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凝結時間是水泥物理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檢驗的環境條件、儀器設備與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是影響檢驗結果的三大因素。在實際檢驗過程中,檢驗員應從這三方面引起注意并進行相應的控制,以得到準確可靠的檢驗結果。
【關鍵詞】水泥;標準稠度;凝結時間;注意事項;措施
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原理是根據試針沉入水泥標準稠度凈漿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時間。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是凝結時間測定的前提。按GB/T1346-2011規定的標準法,下面筆者就其整個檢驗過程,依據多年的工作經驗,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一下凝結時間檢驗的注意事項與控制措施。
1、環境條件方面
檢驗的環境條件對水泥凝結時間的測定有直接影響,必須嚴格控制。環境條件主要包括試驗室的溫濕度,試驗用水溫度、養護箱的溫濕度以及樣品封存保管等內容。確保檢驗環境條件滿足GB/T1346-2011標準要求是獲取準確可靠檢驗結果的先決條件,也是整個檢驗過程需要控制的主要方面。
GB/T1346-2011標準要求試驗室溫度為20℃±2℃,相對濕度應不低于50%。試驗前24h,應將樣品密封放置于滿足試驗條件的實驗室,以及拌和用水,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試驗室一致。濕氣養護箱的溫度為20℃±1℃,相對濕度不低于90%。試驗人員應對環境和養護箱的溫濕度進行記錄。
2、儀器設備方面
為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儀器設備這一環節不容忽視。
2.1水泥凈漿攪拌機
水泥凈漿攪拌機應符合JC/T729的要求,使用時應確保該儀器在檢定的有效周期內,對于使用頻次較多的應多注意葉片與鍋底鍋壁的工作間隙,間隙偏大,水泥凈漿得不到充分攪拌,將直接影響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
2.2標準法維卡儀
標準法測定水泥標準稠度和凝結時間用的維卡儀及配件,應符合GB/T1346-2011第4.2條的要求。檢驗前要保證維卡儀上與試桿和試針聯結的滑動桿表面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緊澀和曠動現象。
初凝用試針由鋼制成,其有效長度為50mm±1 mm,直徑為1.13mm±0.05mm。試驗中常存在經多次使用后試針彎曲傾斜現象,需及時更換,其次試針底部應是平直的圓形切面,若是尖狀或傾斜切面狀,也需及時更換初凝試針。
終凝用試針為30mm±1 mm,直徑為1.13mm±0.05mm是一個帶有排氣孔和環形附件的試針。工作中常會出現試針的環形附件不能在剛拌制的水泥凈漿表面留下完整均衡的痕跡,說明試針或環形附件有傾斜現象,需及時更換,再者一定要保證小排氣孔未被堵塞。
2.3標準恒溫恒濕養護箱
養護箱應提前開啟,保證在整個檢驗過程中養護箱的溫度為20℃±1℃,相對濕度不低于90%,并做相應記錄。
3、試驗操作方面
在水泥凝結時間測定中,當試驗條件和儀器設備均符合標準要求后,檢驗人員的操作是否規范、操作是否熟練成為影響其檢驗結果的重要因素,檢驗員要明確其中的檢驗細節和注意事項。
3.1水泥凈漿的拌制
此操作過程應注意:(1)準確稱量500g待檢樣品和適量的水(試驗用水應是潔凈的飲用水,如有爭議時應以蒸餾水為準);(2)用濕布擦拭水泥凈漿攪拌鍋和葉片;(3)將稱好的試驗用水先加入鍋內,再小心加入樣品,防止水泥和水外濺,開啟攪拌機開始攪拌,注意在中間停止攪拌的15秒內,應將葉片與鍋壁上的水泥凈漿刮入鍋中間。
3.2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
此操作過程應注意:(1)為保證水泥凈漿的整體特性,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要一次性裝滿試模,漿體超過試模上端;(2)用寬約25mm的直邊刀輕輕拍超出試模部分的漿體5次即可,不可用刀在漿體中插搗;(3)在鋸掉多余凈漿和抹平的操作過程中,不可多次進行鋸割,不可反復進行表面抹平,不要有意壓實凈漿,按標準要求兩三次即可使凈漿表面光滑;(4)測定標準稠度的試桿要提前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刻度,將抹平后的試模和底板迅速移到維卡儀上,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5)試桿沉入水泥凈漿要保證垂直自由下落;(6)要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7) 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8) 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
3.3 初凝時間的測定
此操作過程應注意:(1)提前調整好維卡儀,使初凝試針接觸玻璃板時,維卡儀指針對準零點;(2)將按標準稠度用水量制成的水泥凈漿一次性裝滿試模,刮平后立即放入養護箱中,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作為凝結時間的起始時間;(3)試件在養護箱中養護至加水后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4)
測定時,從養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5)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準;(6))在整個測度過程中試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試模內壁10mm,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入原針孔;(7)臨近初凝時間時每隔5 min(或更短時間)測定一次;(8)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養護箱內,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受振;((9)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mm±1mm 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到達初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確定到達初凝狀態;(10)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初凝時間,用\"min\"表示。
3.4終凝時間的測定
此操作過程應注意:(1)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取下,翻轉18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養護箱中繼續養護;(2)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或更短時間)測定一次;(3)到達終凝時,需要在試體另外兩個不同點測試,確認結論相同才能確定到達終凝狀態;(4)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即環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間,用\"min\"表示。
3.5凝結時間測定原始記錄表
結論:
綜上所述在檢驗水泥凝結時間的三大注意事項中,環境條件和儀器設備方面屬外部客觀條件,嚴格按標準要求易于掌握和控制。關鍵是檢驗操作人員對標準的理解與操作手法和熟練程度會略有差異,檢驗人員需通過正規學習培訓,通過多次參加比對、測量審核和能力驗證等質量控制措施,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熟練掌握正確的操作手法和檢驗結果的終點判別能力,提高檢驗檢測水平,定會獲得滿意的檢驗結果。
參考文獻:
[1]《實用建筑材料試驗手冊》第四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
[3]GB/T1346-201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
作者簡介:
張俊秀,女,1975年8月,畢業于太原理工大學,現任職稱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