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廣東省云浮市云城區前鋒鎮實施了花生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示范應用項目。通過項目區的技術示范,使大面積增產達12%以上或節本增收達18%以上;輻射帶動示范村及周邊村花生種植面積達300 hm2。從品種選擇、播種及田間管理方面簡述了花生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 花生種植;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要點;示范效果
中圖分類號:S565.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3.005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508.2144.015.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5-8 21:44:00
廣東省云浮市云城區前鋒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21.5℃,年降水量1 586.5 mm,年日照1 418 h,是半丘陵地區。花生作為主要的經濟作物,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直接影響到花生產量[1]。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筆者參與了在前鋒鎮開展的花生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示范應用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示范應用有效提高當地的花生產量。
1概述
前鋒鎮花生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示范基地座落在風景秀麗、自然條件優越的崖樓山腳下,交通便利,距離圩鎮只有1.5 km。灌溉系統完善,排灌方便,土壤以沙壤土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時間適宜,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在該地開展花生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示范具有天獨厚的地理和資源優勢。
前鋒鎮現有耕地1 233 hm2,其中水田733 hm2、旱地500 hm2。常年種植花生567 hm2,年花生產量達2 465 t,按當地收購價計算,花生的年產值達2 095萬元。花生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是2013年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該項目計劃在前鋒鎮示范推廣采用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種植春植花生30 hm2,對粵油13、仲愷花1號、汕油188和黑珍珠花生等優良品種進行示范及推廣,項目總投資55萬元。
2花生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
2.1播種準備
2.1.1 選擇優良品種
這是一個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花生是否全苗與壯苗。結合前鋒鎮的實際情況栽培品種可以選擇粵油13、仲愷花1號、汕油188和黑珍珠花生等優良品種。這些品種全生育期為120~125 d,單產為250~325 kg·667 m-2。
2.1.2 準備好所需材料
選擇厚度為0.007 mm、寬度為1.9 m的普通白色地膜,通常667 m2需要使用5 kg地膜。準備好足夠的采用新鮮稻草灰制備的草木灰。
2.1.3 做好土壤準備
花生作為典型豆科植物,根系為圓錐形,整個生育期對氮的需求量逐漸遞減,比較適宜種植于土層深厚、透氣性好且排灌方便的沙壤土[2]。
2.1.4 平整耕地
平整耕地時采用全田翻耕的方式,弄碎土壤并起畦,畦高度≥20 cm,確保大田排水通暢不會產生積水。
2.2播種
做好準備工作后開始播種。
2.2.1 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
花生種子發芽要求溫度較高,一旦溫度低于12℃則不會發芽,采用地膜覆蓋后可以避免溫度對種子的影響,播種時間比常規播種時間提前一個節期,在2月上中旬完成播種即可。
2.2.2 種子處理
曬種時直接連殼一起晾曬1~2 h,這樣可以加快種子發芽,降低爛種出現概率,保證產量。通常播種前3~5 d完成剝殼,選擇顆粒大且飽滿的花生作為種子,這樣有助于提高產量。
2.2.3 保證土壤濕度
覆膜完成后雨水很難滲入土中,播種時如果土壤濕度不足會出現生長不均勻或缺苗情況。如果土壤含水量過多則會影響土壤通透性,影響花生種子呼吸。因此,播種時需保證土壤濕度,一般標準為“土壤緊握成團,松開即散”。
