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豐都紅心柚病蟲害進行分析,針對其特點,采取包括農耕技術、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對環境友好型綠色防控技術措施,以促進豐都紅心柚質量安全和出口貿易安全。
關鍵詞 豐都紅心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6.6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9.019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714.2003.031.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7/14 20:03:00
綠色防控是指以促進農作物安全生產、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為目標,通過優化集成生物、生態、物理等技術并限量使用有毒農藥,達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為過程[1]。豐都紅心柚外觀金黃美觀,果肉紅色,無核或少核,酸甜適度,汁多化渣,細嫩可口,因富含番茄紅色素和β-胡蘿卜素為主的類胡蘿卜素,色澤紅艷悅目[2],2001年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2005年榮獲“重慶名牌產品”稱號,2010年獲“中華名果”殊榮。2015年6月,豐都紅心柚獲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報關注冊登記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報檢備案登記證明書、重慶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證,成為重慶市唯一獲得出口認證的柚類品種。至2016年,已發展到碧溪河流域、渠溪河流域的10個鄉鎮、50多個村、300多個社,4.8萬戶種植豐都紅心柚,占全縣總農戶的1/4,種植面積6 700 hm2,其中投產面積3 800 hm2,產量2.6萬t,實現產值2.2億元,帶動3萬戶農戶實現增收脫貧。
由于歐盟、日本等進口國對農藥殘留設置綠色壁壘,2016年歐盟有關部門再次對進口水果的農藥殘留標準做出了大幅度提高,使得我國出口歐盟的柑橘、梨等水果受到嚴重影響,使豐都紅心柚的出口面臨極大挑戰。本文根據多年生產實踐,對豐都紅心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進行集成優化[3],以保障豐都紅心柚質量安全、農業生態安全和出口貿易安全。
1豐都紅心柚主要病蟲害
1.1主要病害
1.1.1 瘡痂病
為害幼嫩葉片、枝梢和幼果,3月上旬溫度15℃以上時,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直接入侵嫩莖幼葉。果實以5—6月的幼果期易發病。
1.1.2 炭疽病
為害葉片、枝梢、花和果實,導致落葉、枯枝、落果。發病盛期3—6月。
1.1.3 黃斑病
由真菌侵染所致,為害幼嫩葉片、枝梢和幼果,5—6月為發病盛期。
1.1.4 腳腐病
致病菌為寄主疫霉,主要為害土面上、下10 cm左右的根頸部。病部呈不規則的水漬狀,黃褐色至黑褐色,樹皮腐爛,春、夏、秋三季均可發病。
1.1.5 煤煙病
由真菌引起的一種病害,5—9月為發病盛期,受害的葉、果、枝由于被黑色霉層遮蓋,阻礙光合作用,使果實品質降低,樹勢衰退,嚴重影響開花結果。
1.2主要蟲害
1.2.1 紅蜘蛛
是豐都紅心柚最普遍發生且為害最嚴重的害蟲。3月始發生,4—6月為害最盛。以口針刺破葉片、嫩枝及果實表面,葉片受害后,輕則產生許多灰白色小點,嚴重時全葉呈灰白色,引起落葉,對樹勢和產量影響較大。
1.2.2 矢尖蚧
以若蟲或雌成蟲為害葉片、果實、枝條,引起葉片枯黃脫落,嚴重時植株枯死,果實受害后呈黃綠色。在豐都柚園年發生2~3代,5—7月為若蟲發生高峰期。
1.2.3 吹綿蚧
以若蟲、成蟲群集在葉芽、嫩梢及枝條上為害,受害葉片發黃、枝梢枯萎,且誘發煤煙病等,造成落葉落果,樹勢、產量下降,甚至整株枯死。一般以溫暖多雨的5—6月為全年發生高峰期。
1.2.4 黑刺粉虱
主要為害葉片,葉片受害后出現黃色斑點,并誘發煤煙病。在豐都柚園年發生4~5代,世代重疊。
1.2.5 橘蚜
成群為害幼嫩組織,造成葉片卷曲,嚴重時花蕾、幼果脫落。
1.2.6 潛葉蛾
主要為害葉片,幼蟲潛入表皮蛀食,形成彎曲帶白色的蟲道,使受害葉卷曲、硬化、易脫落。在豐都柚園年發生11代,4月下旬見成蟲,以7—9月為害夏秋梢最甚。
