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2016年,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朱昌鎮海拔1400 m的地塊進行了10個青貯玉米品種(系)的比較試驗,其中雅玉青貯8號為對照品種。結果初步表明:筑青2號在所有參試品種(系)中表現最為突出,田間測產整株鮮重、果穗鮮重和籽粒平均667 m2產量均居首位,缺點是整齊度略差,果穗大小不夠均勻。畢玉7號田間測產整株鮮重、果穗鮮重和籽粒平均667 m2產量均居第二位,植株高矮和果穗大小均勻一致。除高玉811生育期較短外,其他參試品種(系)生育期相差不大。可適當擴大筑青2號和畢玉7號的種植面積。建議下年繼續試驗。
關鍵詞 青貯玉米;品比試驗;筑青2號;畢玉7號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017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0123.1745.010.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1-23 17:55:00
近年來,隨著貴州省畢節市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對飼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為滿足畜牧業發展對飼料的要求,作為優質飼料的青貯玉米,其大面積種植已顯得十分迫切。為了鑒定、篩選出適合本市生態條件的高產優質且適宜用作青貯飼料的玉米新品種,為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改革帶動玉米生產向產業化方向發展,為青貯玉米的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科學依據,特在2016年進行本試驗。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品種及其來源
參試品種(系)共10個,其中雅玉青貯8號為對照品種(全國青貯玉米品比試驗對照)。詳見表1。
1.2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七星關區朱昌鎮宋伍村,試驗地海拔1400 m,土質為壤土,肥力中上等,前作為冬閑土。
1.3田間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共30個小區,小區長5.0 m、寬3.6 m,面積18 m2,每小區6行、100株,區間不設走道,重復間走道寬0.5 m。
1.4田間測產
第一次田間測產,在8月10號(即植株揚花期前)進行:每小區隨機選定10株,從根部整株砍下,及時測量株高、莖粗,統計總葉數、枯葉數,用臺秤稱量鮮重。
收獲時測產:每小區隨機選定10株,從根部整株砍下,及時用臺秤稱量植株總鮮重、果穗鮮重,統計總綠葉數。
1.5田間栽培管理
試驗于2016年6月5日播種,底肥667 m2施玉米專用復合肥50 kg,二葉期結合中耕除草每窩留1株壯苗。拔節期667 m2追施尿素10 kg,抽穗期結合中耕除草667 m2追施尿素15 kg,每次結合追肥進行中耕培土。
2結果與分析
2.1田間測產結果
2.1.1 第一次田間測產
植株總鮮重結果:10個參試品種(系)平均667 m2植株總鮮重2137.1~3555.7 kg,其中筑青2號居首位。筑青2號、畢玉7號、筑青1號和山玉7號較對照增產均不顯著,其余參試品種(系)較對照減產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筑青2號與畢玉7號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詳見表2。
經濟性狀測產結果:參試品種(系)株高220.2~292.5 cm,總葉片數10.8~14.6片,其中筑青1號均居首位;參試品種(系)枯葉數0.9~2.1片,筑青2號枯葉數最少;參試品種(系)莖粗1.69~2.62 cm,畢玉7號居首位。詳見表2。
2.1.2 收獲時田間測產
植株總鮮重:10個參試品種(系)平均667 m2植株總鮮重2307.5~7074.4 kg,其中筑青2號居首;筑青2號、畢玉7號、筑青1號、筑青7389、山玉7號和川單青貯1號均較對照增產,其中筑青7389、山玉7號較對照增產達顯著水平,筑青2號、畢玉7號、筑青1號達極顯著水平;筑青2號與畢玉7號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詳見表3。
果穗鮮重:10個參試品種(系)平均667 m2果穗鮮重1111.2~2655.7 kg,其中筑青2號居首位;筑青2號、畢玉7號、筑青7389號、山玉7號、川單青貯1號均較對照增產,其中筑青2號、畢玉7號、筑青7389號增產達極顯著水平。詳見表3。
經濟性狀測產:收獲時各參試品種(系)平均總綠葉數2~10.05片,其中排列前四位的依次是筑青1號、筑青2號、筑青7389、畢玉7號。詳見表3。
2.2室內考種結果
參試品種(系)穗粒重103~191 g,200粒重46.95~69.75 g,穗粒數294.6~562粒,穗長13.15~22.85 cm,其中筑青2號均居首位;畢玉7號200粒重69.05 g、居第二位,穗粒重163 g、居第三位。詳見表4。
2.3籽粒產量結果
參試品種(系)籽粒平均667 m2產量307.4~685.2 kg,其中筑青2號居首位,筑青2號、筑青7389號和畢玉7號較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山玉7號較對照增產不顯著;其余參試品種(系)均較對照減產。詳見表5。
2.4生育期觀察
參試品種(系)于6月5日播種、6月18日出苗,各品種(系)拔節期在7月14—29日,吐絲期在8月19日至9月1日,為便于試驗數據的獲取,統一于10月30日收獲。詳見表6。
3品種簡述
筑青2號:在所有參試品種(系)中表現最為突出,田間測產整株鮮重、果穗鮮重和籽粒平均667 m2產量均居首位,且收獲時較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第一次田間測產整株鮮重較對照增產未達顯著水平,較第二名畢玉7號增產未達顯著水平。株高、總葉片數低于對照,但收獲時仍有9.7片綠葉、居第二位。筑青2號的缺點是整齊度略差,果穗大小不夠均勻。
畢玉7號:田間測產整株鮮重、果穗鮮重和籽粒平均667 m2產量均居第二位,較對照增產達極顯著水平,較筑青2號減產未達顯著水平。第一次田間測產較對照增產未達顯著水平,較筑青2號減產未達顯著水平。第一次田間測產時枯葉數較少(1.6片),居第四位,與筑青2號相同。收獲時仍有8.1片綠葉、居第四位。且植株高矮和果穗大小均勻一致。
除高玉811生育期較短外,其他參試品種(系)生育期相差不大。參試品種(系)未發生病蟲害,僅高玉811和山玉7號個別果穗發霉。
綜上所述,筑青2號和畢玉7號綜合性狀和豐產性表現突出,建議下年繼續試驗,并適當擴大種植面積。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