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建筑相比,具有節能、環保、節省模板、縮短工期、改善施工條件等諸多優點,是今后建筑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但由于裝配式建筑的造價相對較高,給其廣泛應用與發展也帶來一定的制約,因此如何在應用裝配式建筑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造價,也一直是建筑行業所關注的重點。文章便以上海市周邊某城市近郊建筑工程為研究對象,分析影響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建筑二者造價的主要因素,研究降低裝配式建筑造價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并簡要提出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趨勢及關于裝配式建筑發展方向的建議,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裝配式結構;現澆結構;造價;比較
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住宅建筑由傳統的現澆建造方式逐漸朝向工業化、產業化生產方式演進,其不僅要求住宅建筑具有多功能性、安全性、舒適性等基本特征,還要求住宅建筑在建設時的節能、環保,并具有施工進度快、現場交叉作業方便、施工精度高等諸多優點。這種形勢下,裝配式建筑結構便應運而生。其構件的生產、物流和現場作業充分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產業化特征,是建筑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是實現節能、減排、低碳和環保,構建“兩型社會”的有力保障,是建筑產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新型建設模式。與傳統現澆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具備如上諸多優點,在住宅建筑中應用裝配式技術,為提高建筑質量,促進建筑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裝配式結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體現在造價高于傳統建筑結構方面,這也制約了裝配式建筑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目前在裝配式建筑工程推廣及實施過程中需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建立成本分析與核算體系,在充分發揮其結構優勢的基礎上,做好成本控制管理,降低工程造價。
本文以上海市周邊某城市近郊住宅小區為實例,對比裝配式結構體系與傳統現澆結構體系建筑的成本差異,分析了裝配式體系的成本構成及其特點,以及其造價構成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現實意義。
1、工程概況
案例項目為規劃總用地面積65376.9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84627.35平方米的小高層、高層住宅建筑群,包括29棟11F~18F的小高層單元住宅樓、會所、商業、社區配套建筑及地下車庫,其中地下建筑面積48460.5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136166.82平方米。本工程單元住宅樓均采用裝配整體式結構體系,以單元住宅2#樓為分析對象,2#樓建筑層數為18層,占地面積489.3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6945.82平方米。
2、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建筑造價比較及裝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分析
結合表1中工程設計單元住宅2#樓的造價數據可知,采用裝配式結構的整體造價要高于一般現澆設計住宅樓造價,同一住宅建筑,裝配式結構每平米造價要對現澆結構高出993.94元。對各專業造價進行一一對比分析,項目中裝飾、給排水、消防、通風系統采用裝配式結構的造價略低于傳統現澆結構造價,但裝配式結構的土建造價與強、弱電造價要高于傳統現澆結構造價,而兩種體系的造價差異主要體現在土建工程上。
裝配式建筑造價偏高,主要體現在土建施工方法上,其他方面兩者的差異不太明顯。住宅建筑的土建造價主要由直接工程費、間接費、規費與稅金所構成,又以直接工程費所占比例最高。在土建工程中,裝配式建筑工程采用預制裝配式柱、墻及樓板,減少了現場混凝土澆筑、砌筑和抹灰等工程量。因此各分部工程如基礎工程、砌筑工程、抹灰工程、屋面及樓地面工程、現澆鋼筋砼及模板工程、防水工程,以及相應的措施費等成本明顯減少,在這些方面裝配式設計造價均低于現澆設計造價。但是,裝配式建筑增加了PC構件及安裝這一工程,而傳統現澆建筑中無此項費用。PC構件及安裝的造價占比最高,該部分構成主要涉及PC構件價格、支撐相關費用、吊裝費用、構件運輸費用等,每平米樓面造價約為1500元左右,其中PC構件本身的價格就占到該項費用的85%以上。由此導致裝配式建筑土建造價大幅升高,因此在造價管理與控制中,應該著重從此方面著手,重點分析PC構件的成本。
