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稅收制度已經無法符合經濟的發展所需,需要對當前稅收制度給予改革。營改增指的是把營業稅改成征增值稅,將過去反復征收的狀況進行改變。對于營業稅變成增值稅雖然是對第三產業服務業進行的,可是也會對建筑產業產生影響。鑒于此,本文對營改增對工程造價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論述。
【關鍵詞】營改增;工程造價;影響
1、導言
營改增后對工程造價產生的幾大變革是工程造價的機遇也是其發展過程中的挑戰。只有充分把握營改增對工程造價的四大重要影響,才能對癥下藥,制定有效的對策和方針,穩定實際工程造價項目中的預算造價,重建工程造價體系,把握材料、機械、人力等因素在工程預算中的權重,同時越加重視成本控制在工程造價中的地位,建立新的經驗。實現工程造價的可持續發展。
2、“營改增”概述
“營改增”是新時期我國稅制改革中的一種新的稅費制度,其主要針對傳統營增并行的稅收制度進行合理調整,通過科學消除重復征稅體制,以此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從宏觀層面而言,其屬于經濟學領域范疇內的一種結構性減稅政策。“營改增”并無降低建筑企業的稅費負擔。
3、營改增對工程造價的影響
3.1對工程造價的計量模式的影響
工程造價審核的基礎是工程量和綜合單價,工程項目中各分部分項都在清單列表中,且都有定額的取費,按照國家規定的統一稅率對各個項目征收營業稅及其附加稅,這些稅額在工程造價中進行匯總歸入工程項目的總價中。營改增使得工程造價的計算值包含應該繳納的增值稅,按照規定,一般的價外稅即銷項部分可以從進項部分進行扣減。而工程造價中,若不能準確求出銷項稅額和相應的進項稅額時,造成無法確認造價額,也就和現有的費用定額取費方式不一致,最終造成工程總造價出現偏差。
3.2在工程預算中的影響
工程預算管理一般來說會對工程的投標報價造成影響,因此對企業承包工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增值稅是以價外稅的形式存在的,營改增之后的投標報價會通過增值稅項稅額和工程造價之間進行分開的實行,導致工程中的稅額不能進行正確估計。這也促使工程的造價控制工作難以實行,缺少正確的評估將會導致工程出現負稅問題,不僅給工程投標報價帶來了明顯的影響,同時也將威脅到工程的任務承攬。
3.3對會計核算以及成本管理的影響
建筑工程項目成本中包含了人工、機械、材料等多方面的費用。在營改增以后工程的收入和成本核算等方面全部要實行分離的制度。首先在營改增背景下回給財務指標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進項稅額不夠充分,成本費用價稅分離的金額要明顯的地域收入分離金額,從而導致利潤的總體稅額有所下降。其次UI會計核算方面也將造成嚴重的影響。長時間以來建筑企業上繳營業稅,財務人員在核算方面的概念都比較明確,因此建立核算項目也比較簡單。在繳納的過程匯總對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借記,而對銀行存款進行貸記。在當前適應營改增以后,建筑行業所繳納的增值稅,在會計核算科目中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過程也更加繁瑣,這無疑帶給了會計核算人員更大的工作挑戰,也造成了一定的工作困擾。
4、改進措施分析
4.1轉變經營理念、完善投標報價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稅收制度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財務管理人員和企業的管理人員都需要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與原支付營業稅相比,工程計價不含稅價,改變了建筑業長期以來的工程計價方案,直接影響企業的招投標工作。要參與的企業報價,應及時了解相關內容,建立企業在增值稅制度中的要約收購制度和管理制度。在招標項目預算中,將成本效益的增值稅評估可以輸入增值稅,同時項目應考慮和輸入的稅收來源成功率,盡可能獲得增值稅發票的最大數量,為企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條件。
4.2創新企業發展模式
現階段我國的建筑企業發展模式基本上都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營改增的制度環境下,無論是人工費、設備費用還是材料費用等都將成為工程造價中的重點難題。可以說營改增給工程造價預算成本的準確性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此當前階段積極的推進建筑企業的發展模式創新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為企業提供大量的稅負額,同時也將有效促使企業的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從根本上解決營改增所造成的難題,提升生產中的自動化程度。
4.3立足實踐、構建工程造價體系
針對企業制度的變化,施工企業在項目造價管理中,要求可以充分利用各大“營改增”試點的優秀經驗,不斷優化自己的成本體系。一方面可以增加員工對“營改增”的了解,理解和學習新的稅務會計方法,同時注重投入稅率的會計核算方法,建立新的成本經驗;另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掌握成本控制和預算成本之間的契合,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確保財務變化與施工進度的變化相一致。盡可能減少項目的運作,增加建筑成本系統的負面影響。
4.4供應商應當慎重選擇
就建筑業的工程造價而言,材料設施的費用在成本中占據了較大一方面。自從營改增之后,建筑材料的采購對企業具有較大的稅負影響,所以供應商會對企業的采購建筑材料的折扣狀況具有較大的影響,這也對企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供應商應當具備一般納稅人的資格,并且還需要具備能夠開具增值稅發票的能力。這些方面都應當在合同中體現出來。假如供應商僅為小規模納稅人,建筑企業以及供應商應當在購銷以前洽談好交易的價格。而且供應商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而形成的價格優惠和增值稅發票相抵的銷項稅額度相比較,獲取最大化利益。
結論:
總之,“營改增”稅費模式下,人工費、材料費、利潤及稅金征收更加合理與規范。在新的稅費征收標準之下,建筑企業想要獲得更得的收益,需要不斷適用新的稅費制度,采用有效措施實現盈利。工程項目負責人應該認真到施工地進行考察,協調好各個部門的工作關系,制定出直接費用最省、效率最高、納稅比例最低的施工方案。建筑工程造價人員應該從各個單項的工程費用入手,對各個分部分項工程費用和單項工程開辦費用進行稽核,縮減其他不必要的開支。
參考文獻:
[1]李佳凌,謝超,張艷.論“營改增”對工程造價的影響[J].住宅與房地產,2016,21:123.
[2]葛春艷,楊樂.“營改增”對建筑業工程造價的影響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18:22.
[3]張海燕.營改增對工程造價的影響[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6,06:146-147.
[4]彭文君.淺析營改增對工程造價的影響[J].綠色環保建材,2016,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