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黔中巖溶地區幼齡蜜柚園免耕套種紫花苜蓿,每年可刈割5茬,4月份(第1茬)產量最低,7月份(第3茬)產量最高,之后逐漸降低,5茬刈割平均667 m2鮮草產量393.16 kg,年總產量1 965.82 kg。平均667 m2年總干草產量為536.88 kg,年產值達805.32元,且種植1次可持續收獲6~8年,經濟效益顯著。同時,紫花苜??梢愿纳泼坭謭@土壤環境,促進生態平衡,調節小氣候,促進蜜柚樹苗生長發育,實現巖溶地區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
關鍵詞 紫花苜蓿;免耕栽培技術;蜜柚園;黔中巖溶地區
中圖分類號:S666.3;S344.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9.012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714.2000.023.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7/14 20:00:00
由于果樹生長周期較長,2~3年內較難獲得較高經濟效益。為增加果園前期經濟效益,采取以短養長的模式,在幼齡果園間作生長周期較短的牧草,當年即可得到收益。近20年來,安順市果園間套作牧草的種植模式有:“石榴、梨、李、桃、柑橘”+紫花苜?;虬兹~,火龍果+柱花草,火龍果+白三葉;重點以發展林、草、農、牧結合的復合經濟模式為主,旨在恢復自然生態環境,增加農業產值,構建集成農林業復合經營綜合防治模式與技術。
我國是巖溶大國,巖溶面積約為344萬km2,占國土面積的近1/3。以貴州為中心的我國西南巖溶區是全球3大塊巖溶集中分布區之一,其面積達54萬km2[1]。安順市是貴州省石漠化的重災區,其石漠化面積達2.28×106 hm2,占土地總面積的24.6%,高出全省石漠化面積比例近1倍[2],而且地理上又處于長江和珠江流域上游,生態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貴州省委省政府決定,2016—2020年,在全省25°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在巖溶地區推行幼齡林地免耕種植優質牧草,實行林草結合,以短養長,促進草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確保退耕地退得下、保得住。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素有“牧草之王”和“飼料皇后”之美譽[3-5],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巖溶地區每年可刈割4~6茬,豐產年限達6~8年,具有產量高、品質好、營養豐富等特點,是世界上栽培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大的飼料作物[3]。紫花苜蓿可適時收割加工成優質苜蓿草粉、草顆粒等產品,國際市場需求量大,價格較高,經濟效益是種植糧食作物收入的2~3倍,故又被人們譽為“金錢作物”[6]。其作為安順市主要人工栽培牧草之一,在改善果園土壤環境,促進果園生態平衡和生長發育,調節果園小氣候,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推進巖溶地區林草復合永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黔中巖溶地區果園生草栽培的首選草種,有利于提高果園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本文簡介黔中巖溶地區幼齡蜜柚園免耕套作紫花苜蓿技術。
1概況
安順市關嶺自治縣斷橋鎮納建村是巖溶地區石漠化問題最嚴重地區之一,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山高坡陡、峰巒重疊、溝壑縱橫、河谷深邃,地質災害嚴重,土層瘠薄、保水性差,地表旱澇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基巖裸露,土地生產力薄弱。光水熱資源充足,尤其適合草本植物及飼用灌木的生長,因而草地資源豐富。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海拔856 m,年平均氣溫16.6℃,極端最低氣溫-1.3℃,≥10℃的活動積溫平均為5 000~5 300℃,年日照時間為1 090.8~
1 436.8 h,年總輻射量369.6 kJ/cm2,年平均無霜期334 d,年平均降水量1 200~1 600 mm,且75%集中于5—8月,空氣相對濕度79%。土壤類型主要是黃壤土和石灰土,適宜多種牧草生長。
2013年11月,從福建省平和縣引進蜜柚品種“三紅柚”(Citrus maxima),定植株行距4.0 m×3.0 m,種植面積20 hm2。
2幼齡蜜柚園免耕套種紫花苜蓿栽培技術
幼齡蜜柚園免耕種植紫花苜蓿,可迅速覆蓋蜜柚園,減少水土流失,年可刈割 4~6茬,實現“果樹—草—畜”良性循環。紫花苜蓿還是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和蜜源植物。