1.2.7 吸果夜蛾
成蟲在紅心柚成熟前后,以口器刺破果面,插入果肉中吮吸汁液,造成傷口腐爛,落果。
1.2.8 天牛
5—6月成蟲產卵于大樹主干離地面5 cm處,以幼蟲在根頸部蛀成許多孔洞蛀食木質部,導致樹勢衰退甚至死亡。
2豐都紅心柚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措施
2.1農業防控
2.1.1 冬季修剪清園
剪除重疊、交叉枝,使樹冠結構和枝條分布合理,通風透光,以抑制和減少病蟲害;剪除樹上病蟲枝、病果臺;徹底刮除主干上的流膠病、腳腐病病疤;全面清除地面枯枝落葉、雜草、病皮;用生石灰10 kg、硫磺1 kg、食鹽0.2 kg、植物油0.2 kg、熱水40 kg配制涂白劑,對距地面40 cm以內的樹干全部涂白,以殺滅病菌、越冬害蟲和蟲卵。
2.1.2 配方施肥
利用豐都縣土壤普查成果,結合豐都紅心柚不同樹齡、年周期的需肥特性實施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防止枝條徒長、旺長,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2.1.3 果實套袋
7月上旬第二次生理落果定果后對果實套袋保護,以控制病蟲對果實的為害。
2.2物理防控
2.2.1 色板誘殺
利用害蟲的趨色習性誘殺蚜蟲、矢尖蚧成蟲、花蕾蛆成蟲、潛葉蛾成蟲、粉虱等害蟲。每667 m2放置30塊黃色粘膠板,懸掛位置為樹冠外圍主枝中上部。當色板粘滿蟲子時,可涂機油繼續使用。
2.2.2 殺蟲燈誘殺
利用害蟲的趨光特性誘殺鱗翅目(吸果夜蛾、卷夜蛾、鳳蝶)、鞘翅目(金龜子)害蟲。每2 hm2配置佳多牌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1盞。開燈時間為每天的19:20—24:00為宜,使用期間4—10月。
2.3生物防控
2.3.1 植物源藥劑
用0.5%印楝素乳油800~100倍液,或奧綠1號700~1 000倍液,或5%除蟲菊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魚藤酮乳油500~800倍液,防治螨類、蚧類、蛾類等害蟲。
2.3.2 農用抗生素
利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殺菌素、井岡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防治瘡痂病、炭疽病、黃斑病、腳腐病等。
2.3.3 果園生草
在紅心柚園行間種植牧草、百喜草,或者利用自然生長的矮桿雜草,建立生物多樣性的微生態環境,為柚園天敵昆蟲如瓢蟲、草蛉提供棲息和繁育場所。
2.3.4 以菌治蟲
用阿維菌素防治紅蜘蛛、介殼蟲、潛葉蛾,用蘇云金桿菌(BT)、白僵菌防治吸果夜蛾、鳳蝶。
2.3.5 以蟲治蟲
每年4月中旬到8月上旬分別投放捕食螨,每667 m2投放100袋,在春季施藥高峰4—5月后釋放1次。在常年害螨發生嚴重的紅心柚園,可在8月再釋放1次,捕食紅黃蜘蛛和銹壁虱,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
2.4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方法
2.4.1 使用化學防治的原則
掌握病蟲害防治適期,堅持標準用藥,嚴格執行用藥安全間隔期,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確保產品和環境安全。
2.4.2 常用農藥選用
選用幾丁質合成抑制劑、除蟲脲、噻嗪酮、吡蟲啉、吡蚜酮、聯苯菊酯、醚菊酯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2.4.3 精準用藥
科學使用農藥,精準把握用藥適期和用藥量并對癥用藥;采用新型施藥器械,提高藥液霧化效果,以減少農藥用量,提高農藥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羅懷海,張梅,王勝,等.四川柑橘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與綠色防控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08,28(1):25-28.
[2]傅德明,余宏斌,付瓊玲,等.豐都紅心柚單性結實試驗[J].西南園藝,2006(3):18,53.
[3]何育橋.南方果樹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2,32(3):44.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