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擁有一千多座大小的公園,在宮殿樓宇之間,鋪展著一片片精心修剪的花草綠茵,使古老的都市散發出青春的生機。坐落在維也納洛林大街的城市公園(Stadtpark)就是其中的一座最受市民喜歡的公園。
《藍色多瑙河》這首曲子是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此曲創作于1866年,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城市公園內屹立著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鍍金銅像,是維也納最有名的以及被拍攝最多的紀念物之一。它開幕于1921年6月26日,框架的大理石浮雕由埃德蒙赫爾默創作。全世界的旅游者凡是來到維也納,無不去城市公園朝拜這位音樂圣人,很多人也把這里稱為“施特勞斯公園”。公園除了施特勞斯塑像外,還有一大批音樂家的塑像,如弗朗茨·舒伯特、弗朗茲·萊哈爾、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弗朗茲·萊哈爾、安東·布魯克納、安東·雷哈、羅伯特·施多爾茨等,城市公園是維也納紀念碑和雕塑最多的公園。城市公園也有人稱“音樂公園”,維也納素有“音樂之都”的美稱,這里的音樂氛圍十分濃厚。每年從4月份的復活節到10月底,每天都有免費的約翰·施特勞斯音樂會,并且有專業舞蹈演員示范標準的華爾茲舞。此外,在公園里有一個經常演奏音樂會的小廣場,還有一所可以容納150人的音樂廳,冬季就在這里舉行音樂會,夏季則在廣場舉行露天音樂會。
維也納老城區的后花園
城市公園占地6.5 hm2,是宮廷風景畫家約瑟夫·賽勒尼(Josef Selleny)和維也納市第一任城市公園管理局長、園藝師魯道夫·西貝克(Rudolf Siebeck)的杰作,于1862年8月21日建成,是一座英國式的大花園。城市公園是老城區眾多古老建筑的后花園,這里的繁花綠草和郁郁蔥蔥的樹林,在巍峨聳立的高塔尖頂包圍下顯得格外清新,游覽過文藝復興時期的莊嚴皇宮和古建筑后,到這里來體驗一下維也納的音樂歷史和文化也是增長這方面知識的機會。
音樂休閑兩不誤的公園
公園里的草坪一片碧綠,點綴著很多星星點點的小白花、小黃花,沒有一丁點垃圾。遠處草坪邊的長椅上,不少游人坐著休息,一派祥和景象。公園里的吧座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在午后的陽光下,坐在草坪邊的吧座,喝上一杯咖啡,與老朋友聊著天,看著滿眼的綠色,別有一番意境。在城市公園里散步,是很安逸的,沒有擁擠的游人,只有滿眼綠色的草坪樹林。公園的一處草坪上,有一座花鐘,整個鐘面花團錦簇,指針正指著當時的時間。花鐘后面可以看到被稱為庫爾沙龍宮的建筑。1867年,庫爾沙龍建成,1868年,小約翰·施特勞斯曾在這里舉辦他的第一場音樂會。如今,這里是每天舉辦華爾茲音樂會的場所,是具音樂廳、咖啡館、餐廳等多功能的建筑物。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