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金塊’系晚熟雜柑新品種,系用Wilking mandrin 與 Kincy mandrin雜交選育而成。2014年從美國引入重慶后,當年在江津、忠縣、開州和奉節四個區域進行栽種試驗,初步表現:果實中等大小,果面亮度好,果皮略粗糙,無核性狀突出穩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2月上中旬可達到16.7%,果肉脆甜,風味佳;豐產性較好,高換第二年667 m2產量可達600~800 kg;抗逆性較強,果實成熟自然越冬落果率極低且無枯水現象,果實較硬,具有較好的貯運性能。裂果現象較重。總體來看該品種在重慶地區的適應性較好。
關鍵詞 雜柑;金塊;重慶;栽培表現
中圖分類號:S66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4.022
知網出版網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1129.1631.013.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7/11/29 16:31:10
‘金塊’系晚熟雜柑新品種,系用Wilking mandrin與Kincy mandrin雜交選育而成。
1引種與試驗布局
‘金塊’(Gold Nugget mandarin),是由重慶天恒成華實業有限公司從加利福尼亞大學引進的晚熟雜柑品種,2014年3月按照重慶市柑橘品種管理辦法要求提交重慶市柑橘新品種區試申請,于當年春季分別在江津、奉節、忠縣、開州區試基地進行高接換種,栽植密度均為4 m×4 m,每重復3株,重復3次,各區試點基本按常規田間管理水平進行栽培管護,按重慶市柑橘品種區域試驗技術規程開展生物學特性和植物學性狀調查、果實品質分析、產量測定及抗逆性調查。
果實品質測定方法如下:ATAGO PAL-1數顯糖度計測可溶性固形物,中和滴定法測定可滴定酸,斐林試劑法測定糖,2,6-二氯靛酚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1];MINOLTA CR-10型色差儀測定果皮L、A、B值[2]。
2生物學特性
經過區域試驗調查記載,‘金塊’的生物學特性、遺傳特性等表現穩定,結果習性較好,枝端結果較多。‘金塊’樹勢較強健,結果樹樹形直立,直立生長枝較多,樹冠相對較緊湊;節間有刺且較長,春梢粗度0.43 cm,節間長2.0 cm;葉片菱形,葉長約11.3 cm,葉寬約4.5 cm,夏梢葉片較寬大,葉色濃綠;花小,花瓣白色,雄蕊19枚,花絲分離,雄性敗育,花柱彎曲;在重慶地區2月中旬萌芽,3月上旬現蕾,3月底進入初花期,4月初進入盛花期,4月上旬謝花,4月下旬進入第一次生理落果期,5月中旬進入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果實膨大期6月至9月底,10月上旬果實開始轉色,2月上中旬果實成熟。
3主要經濟性狀
3.1果實主要特征特性
果實扁圓形,果形指數0.75左右(0.74~0.77),果實中等大小,平均單果質量130 g左右(123.1~137.1 g),果實混栽情況下穩定無核,種子數為0,果面金黃色,亮度較好,果皮較粗糙,油胞較粗大,肉脆味甜,出汁率中等,易剝皮。不同試驗點果實物理指標具體見表1。
從江津、忠縣、開州和奉節四個區試點的果實品質分析數據來看,‘金塊’果實成熟時品質有較大差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以奉節最高,達到16.7%,江津和開州居中,忠縣較低,僅為11.7%,與其所在試驗點的海拔高有密切關系;可滴定酸含量也以奉節區試點相對較高,為0.95 g·100 mL-1,忠縣點最低,為0.59 g·100 mL-1;固酸比是決定柑橘風味的關鍵指標[3-4],各點均較高,江津點最高,達到20.5;總糖含量奉節和江津點果實較高,忠縣點最低;維生素C含量總體偏低,這與雜柑品種特性有關[5],不同點之間有一定的差異(見表2)。
3.2產量表現
2015年高換第一年,為促進樹體營養生長,忠縣和開州點‘金塊’當年開花人工去除。江津區試點梨橙中間砧高換樹上的‘金塊’第2年(2016年)株高2.38 m,冠幅2.42 m×2.34 m,單株平均產量13.65 kg,按每667 m2栽45株計,折合667 m2產量614 kg;忠縣區試點哈姆林中間砧高換樹上的‘金塊’第2年株高1.93 m,冠幅1.68 m×1.85 m,單株平均產量17.04 kg,折合667 m2產量767 kg;開州區試點W·默科特中間砧高換樹上的‘金塊’第2年株高1.88 m,冠幅2.21 m×1.95 m,單株平均株產16.4 kg,折合667 m2產量738 kg;奉節區試點棱晚中間砧高換樹上的‘金塊’第2年株高1.92 m,冠幅2.11 m×2.08 m,單株平均產量約16.01 kg,折合667 m2產量720 kg。總體來看‘金塊’早結豐產性較好,各點之間的產量表現較穩定(見表3)。
3.3抗逆性調查
通過不同區試點的試驗觀察,常規栽培管理水平下‘金塊’在多個區試點均未發現有較嚴重的病蟲害發生,耐旱性一般,耐寒性較強,對沙皮病、褐斑病等具有較好的抗性,試驗過程中僅在奉節和開州點發現零星果實和葉片感染炭疽病,此外,在久旱后如遇較多的降雨,‘金塊’果實裂果現象較重,生產上要注意使用補鈣和控水措施來減緩裂果的發生。
4總體表現
‘金塊’雜柑果實大小中等,無核性狀穩定突出,果面亮度好但較粗糙,果實硬度好,易剝皮,較耐貯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低海拔高熱量條件下較高,果酸含量中等偏低,果肉口感脆,風味濃郁,果實綜合品質優;產量在不同區試點表現較好且一致,豐產早產性好,抗逆性較強,果實成熟越冬落果率極低且無枯水現象。該品種的品質最佳表現期在2—3月。
參考文獻:
[1]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11-212.
[2]王武,鄧烈,何紹蘭,等.不同套袋時間對早香橘橙果實色澤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7):415-421.
[3]淳長品,彭良志,雷霆,等.不同柑橘砧木對錦橙果實品質的影響[J].園藝學報,2010,37(6):991-996.
[4]Sadka A, Dahan E, Cohena L, et al. Aconitase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lemon fruit[J]. Physiologia Plantarum, 2000, 108(3):255-262.
[5]‘溫嶺高橙’與幾種雜柑品種的果實品質比較分析[J].南方農業,2010,4(5):51-52,80.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