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5年以來對廣西來賓市興賓區蒙村鎮、三五鎮、大灣鎮、良塘鄉、五山鄉、七洞鄉、陶鄧鄉等7個鄉(鎮)的560戶村民進行隨機抽查走訪,同時深入田間地頭實地了解農民使用農藥中存在的問題。根據調查結果與實際生產情況,提出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對策: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科學安全用藥技術宣傳和培訓工作,加強病蟲監測預警,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強化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等植保社會化服務工作,推廣新型施藥器械和施藥技術,加強農藥市場監管。
關鍵詞 農藥使用;零增長;對策;廣西來賓市興賓區
中圖分類號:X59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016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123.1745.006.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1-23 17:45:00
農藥是一類特殊的化學品,能防治農林病、蟲、草、鼠等有害生物,在提高農產品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農藥是有毒、有害物質,不科學合理地使用,不僅會提高病蟲的抗藥性,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對人畜及環境造成危害。
目前,我國農藥平均利用率僅為35%左右,大部分農藥通過徑流、滲流和漂移等流失,污染土壤、水環境及農畜漁果產品,影響農田生態環境安全,并通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轉移到人體,對人體產生危害。正確、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改進施藥方式,提高農藥利用率和病蟲害防治效果,推進農藥減量控害,減輕農業面源污染,保護農田生態,促進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是發展環境友好型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重要一環。
為了進一步了解廣西來賓市興賓區農藥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2015年以來對興賓區蒙村鎮、三五鎮、大灣鎮、良塘鄉、五山鄉、七洞鄉、陶鄧鄉等7個鄉(鎮)的560戶村民進行隨機抽查走訪,同時深入田間地頭實地了解農民使用農藥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根據調查結果與實際生產情況,提出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對策。
1農藥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盲目用藥
調查中有73%農民沒有在病害發生初期及害蟲低齡期施藥,而是到病蟲猖獗為害時,提高濃度、縮短間隔期施藥,甚至一次用2種以上相同防治對象的農藥防治同一對象;有的農民見蟲就施藥;有的農民看見別人施藥也施藥,有的農民種下后7~10 d,不管有無病蟲害都施藥,以后每隔20~30 d施藥1次。
1.2不對癥下藥
調查中79%農民沒有針對防治對象對癥下藥,而是任憑農藥經銷商“開處方”,有的經銷商為求利潤,極力向農民推薦多種農藥同時使用,造成生產成本及農藥殘留增加。
1.3違規使用禁用、限用農藥
調查中有5%農民為了省錢、省力,在種植蔬菜瓜果時違規使用高毒農藥,或購買流動商販沒有質量保證的農藥。
1.4統防統治覆蓋率低
目前興賓區還是以一家一戶自己配方施藥為主,且大部分農民防治只依賴化學防治,僅僅有2%農民主動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加上施藥時間不統一、用藥不適時,噴灑藥液量不足等因素,導致防治效果差。
1.5施藥器械落后
有92%農民使用的是手動或電動背負式噴霧器,噴頭單一,使用中普遍采用大容量、大霧滴噴霧,且不注重保養維修,“跑、冒、漏、滴”現象普遍存在,實際使用量無法達到防治效果的要求,也增加對施藥人員和環境的污染。
1.6未能科學有效地管理農藥廢棄包裝物
目前興賓區只有一個農藥廢棄包裝回收企業,且只回收蔗區用藥的廢棄包裝物,其他的廢棄物則到處亂扔,在田埂、地頭、溝渠及路邊、河邊、塘邊等地隨處可見農藥廢棄包裝物,加劇了對環境的污染。
1.7防護意識差
80%以上的農民不按照操作規程施藥,不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甚至有逆風施藥、高溫天氣中午施藥等不規范行為存在。
2農藥使用零增長對策
使用農藥仍然是當前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主要措施之一。要做到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必須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大力推行生態農業、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等綜合措施。
2.1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科學安全用藥技術宣傳和培訓工作
農業部門可通過開辦農民田間學校、科技下鄉、科技進村入戶,發放報紙、明白紙等形式,以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為重點,培養鄉村植保技術骨干,以帶動農民科學用藥。只有廣大農民掌握了科學選購和合理使用農藥知識,做到對癥下藥、適時用藥、按規定用量施藥,正確配藥,安全防護、貯存及科學混用和交替施藥等,農藥安全使用才可能得以實現。
2.2加強病蟲監測預警
建設自動化、智能化農作物病蟲觀測圃,健全病蟲監測體系;配備自動蟲情測報燈、自動計數性誘捕器、病害智能監測儀等現代監測工具,提升裝備水平。農業植保部門要做到病蟲預報信息發布及時、準確,提高入戶率和覆蓋面,讓廣大農民及時掌握防治適期,做到用最少的藥量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避免盲目用藥。
2.3推廣綠色防控技術
(1)集成推廣適合不同作物、不同地區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解決技術不配套、不規范的問題,加快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具體方法:選用抗病蟲品種,實施種子消毒、合理輪作、深耕、測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減輕病蟲害發生,從而減少用藥。推廣農業防治、生態控害、植保四誘(性誘、色誘、燈誘、食誘)等技術,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及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統一防治,有效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
(2)建設一批綠色防控示范區,幫助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提升農產品質量,創響品牌,實現優質優價,從而帶動大面積推廣應用。興賓區2016年建立了1個水稻病蟲害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示范區及1個果樹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區,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3)培養一批技術骨干。以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為重點,培養一批技術骨干,帶動農民科學應用綠色防控技術。
2.4強化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等植保社會化服務工作
(1)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推行植保機械與農藝配套,實行精準科學施藥,避免農藥經銷商亂開方行為,解決農戶亂打藥、多次施藥和濫用農藥的問題,從而減少農藥使用量并有效提升綜合防治水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2)大力扶持實施重大病蟲疫情應急防治、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的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農民。結合生產實際,尊重農民意愿,創新服務方式,規范管理制度,有效開展統防統治,實現農藥減量控害。
2.5推廣新型施藥器械和施藥技術
加大對新型植保機械(包括背負式、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擔架式機動噴霧器,農用無人直升機等)的推廣應用,以解決施藥過程中“跑冒滴漏”的嚴重問題,并綜合考慮防治對象、防治場所、作物種類和生長情況、農藥劑型、防治方法、防治規模選擇合適的施藥器械,同時大力推廣低容量噴霧、靜電噴霧、控制漂移及助劑使用技術等各種精準施藥技術,做好科學用藥指導工作,及時提供病蟲測報信息與防治技術,改進農民的施藥觀念,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投入成本。
2.6加強農藥市場監管
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禁用限用農藥的違法行為,加強對禁限用農藥的日常監管,并安全處理殘余農藥及農藥廢棄包裝物。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