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利用單因素試驗、正交試驗和HPLC檢測法,對提取苦蕎籽粒中D-手性肌醇的三因素(乙醇體積分數、料液比、提取時間)進行優化。試驗結果表明,苦蕎籽粒中D-手性肌醇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提取時間25 min,乙醇體積分數30%或40%,料液比1/30(m∶v)。
關鍵詞 苦蕎;籽粒;D-手性肌醇;單因素試驗;正交試驗
中圖分類號:TS207.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8.033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1011.1401.020.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10/11 14:01:12
苦蕎(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是短季寥科作物,可藥食兩用[1,2]。苦蕎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肌醇類活性物質、礦物質元素等[2],其中肌醇類活性物質主要包括D-手性肌醇[3](D-chiro-inositol,簡稱DCI)。DCI是肌醇的9種異構體中具有旋光性的一種[4],結構類似于pH210型胰島素調節介體[5],具有胰島素增敏作用和促進肝臟脂肪代謝功能,能明顯降低血糖含量[6]。如果人體內DCI含量過低或流失太快,則會導致胰島素傳遞信號減弱或受阻,從而具有患糖尿病的高危性[7]。DCI還可治療多囊性卵巢癥,可促進肝臟脂代謝,對防治糖尿病有積極意義,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8]。
目前,對苦蕎成分的提取以黃酮類物質為主,部分研究提取DCI成分的,也是針對苦蕎全株。而有文獻報道[1],DCI在苦蕎籽粒中含量最高,因此本課題以苦蕎籽粒為研究對象,提取其中的DCI,優化提取工藝,篩選最適宜的提取時間、乙醇體積分數、料液比。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時間、地點
本試驗于2016年7—8月在西昌學院苦蕎麥重點實驗室開展。
1.2試驗材料
苦蕎籽粒(西昌航飛苦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DCI標品(>98%,東京仁成工業株式會社),高效液相色譜儀-示差折光檢測器(1260,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1.3試驗方法
1.3.1 DCI含量檢測
DCI含量采用HPLC-示差折光檢測法[8]檢測。NH2色譜柱(250 mm×4.6 mm,粒徑5 μm),流動相乙腈/水(70/30);流速1 mL·min-1;柱溫30℃[3]。
1.3.2 單因素試驗
采用30℃水浴振蕩提取[1],考察提取時間、乙醇體積分數、料液比3個因素對DCI提取率的影響。采用單因素試驗,即固定其中兩個試驗因素不變,研究第三個因素的變化對DCI提取率的影響。
1.3.2.1提取時間的選擇
固定料液比1/30(m∶v),乙醇體積分數40%不變,測定提取時間在10、15、20、25、30 min下的DCI提取率,選擇提取率較高的提取時間(見圖1)。
1.3.2.2乙醇體積分數的選擇
固定提取時間20 min,料液比1/30(m∶v)不變,測定乙醇體積分數在20%、30%、40%、50%、60%下的DCI提取率,選擇提取率較高的乙醇體積分數(見圖2)。
1.3.2.3料液比的選擇
固定提取時間20 min,乙醇體積分數40%不變,測定料液比在1/15、1/30、1/45、1/60、1/75 (m∶v)的下的DCI提取率,選擇提取率較高的料液比(見圖3)。
1.3.3 正交試驗設計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選擇3個試驗因素的較優水平,再次以苦蕎中DCI提取率為評定指標,采用正交試驗設計,確定DCI提取率最高的組合,因素水平安排見表1。正交試驗方案及測定結果見表2。
2結果與分析
2.1單因素試驗結果
2.1.1 提取時間對DCI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1可以看出,DCI提取率先隨提取時間增加而快速增大,15 min之后下降,但基本趨于平緩,可能在15 min左右,DCI溶解已經達到飽和。故選擇提取時間15 min、20 min、25 min進行下一步的正交試驗。
2.1.2 乙醇體積分數對DCI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DCI提取率先隨乙醇體積分數的增大而增加,在乙醇體積分數為40%時,提取率達到最高,之后DCI提取率隨乙醇體積分數的增加有所下降。乙醇體積分數在30%~50%范圍內,DCI提取率比較高。故選擇乙醇體積分數為30%、40%、50%進行下一步的正交試驗。
2.1.3 料液比對DCI提取率的影響
由圖3可以看出,當料液比為1/30 (m∶v)時,苦蕎中的DCI提取率最高,說明DCI溶解已經接近極限。故選擇料液比1/20、1/30、1/40進行下一步的正交試驗。
2.2正交試驗結果分析
由極差分析法和LSD法多重比較得到的表3和表4可以看出:因素A(提取時間)、B(乙醇體積分數)、C(料液比)對DCI提取率的影響極顯著,影響主次順序為C>A>B。各因素最優水平分別為A3、B2、C2,即A3B2C2。正交表中處理9(A3B3C2)的平均提取率最高,為7.36 ‰。
2.3驗證性試驗結果
同時測定正交試驗中DCI提取率最高的組合A3B3C2與多重比較分析得到的最優組合A3B2C2的DCI提取率,重復設定3次,平均提取率分別為7.39‰、7.42‰,兩者差異不顯著,因此均可以選用,即可選提取時間25 min,乙醇體積分數40%,料液比1/30;也可選提取時間25 min,乙醇體積分數30%,料液比1/30。
3討論與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提取時間25 min,乙醇體積分數30%或40%,料液比1/30(m∶v)。本研究結果可為生產苦蕎茶或其他苦蕎產品的企業,在優化提取工藝、提高產品中DCI含量、增強苦蕎產品的保健功效等方面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盧丞文.蕎麥中D-手性肌醇分離提取與純化研究[D].吉林:吉林農業大學,2007.
[2]胡俊君,蔣梅峰,林勤保,等.苦蕎麩皮中D-手性肌醇的分離純化[J].食品工業科技,2009(4):197-199.
[3] 張瑞,王英平,任貴興.苦蕎麩皮功能成分提取工藝篩選[J].食品科技,2008(5):144-146.
[4]侯建霞,汪云,程宏英,等.毛細管電泳化學檢測分離測定蕎麥中的手性肌醇和肌醇[J].分析測試學報,2007,26(4):526-529.
[5]彭鐮心,勾秋芬,鄒亮,等.HPLC法測定不同品種苦蕎麥中的手性肌醇[J].中草藥,2009(s1):279-281.
[6]陜方,李文德,林汝法,等.苦蕎不同提取物對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的影響[J].中國食品學報, 2006,6(1):208-211.
[7]張澤生.D-手性肌醇:改善糖尿病及其并發癥(上)[N].中國食品報,2013-07-16(04).
[8] 戴傳波,李建橋,李健秀.示差折光檢測法檢測肌醇含量[J].食品工業科技,2007,28(4):222-223.
(助理編輯:易 婧;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