2.1適時播種
選取適宜本地區生長、抗逆性強、休眠級6~8級的紫花苜蓿品種“維多利亞”,于2015年10月12日,將丸衣種子直接免耕播撒在幼齡蜜柚園行間。
2.2前期管理及雜草防除
播種后如遇長期干旱,有條件的情況下適當澆水。10月26日出苗后,及時做好補苗、間苗和定苗工作。由于雜草叢生,不僅影響牧草的產量,而且有些有毒有害植物還能造成畜禽中毒,故出苗后應及時做好果園一年生雜草及有毒有害雜草清除工作。防除雜草的方法有人工除草、機械除草、生物防除、化學防除。
2.3施肥與灌溉
待紫花苜蓿長出 3~4 片真葉時,速施提苗肥,一般每公頃施尿素 60~90 kg,也可施氮磷鉀復合肥120~150 kg;以后施肥以鈣鎂磷肥180~225 kg為主,或氮磷鉀復合肥150~180 kg,或腐熟的有機肥料 12 000~15 000 kg。每刈割1次追肥1次。
干旱時須及時灌溉。
2.4病蟲害防治
紫花苜蓿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銹病、霜霉病、褐斑病、黑莖病、薊馬、葉蟬、蚜蟲等,病蟲害一旦發生,對紫花苜蓿生長及品質有較大影響??刹扇 邦A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進行預防,發病后采取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方法相結合。主要防治措施有:選擇抗病蟲害強的品種;搞好草地衛生,保護和利用天敵,對發生病蟲害的草地及時刈割等。發生面積過大時及時進行化學防治,可采用65%代森錳鋅、15%粉銹寧、50%多菌靈等可濕性粉劑400~1 000倍液防治病害,采用40%樂果乳油、50%馬拉硫磷1 000~1 500倍液防治蟲害。
2.5刈割與利用
第1次刈割高度為18~20 cm,留茬高度5 cm,有利于促進紫花苜蓿分枝;以后刈割高度視畜禽種類而定,一般每年可以刈割4~6茬。紫花苜蓿不僅可以用來鮮飼,還可用來做青貯飼料,曬制青干草,制草粉、草顆粒,其用途廣泛,飼用時間長,可作為幼齡果園套種和養殖牧草優選品種,既可提高果園土壤肥力,降低果園管理成本,又可給畜禽養殖提供原材料,形成較好的生態循環鏈。
3效果分析
種植的紫花苜蓿于2016年2月5日開始分枝,4月26日開始現蕾,5月9日開始初花,5月19日達到盛花期,5月27日開始結莢,但結莢后不久莢果即脫落,種子難以成熟。當年12月至翌年1月處于休眠期。
幼齡蜜柚園紫花苜蓿的植株性狀和產草量調查結果列于表1。從4月23日開始刈割第一茬,至7月16日刈割第三茬,10月9日刈割第五茬。從表1可以看出,莖粗、株高、分枝數、產草量前3茬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然后開始逐漸減少,其中第,3茬刈割時莖粗最粗,產草量最高。667 m2年累計產草鮮質量為1 965.82 kg,風干質量為536.88 kg。
4小結
在幼齡蜜柚園套種紫花苜蓿每年可刈割5茬,4月份(第1茬)產量最低,7月份(第3茬)產量最高,之后逐漸降低,5茬刈割平均667 m2鮮草產量393.16 kg,年總產量1 965.82 kg。平均667 m2年總干草產量為536.88 kg,按1.5元/kg計算,年產值可達805.32元,且種植1次可持續收獲6~8年,可見經濟效益顯著。
在巖溶地區幼齡蜜柚園間作紫花苜蓿應推廣免耕、少耕技術,生態經濟效益明顯高于果園單作或者牧草凈作。同時,套種紫花苜蓿能在較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覆蓋地表,有效地持水保土,減少水土流失,促進有限土地的綜合開發,光、熱、水、氣資源的吸收轉換利用,增加土壤含氮量和有機質含量,對土壤改良具有重要的作用,促進果園生產和生態良性循環,有效地解決該類地區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難的問題,在石漠化綜合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實行林草復合系統,有利于發展草食性畜禽,延長產業鏈條,生態社會效益明顯,是一種有效的果園“以短養長”種植模式,將成為黔中石漠化地區一種重要的經營模式。
參考文獻:
[1]雷會義,覃宗泉,婁秀偉,等.中國西南巖溶地區天然草地植被動態變化研究[J].草地學報,2014(2):261-265.
[2]覃宗泉,婁秀偉,雷會義.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促進石漠化治理初探——以貴州安順市為例[J].貴州農業科學,2008(2):129-131.
[3]戚志強,王永雄,胡躍高,等.當前我國苜蓿產業發展的形式與任務[J].草業學報,2008,17(1):107-113.
[4]曹宏,章會玲,蓋瓊輝,等.22個紫花苜蓿品種的引種試驗和生產性能綜合評價[J].草業學報,2011,20(6):219-229.
[5]初曉輝,單貴蓮,畢玉芬,等.10個引進紫花苜蓿品種生產性能及持久性比較[J].草業科學,2012,29(4):610-614.
[6]夏清陽,葛發權,趙蘭印,等.紫花苜蓿在不同海拔地域種植的應用研究[J].牧草與飼料, 2008,2(4):
35-37,50.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