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業投入品污染是當今農村環境污染源頭之一。簡介農業投入品污染危害現狀,分析污染治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治理農業投入品污染的對策: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創新力度;科學控制,減量投入化學品;源頭控制,生態養殖。
關鍵詞 農業投入品;污染危害;治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X59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008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123.1752.016.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1-23 17:52:00
農業投入品是農業生產中必備的生產資料,農業投入品使用不當已造成環境污染,并且成為我國當前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源頭。農業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控制面源污染,尤其是控制農業投入品的污染。本文對當前農業生產中投入品(化肥、農藥、農膜、獸藥和飼料)污染與治理進行概括分析。
1農業投入品污染危害現狀
1.1種植業
1.1.1 化肥農藥
農業生產中,普遍存在施肥結構不合理,重化肥輕有機肥,肥料利用率下降,養分損失嚴重等問題。劑量超標、藥物濫用、藥械落后等導致農藥利用率僅35%左右[1]。過量的化肥農藥一部分揮發到空氣中,一部分通過地表徑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降低了土壤生產、調節和自凈等功能,導致耕地質量下降,土壤板結、酸化和重金屬超標等問題突出,影響農業生產和農田生態。此外,化肥農藥等包裝隨意棄置,隨著雨水沖刷,進一步污染土壤和水體。
1.1.2 農用地膜
農用地膜具有保溫保濕、促進發芽、提高產量、抑制雜草等作用,當前農用地膜主要是線形低密度聚乙烯,厚度為0.012 mm或0.004 mm,由于生產的地膜過于薄型化,強度降低,極易破碎,造成回收困難,殘留在耕作層和地表,降低土壤通透性和生物活性,影響作物根系生長和水肥吸收。此外,農膜中添加了鄰苯甲酸二異丁酯,易揮發到空氣中,經葉子氣孔進入葉肉細胞,破壞葉綠素和阻礙葉綠素的形成,影響作物光合作用,導致作物生長緩慢,嚴重者黃化死亡[2-3]。
1.2養殖業
1.2.1 畜禽養殖
畜禽養殖在滿足肉、奶、蛋等生活必需品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規模化養殖糞便量大且集中,部分養殖企業缺少或無環保處理設施,直接排放糞水,污染農田、地下水和地表水[4],畜禽糞便惡臭難聞,滋生病蟲菌害,影響著周邊環境。此外,由于行業監管漏洞,不法企業為減少投入成本,用廉價礦石鈣粉等充當飼料添加劑,為控制或減少病情發生,過量使用抗生素,導致畜禽養殖糞污重金屬和抗生素超標嚴重,也給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帶來了新的技術挑戰。
1.2.2 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水產養殖面積不斷擴大,由于大量使用非全價飼料,甚至直接投入化肥或人畜糞便作為水產飼料,其利用率較低,大量殘餌滯留水中或沉入水底,逐步腐爛,導致水質惡化,污染水體[5]。水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懸浮物、總氮、總磷、生化需氧量、硫化物等污染物[6],導致水中有益生物產生明顯減少,水體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此外,水產養殖底水直接排于溪河中,進一步加劇流域內水體污染。
2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力度加大,農業投入品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1)農民環保觀念淡薄,環保意識不強,難以避免或消除農業投入品污染的產生。(2)重視力度不夠,農村環境污染量大、面廣、無規律性,治理難、不易出成績,環保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園區工礦企業污染治理。(3)缺乏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措施,資金投入不足,污染防治運行困難。(4)執法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撐,農村投入品污染執法對象是千家萬戶,不能根治。(5)支持農業投入品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優惠措施少,不足以調動防治積極性。
3治理對策
3.1政府主導,群眾參與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特別是充分調動鄉鎮村組這一級行政機構的積極性,將農村環境保護納入基層政府政績考核目標,增強行政管理的內生動力,擴大輿論宣傳,增強群眾環保意識,營造加強農業投入品管控輿論氛圍,引導農民或業主科學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做到群防群治,共同維護。
3.2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創新力度
加大農業投入品污染防治政策資金技術投入力度,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倡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強科研院所和地方合作,研究探索農業投入品污染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和阻礙。
3.3科學控制,減量投入化學品
實施科學施肥、精準施肥,嚴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增施生物有機肥,實行用地養地結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在農業病蟲草害的防治中,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加強對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堅持生物防治等多種防治手段有機結合,合理使用農藥。因地制宜,進一步搞好廢膜回收及深加工工作,研發推廣應用新型環保降解型農膜,消除塑料薄膜污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3.4源頭控制,生態養殖
飼料、添加劑和獸藥是規模化養殖糞便重金屬和抗生素超標的主要來源,畜牧主管部門要加強源頭監管控制,鼓勵和引導企業良心養殖。環保部門加強畜禽養殖環評準入制度,監督完善養殖環保設備。實行由政府牽頭,部門配合,統一開展,做好畜禽養殖糞污污染無害化處理工作。鼓勵科學飼養、合理用藥,促進農業環境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德勝,劉仕.宣州市農業化學投入品污染現狀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61-62.
[2]林幼丹.農業土壤污染及其治理[J].福建農業科技,2004(2):48-50.
[3]林國慶.農業殘膜的污染與防治措施[J].福建農業,2003(8):20-21.
[4]張偉天,王寶貞.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新思路[J].中國給水排水,2004(10):33-35.
[5]徐宏軍,管衛東.居巢區農業面源污染現狀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06,12(7):58-59.
[6]李緒興.水產養殖與農業面源污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1):61-67.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