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市政道路建設行業的進步,想要建設出高質量的市政道路,必須解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水穩碎石施工是市政道路建設的主要施工形式之一,施工中經常會存在強度不均勻、易收縮開裂以及粗細易離析等方面的問題,對市政道路路面的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將對市政道路建設水穩碎石施工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這些問題的具體解決對策。
【關鍵詞】水穩碎石;基層;常見問題
1、引言
科技的發展促進了市政道路建設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市政道路建設原材料更新,近年來,水穩碎石施工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市政道路建設中。這種施工形式適用于半剛性路面,施工中需要使用水硬性結合型材料,這些材料能夠在承載層中發揮必不可少的功效。水穩碎石基層的位置在表面層與土基層之間,能夠承載并分散成車輛從公路上行駛時所造成的壓力,將這些載荷分散至墊層與土基中,為了保證公路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水穩碎石基層必須滿足剛性與抗壓性要求。
2、水穩碎石施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2.1攤鋪操作中出現離析問題
在施工中進行攤鋪操作時,如果攤鋪機在工作時出現攤鋪不均勻的現象,就會導致出現離析的現象,導致大料集中的問題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結合料的數量不足,就會導致松散的現象發生,如果材料中的個別位置含水量不足,就會造成水穩碎石成型率低下的情況,如果水穩碎石基層的厚度不足,出現彎沉的現象,同樣會導致松散現象的出現。
2.2水穩碎石混合料與下層未能牢固連結
在攤鋪操作開始前,如果未進行向下層表面灑水的操作,在攤鋪時就會出現水穩碎石混合料與下層未能牢固連結的問題,導致底部位置嚴重缺水,基層成型困難,從而造成松散的現象。如果大料過于集中,下層的彎沉現象就會十分明顯,無法有效的完成壓實,同樣會出現松散的狀態。
2.3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后路面出現坑槽等問題
在市政道路建設中,如果路面的基層沒有滿足標準要求的強度就交付通車,車輛行駛時的荷載就會對路面形成一個剪應力,這個剪應力會造成水穩碎石基層受到破壞。如果水穩碎石基層沒有進行充分的養生,路面的基層強度同樣會下降,從而引發深度的破壞,與此同時,振動式鋼輪壓路機在工作中如果出現波浪、推移等方面的現象,就會造成混合料發生移動,導致路面出現坑槽、雍包等質量問題。
3、水穩碎石施工的控制要點
為了保證水穩碎石施工的順利進行,我們必須在施工中掌握水穩碎石施工的控制要點,避免在施工中出現以上問題,水穩碎石施工的控制要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施工開始前做好技術準備工作
在水穩碎石施工中,施工前的技術準備工作主要由試拌和試鋪兩個部分構成。其中試拌操作能夠確定所有材料的材質標準、集料配組以及配合比標準,而試鋪操作則能夠確定攤鋪操作中的攤鋪方式、松鋪厚度、含水量以及壓實系數。在進行試拌操作時,想要確定材料的配合比,就需要經過多次的試驗,如果試驗結果能夠符合市政道路建設的相關要求,保證混合料具有合適的粘聚性與保水性,才能夠投入使用。在進行試鋪操作時,需要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路段進行,并且保證抽樣過程的隨機性,試鋪過程中要注意對壓實系數、松鋪厚度以及機具參數等數據進行記錄,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中獲取實踐經驗,制定出合理的操作要求,并在施工中嚴格執行。此外,還要對試鋪完成后的路段進行測量,確定水穩碎石基層的密實度、厚度、承載比以及彎沉值等數據,只有這些數據都能夠符合施工要求,才可以正式開始穩碎石基層施工。
3.2施工進行中的技術要點控制
第一,混合料的拌和。混合料的拌和的配合比一定要符合施工的具體要求,如果出現材料規格變更的現象,就必須按照篩分結果對配合比進行調整,以符合施工要求。拌和時必須對用水量進行嚴格控制,并且在最佳含水量的基礎上增加1%~2%,這樣可以保證表面在成型后保持濕潤。為了保證混合料能夠拌和均勻,需要檢查運送設備的可靠性,如果出現混合料不均勻的情況,則要重新拌和。施工中隨之監測水泥含量,并對其進行合理的調整。第二,攤鋪與壓實。在進行攤鋪操作前,需要為高程控制標桿選擇合理的設置,以便對攤鋪厚度進行有效的控制。攤鋪開始后要隨之監測虛鋪厚度,以保證路面壓實后的厚度符合施工要求。此外,還要保證攤鋪機在工作中的勻速行駛,盡量避免出現中途停機的現象。在進行壓實操作時,必須根據路面的實際情況選擇光輪壓路機或振動壓路機等壓實設備,并且要遵循由慢到快、由輕到重的原則,應先使用不振動的壓路機壓實一次,再將壓路機的振動打開壓實一次,最后使用光輪壓路機壓實,保證路面光滑無痕。第三,接縫處的處理。在攤鋪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間斷的情況,并且時間在2小時以上,就應該讓攤鋪機開末端,做好橫向接縫的處理工作。處理工作的流程如下:首先,將攤鋪末端橫向切齊,在斷面處放置兩條與壓實高度一致的方木,然后攤鋪末端混合料。其次,將方木的另一端利用沙礫回填并整平。隨后繼續壓實混合料,去除方木與沙礫,將基層的底部清理干凈。最后,攤鋪機返回末端進行新混合料的攤鋪操作,這之前應先量取鋪好的水穩碎石路面的厚度,乘以松鋪系數后得到新鋪路段接縫處的松鋪厚度。
3.3養生操作的控制要點
在市政道路建設的養生過程中,灑水是最普遍的養生方式。在一段水穩碎石壓實完成并檢驗合格后,就要進入養生過程,這是我們可以選用濕潤的土工布對表面進行覆蓋,2小時候進行灑水養生,灑水車在灑水時要采取噴霧的形式,并根據氣溫情況確定每天灑水次數,每天保持水穩碎石基層表面濕潤。在持續養生7天后,對水穩碎石基層進行鉆孔取芯,芯樣必須完整、密實,養護一般要持續28天左右。
結語:
總而言之,在市政道路建設中,水穩碎石基層施工會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一系列問題,想要妥善的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在施工中注意對技術要點的控制,以保證水穩碎石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姜杰,朱童.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常見質量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01).
[2]欒貞業,許速.水穩基層施工過程中離析的產生原因及控制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3).
[3]薛琪琪.高速公路路面水穩碎石底基層施工分析[J].甘肅科技縱橫,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