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重慶市涪陵區選用榨菜品種“永安小葉”進行榨菜田免耕連作栽培技術示范,結果表明,免耕連作田平均667 m2產量為2 493 kg,高產田達3 400 kg,比翻挖田和常年榨菜土高出11%~127%;平均667 m2產值為735.63元,收益為488.95元,比常年榨菜土增收128.53元。該技術起到了稻草還田、榨菜葉留在稻田的作用,繼可以減少勞動力投入,又有利于保護性耕作,減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
關鍵詞 榨菜;栽培技術;免耕連作;重慶市涪陵區
中圖分類號:S637.3;S34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9.013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714.1953.008.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7/14 19:53:00
榨菜免耕連作栽培技術就是在每年的8—9月水稻收獲后,不翻挖稻田,按廂寬150~200 cm、溝深20~30 cm起廂,長度不論,直接理溝排水,用理溝起來的泥土將稻樁埋在廂面上,讓泥土自然風干、稻樁自然腐熟,待榨菜苗栽植的時候,就直接按種植技術打窩栽植榨菜。該技術起到了稻草還田的作用,既可以減少勞動力投入,又有利于保護性耕作,減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同時,榨菜收獲完后,將榨菜葉留在稻田,不翻挖就直接灌水整田種植水稻,大春的水稻生產基本上可以不施肥,就可以獲得高產,這樣周而復始,年復一年進行水稻、榨菜種植,不但榨菜豐收,又減少了水稻生產的投入,從而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為了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榨菜免耕連作技術的推廣應用,不斷總結完善該項生產技術,近年來,筆者在重慶市涪陵區進行了榨菜免耕連作種植生產示范。
1示范概況
1.1示范地點
示范地點選擇在涪陵區馬鞍街道馬鞍一社,海拔300 m,土質為壤土,肥力中等,交通方便。
1.2示范設計
在土壤肥力基本一致和栽培管理相同的情況下,選擇榨菜品種“永安小葉”進行示范,栽培密度及管理按常規進行。
1.3示范慨況
示范菜地統一在9月13—15日播種,每667 m2種植6 000株左右,來年2月19日左右收獲。
2示范結果與分析
2.1示范結果統計分析
9個示范戶的榨菜生產情況列于表1。
9個示范戶栽培的榨菜667 m2平均產量為2 493 kg,平均收益為488.95元。
2.2不同種植模式產量對比
免耕連作榨菜栽培技術示范不同種植模式產量對比見表2。
免耕連作田榨菜單位面積產量比翻挖田和翻挖土高出11%~127%,尤以示范戶張伍林的增產效果最好。
2.3不同種植模式施肥量對比
免耕連作榨菜栽培技術示范不同種植模式施肥情況見表3。
各示范戶“底肥+追肥”667 m2平均肥料成本在25~131元,吳世高的免耕田肥料成本最高(131元),其次高的為張壽林的免耕田(126元)、五一華的翻挖田(125元);楊玉平的菜土肥料成本最低(25元),其次低的為張吉友的菜土(37元)、翻挖田(44元),楊玉平的免耕田(45元)。由表3可見,肥料成本的高低與榨菜產量的高低無明顯的相關性可循。
3小結
3.1示范效果
免耕榨菜田平均667 m2產量為2 493 kg,高產田達3 400 kg,比翻挖田和常年榨菜土高出11%~127%,平均667 m2產值為735.63元,扣除肥料、勞力等投入,收益在488.95元,高的達到722.90元。免耕榨菜田比常年榨菜土平均667 m2收益增加128.53元,投入產出比為1∶2.67。
從技術方面看,“永安小葉”較為適應免耕連作田的生態環境要求,也利于管理。
3.2免耕連作榨菜田增產原因分析
免耕連作榨菜田主要是利用了前作水稻的耕作層,因為水稻是須根系作物,根系腐爛后,留下很多的根系孔徑,利于土壤通風透氣,同時,微生物的繁殖還增加了土壤的養分,利于榨菜前期的長根、長葉;在榨菜生長后期,因多干旱,田里水分比土里水分充足,利于榨菜基莖的生長,膨大期生長快,菜頭容易形成,因此,免耕連作榨菜田的榨菜產量比翻挖田和榨菜土高。
3.3問題及建議
存在問題:1)免耕連作田缺乏計劃、準備;2)苗床不足,管理不到位;3)排水不良,田間濕度過大,不利于免耕連作;4)在追肥期和膨大期用肥不夠。
建議:1)應做到早規劃、早準備、早宣傳、早落實;2)選用高產品種搞示范;3)不斷示范,完善種植技術;4)提倡將榨菜的葉全部留在田間,培肥地力,走出一條免耕榨菜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