PC構件的成本受到相關相關稅費、生產規模、設計施工是否一體化、定制式或通用式生產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綜合生產廠家的實際情況來看,PC構件的生產成本可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大部分。其中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土地、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投入及生產管理費等固定支出,可變成本則主要包括原材料、動力、燃料、人工等隨PC構件產量變動而變動的成本支出。從成本構成來看,由于生產規模的影響,固定成本在裝配式建筑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較大,隨著裝配式建筑工程量的增多,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PC構件的土地、廠房、設備及模板的攤銷費用將有較大的下降空間,單位PC產品的固定成本也會相應下降,從而使裝配式建筑的總成本進一步下降。
3、裝配式建筑降低造價的優化策略
3.1從裝配式結構的生產環節優化
其一,通過國家的政策支持,行業相關法規、標準的完善與改進,增強裝配式構件的工廠化、專化化生產加工,以充分體現出裝配式結構的工業化優勢,進而起到降低結構造價,提高建筑經濟性的目的。其二,形成全產業鏈的生產加工模式,將住宅建筑的設計、PC構件的生產加工、施工現場的安裝應用等各環節環環連接,緊密配合,以此保證裝配式結構生產的尺寸精準,質量良好,數量合理,促進其使用效率,避免構件浪費或劣質導致的成本增加。其三,高新技術的合理應用,建立健全裝配化建筑技術,充分利用預制裝配整體框架連接工藝、雙重壁連接工藝、超高層預制框筒結構技術等,提高構件的生產效率與質量,充分發揮工廠化集中生產的優勢,降低造價,減少維護成本。
3.2從裝配式結構的設計施工環節優化
⑴規劃設計階段:對住宅建筑方案的規劃設計階段,要做好三點:一是通過與建筑專業人員的充分溝通,對住宅建筑的平面布置、立面造型、柱網布置、分縫等方面提出專業、可行、合理的建議與要求,并對安裝施工風險做出預測,將各種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充分發揮結構的節能降耗作用。二是在結構初步設計時,設計人員通過對建筑材料、結構體系與布置、建筑基礎形式、設計參數等內容的多方案技術經濟性論證與比較,在保證工程質量與安全的同時選擇出最經濟的設計方案,以控制工程造價。三是技術人員通過專業、精準的計算把控,結合科學的模型分析,做好施工圖嚴格的內審與優化工作,從而為降低土建工程造價打好基礎。
⑵搬運儲存階段:進行裝配式構件的搬運儲存時,要求作業人員對構件輕拿穩放,盡量避免對構件的破壞,以免增加成本。同時要注意對PC構件裝運形式的合理調整,例如通過將構件的整齊擺放,充分利用空間,在保證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一車多裝,以提高構件的運輸效率,減少構件運輸成本。另外,盡量減少構件在施工現場倉庫長時間放置,最好能形成“邊進邊用”的模式,以免增加構件的儲存成本。
⑶安裝施工階段:在裝配式結構的安裝施工時,費用主要體現在人工、機具方面。因此,必須合理分配人工,裁減冗余人員,保證每份人力均能充分利用,提高人工效率,減少人工成本。再是加強對起吊、安裝技術的優化改進,利用多工序同期作業、分段流水施工等多種措施手段,提高構件的安裝效率與速度,減少施工工期,從而降低成本。
4、裝配式建筑發展趨勢與建議
4.1發展趨勢
隨著裝配式建筑的優點的日益凸顯,社會各界對于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前景也是一片看好。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裝配式建筑與住宅產業化發展的成功經驗認為,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應該如下:一,形成成熟、多樣化的裝配技術體系;二,形成裝配式構件的標準化、通用性體系;三,朝著工程總承包的模式發展;四,在建筑行業中突顯出大型專業企業的領軍作用,從而帶動全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五,從當前的住宅建筑向著工業建筑、公共建筑領域拓展。
4.2發展建議
目前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的應用尚存在許多缺陷,由此也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建筑造價較高,影響了該技術的推廣。因此,對今后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一,期望通過國家的支持,使裝配式建筑有較強的人才、技術與資金投入,促進建筑產業升級換代的發展;二,通過政府的合理引導與相關政策的支持鼓勵,為裝配式建筑相關企業提供良好的平臺,形成良性發展空間,以避免大企業的競爭性壟斷,也能避免中小企業的發展艱難。
結語:
通過本次分析,裝配式建筑具有環保、節能、工期短、抗震性能好等諸多優勢,但從短期來看,裝配式建筑工程的直接成本要遠遠高于傳統現澆建筑,政府需要配套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和獎勵方法,合理引導開發商和施工方通力協作,提高建筑裝配化率,切實推動現代建筑產業的發展。文中通過對裝配式建筑的造價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改進對策,并對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期望能對促進裝配式建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王爽,王春艷.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建筑造價對比淺析[J].建筑與預算,2014(7).
[2]楊全慶.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與造價分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