2.2.4 重施基肥
灰膜覆蓋栽培不能像常規種植那樣中耕追肥,因此較為看重基肥,得保證基肥的充足。一般每667 m2需要80 kg草木灰+40 kg花生專用肥+3~5 kg硫酸鉀。在整地的同時進行施肥。
2.2.5 合理密植
1)控制種植密度。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花生產量,通常每667 m2需種植1.8萬~2.2萬株花生;采用穴播或條播的播種方式。2)播種深度。考慮到種子萌發有子葉出土與留土的特點,將播種深度控制在4~7 cm。3)覆膜。確定覆膜時間,播種后完成除草方能進行覆膜,覆膜時注意蓋嚴密、平整且緊,用泥土壓實膜邊,避免因風力過大吹開薄膜,降低膜內溫度,影響花生產量。
2.3田間管理
2.3.1 苗期檢查
花生出苗子葉開展后,需要人工開膜避免溫度過高產生燒苗情況。放苗后用土壓好苗莖基部周圍,通常在晴天10:00前或16:00后進行,如果是陰天則可以全天放苗。查苗在齊苗后進行,發現缺苗及時補種,保證栽植密度。
2.3.2 水分管理
花生全生育期需水量不同,其中開花至結莢需水量較大,苗期與黃熟期需水量較少。當天氣干燥時需要澆水,通常采用溝灌浸潤的方式快速完成灌溉,灌水深度為畦高的2/3~4/5即可,讓水分慢慢滲入田內,當畦中央土面微濕時將水排干;干旱田塊則直接采用即灌即排方法增加土壤濕度,實現開花結莢。春花生生育中期在早晚進行灌水,避免在陽光強烈的中午澆水。
2.3.3 施肥
當花生破苗后生長至4~5片葉時,為促進幼苗生長,需要施淡糞尿水或采用尿素對水噴灑;葉面肥追施,花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最旺盛的時期為開花落針期到飽果期,這段時期需要大量養分,故需要追施葉面肥。
由于采用灰膜覆蓋,花生生長發育早,后期易出現早衰現象,故在花生結莢期至成熟期,應進行根外追肥。具體措施為在花生落針前5~7 d至成熟期每667 m2種植地葉面噴施:尿素(50~100 g)+0.2%~0.3%的磷酸二氫鉀(50 g)+過磷酸鈣(100 g)+0.5%硼肥(50 g)的混合水溶液50 kg,期間噴施3~4次,可有效增加莢果生長所需的氮、磷、鉀,提高產量。
花生灰膜覆蓋栽培能促使植株生長發育加快,后期易出現徒長倒伏現象而影響產量,因此在始花后20~25 d應及時進行控苗,可采取如下調控增產措施:對徒長花生在花生初花期至盛花期噴施
3 000~5 000 mg·kg-1的多效唑,使植株矮化,分枝增加,生育期延長,飽果率、出仁率、單株產量均顯著增加,效果良好。
3花生灰膜雙料覆蓋栽培技術示范效果
通過項目區的技術示范,大面積增產達12%以上或節本增收達18%以上;輻射帶動示范村及周邊村花生種植面積達300 hm2。項目示范對當地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品種技術相統一,提高春植花生栽培科技水平,形成花生種植產業帶,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都具有顯著作用。同時,通過引進優良品種的種植示范,可以逐步完善前鋒鎮花生作物品種的合理布局,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種植優質高效的油料經濟作物品種,引導農民應用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和水旱輪作技術相結合的綠色生態環保技術,應用以標準化綠色防控為主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并以花生稈回田來達到改良土壤、增加肥效的目的。
30 hm2春花生示范基地總產達150 t,按產地收購價8 500元/t計,總產值128萬元;總成本55萬元,可實現盈利73萬元。輻射帶動周邊農戶推廣種植春植花生優良品種300 hm2,按平均667 m2產量325 kg計,年總產花生150 t,單春植花生的總產值就達127萬元,667 m2產值為2 762元,比種植普通水稻667 m2增收457元以上,新增產值205萬元。
采用水旱輪作、花生稈回田和灰膜雙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可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和促進水土保持,在抑制病蟲害源、實行統防統治、減少農藥使用量和農藥殘留量、保護環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農作物單產方面效果顯著,更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3],對前鋒鎮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史年松.花生種植概況與生產機械化[J].農業工程技術,2016(29):34-36.
[2]陳翠霞.加快濮陽花生無公害生產促進花生生產上臺階[J].農業科技通訊,2013(6):20-21.
[3]孫崢,周紫陽,陳永年,等.吉林省花生生產存在的問題與發展對策[J].吉林農業科學,2013,38(5):15-17,28.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