防效存在顯著差異。其余各藥劑之間對稻曲病的防效差異不顯著。可見,490 g·L-1丙環唑·咪酰胺乳油、60%多菌靈·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430 g·L-1戊唑醇懸浮劑對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較好。
3小結
水稻紋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防治藥劑試驗研究結果表明: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江蘇)、40%多菌靈·氟環唑懸浮劑(上海)、25%苯醚甲環唑乳油(山東)對水稻紋枯病防治效果較好;32.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江蘇)、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廣東)對稻瘟病防治效果較好;490 g·L-1丙環唑·咪酰胺乳油、60%多菌靈·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430 g·L-1戊唑醇懸浮劑對稻曲病防治效果較好。
化學農藥雖然成本低、見效快,但藥效不能持久,且使用不當時,容易使病菌產生抗性、殺傷天敵、污染環境[1]。因此,要從生產全局和生態總體出發,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水稻病害,加強農業防治,逐漸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促進生物農藥的研發,全面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藥,充分利用配方施肥[2]和農業措施防治水稻病害,積極探索培育抗病品種,既可有效防治病害,又能避免環境污染,降低生產成本[3-6]。
參考文獻:
[1]姚英娟,曾小軍,舒平平,等.有機水稻病蟲害防控措施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10):84-86.
[2]鄭萬葒.水稻配方施肥大田對比示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5):128-130.
[3]王艷春.有機水稻病蟲害防控措施研究對策[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6(2):61.
[4]王鋼,唐慶剛,宋玉年.不同藥劑對水稻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2(10):85.
[5]蔣曉英,張致力,陳旭,等.稻瘟病無害化防控技術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3):121-123.
[6]薛春梅,潘正艷,呂國光,等.稻曲病的發生與防治[J].吉林農業,2011(9):81.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