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馬鈴薯已經成為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實施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是提高馬鈴薯種植效益、節約人力資源成本、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和促進馬鈴薯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手段。概述目前國內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發展現狀,分析制約馬鈴薯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進我國馬鈴薯機械化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馬鈴薯;機械化;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9.024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714.1956.017.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7/14 19:56:00
2015年馬鈴薯被確定為繼水稻、玉米、小麥之后的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目前,我國馬鈴薯的種植面積達533.33萬hm2,年產量約9 000萬t,是75%以上國家級貧困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到2020年,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將達0.067億hm2[1]。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對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偏低,存在品種單一、生產技術粗放、管理水平差、農藝標準不一及機械化水平低等問題[2]。
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水平低是制約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今,農村勞動力人口缺乏、勞動力成本高是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普遍問題,而實施機械化作業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推動馬鈴薯機械化生產進程,對我國馬鈴薯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我國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現狀
1.1馬鈴薯機械類型[3-6]
我國馬鈴薯種植區域主要分為4個栽培區域,即南方冬季作區、中原二季間作區、西南單雙季混作區和北方一季夏作區等。我國不同地域地形地貌不一,北方、中原、南方地區地勢較為平坦、開闊,適合大型機械規?;a,而西南山區則只能采用小型機械。從機械化模式上,北方、中原、南方地區適合全程機械化生產,而西南山區受條件限制則更適合采用分段(半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馬鈴薯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機械類型主要分播種機械、中耕機械、收獲機械3種類型。
1.1.1 播種機械
我國現有的馬鈴薯種植機械的排種系統主要有勺鏈式和輻板穴碗式2種。常見機型有SPEDOSPA-S4型全自動馬鈴薯種植機、2BSL-2型馬鈴薯起壟播種機、2BM-01系列馬鈴薯播種機、1220型馬鈴薯雙行播種機、SPA-2型全自動馬鈴薯播種機、2CM-2型馬鈴薯種植機、2BXSM-2A-B型和2BXSM-2A-C型單體雙行施肥馬鈴薯播種機、2BDS-4型馬鈴薯高壟高墑施肥播種機、2MB-1/2大壟雙行覆膜馬鈴薯播種機、4UM-1AJ160型及4SW-40型馬鈴薯挖掘機、2BFM-2型馬鈴薯播種機和4SW-2型馬鈴薯挖掘機等。
1.1.2 中耕機械
常見的馬鈴薯中耕培土機械有3ZF-4型中耕施肥機、3ZP-2型中耕培土機、3Z-2A型中耕機、4SPI分組旋轉中耕機和121型中耕培土機等。
1.1.3 收獲機械
常見的馬鈴薯收獲機械有1520型馬鈴薯收獲機、中農機美諾系列1700和1710型馬鈴薯聯合收獲機和科農馬鈴薯聯合收獲機等。
1.2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模式
目前,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模式主要有4種,即半膜覆土栽培模式、大壟雙行覆膜覆土種植模式、全膜雙壟溝種植模式、壟作不覆膜種植模式,每種種植模式都包含播種、中耕、收獲3個階段。
1.2.1 播種
播種環節是馬鈴薯機械化作業的關鍵環節。機械化播種技術融合了開溝、施肥、起壟、播種、覆土和鎮壓等作業環節[7]。在機械化播種過程中,要求開溝一致、施肥均勻和不傷種薯,起壟高度、施肥深度和播種密度等都要符合馬鈴薯生產的農藝要求。
1.2.2 中耕
中耕是馬鈴薯種植的又一重要環節。良好的中耕除草、施用追肥、培土上廂能夠有效增加馬鈴薯的產量,提高馬鈴薯種植的經濟效益。但是,在中耕過程中必須做到不傷壟、不傷苗,中耕機械必須符合馬鈴薯生產的農藝要求。
1.2.3 收獲
馬鈴薯機械化收獲是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的重點環節,收獲作業量占到馬鈴薯生產總作業量的30%~35%。馬鈴薯機械化收獲包含挖掘、升運、分離和鋪薯等作業工序,聯合收獲機還能夠進一步完成馬鈴薯薯塊的收集和裝運等作業[8]。
馬鈴薯收獲時間為馬鈴薯地上莖葉萎蔫80%~90%后,在收獲前2~3 d將萎蔫的地上莖葉人工收割更有利于機械化收獲。在收獲前應該根據馬鈴薯生長深度、土壤條件等做好機械的挖掘深度、前進速度、薯土分離裝置的振動頻率等的調節,收獲過程中要將機械上的雜草、泥塊等及時清除,防止纏繞、粘土、分離不清。
2存在的問題
2.1機械化水平低
我國馬鈴薯機械研究與開發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起步晚、技術落后、發展緩慢等不足,國內自主研發的馬鈴薯機械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挖掘機上,大型的聯合收獲機主要依靠進口。我國地域遼闊,不同的地形地貌要求馬鈴薯機械必須能夠滿足不同地區生產的實際需要。北方、中原、南方地區因為地勢較為開闊、平坦,適合推廣馬鈴薯機械化生產,適用機械類型的研究開發難度也相對較低;而西南山區地勢坡度大、土壤類型多,對機械的技術要求高,只適合采用小型機械生產。目前,適合山地播種、中耕、收獲的中小型馬鈴薯機械數量少、技術不成熟。
2.2種植規?;潭鹊?/p>
我國馬鈴薯種植大部分是農戶分散種植,規模化種植少,馬鈴薯種植的規?;潭仁怯绊戱R鈴薯機械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3農民對馬鈴薯機械化觀念缺失
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整體偏低,農民習慣采取傳統的生產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特別是在邊遠地區,農民農業生產意識傳統,對機械化生產認識不足、觀念缺失,加之受經濟條件的制約,購買力弱,阻礙了馬鈴薯機械化的發展。
3促進我國馬鈴薯機械化發展的建議
3.1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促進農機農藝融合
目前,我國使用的馬鈴薯機械雖然種類繁多,但是產品質量不高、穩定性差,對不同的土質、地形的適應性較差,作業過程中存在傷皮、漏播、壓碎和鏟切薯塊現象。今后,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應根據我國不同區域、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土質條件,研發出技術過硬、質量可靠、穩定性好、適用范圍廣的馬鈴薯機械。政府應結合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在項目申報、資金安排上給予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更大的支持。在進行馬鈴薯機械研發時,應充分考慮我國不同地區的馬鈴薯栽培技術模式,因地制宜,做到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
3.2實施規模化種植
結合我國農村勞動力人口不斷減少的情況,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生產大戶等新型農業生產主體,促使馬鈴薯生產由零散、技術不統一向規范化、集約化、規模化種植轉變。
3.3加強示范推廣與宣傳
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各級農技推廣部門和企業應積極開展馬鈴薯機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設,通過現場觀摩、技術培訓等方式,讓農戶了解機械化種植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激發農戶采用馬鈴薯機械種植的積極性。政府應加大馬鈴薯機械購置補貼力度,并做好馬鈴薯機械的宣傳和推廣,共同促進馬鈴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忠軍.農業部推進馬鈴薯主糧化[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2-29/doc-ifxpvutf3663484.shtml,2016-02-29.
[2]史明明.國內外馬鈴薯收獲機械發展現狀[J].農機化研究,2013(10):213-217.
[3]裴進靈.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概況與發展[J].當代農機,2008(7):11-12.
[4]寧旺云.云南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4):21497-21498.
[5]王俊安.馬鈴薯機械化播種技術的試驗研究[J].中國農機化,2006(6):98-99.
[6]楊德秋.馬鈴薯機械化收獲技術的發展現狀[J].農業技術裝備,2007(7):8-9.
[7]黎鵬.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4):95.
[8]周訓謙.貴州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選擇[J].貴州農業科學,2015,43(3):67-70.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