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關于劉溢
劉溢被藝術界認定為“魔幻現實主義”的繪畫先行者,他開創了“六胖子油畫技法”。他的油畫作品《搓麻將的女人》引發社會的熱議,據稱,這幅油畫是繼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梵高的《星空》之后,網絡轉載和點擊率排名第三的作品。劉溢說:“這張畫的確很出名,但不是想出名就能出名的,太急功近利,這樣是最不可能出名的,你必須要沉下去,找出一套屬于自己的創作方式。”于是,他開創了“六胖子油畫技法”。
1978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的劉溢接受的是典型的蘇派美術教育,但在他細膩的畫風中卻絲毫不見蘇派的影子。劉溢回憶道:“那個時候,我甚至開始用宣紙、炭條畫石膏像。歐洲的方式是用幾個線條把位置定準了,其他位置就可畫可不畫了。這種畫法不一定要求特別準,但是很人性。”創作于那時的炭筆素描大衛像被廣泛出版,成為了美術教學的經典參考。劉溢大學畢業后就移居加拿大,直到2006年他在國內雅昌藝術網,油版雕經常分享自己的作品、創作想法,贏得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愛戴。他無私地公布自己的畫法和指點眾多素不相識的網友。
2014年劉溢開設了六胖子研修班,從全國上百名報名者中篩選出20名弟子,年近60的劉溢,希望通過20名弟子將六胖子技法繼承和發展。筆者從事油畫創作多年,也受益六胖子油畫技法,曾在網上發表過《學習六胖子技法心得與體會》,有幸成為了劉溢的關門弟子,真正接受了六胖子技法的教育。
二、六胖子油畫技法
六胖子油畫技法,概括地說就是利用現代材料,用最省時省力的方法完成歐洲傳統的、古典細膩的人物繪畫方法。下文我詳細介紹一下劉溢油畫技法的特點,依照作畫順序從支撐物、做畫底、線稿的繪制、丙烯稿繪制、油畫色層繪制五個環節。
(一)支撐物
古典油畫的支撐物有木板、木框上繃布、墻壁等材料,而六胖子的支撐物則是在木框上釘上光滑的奧松木板,然后在上面繃細紋的雨露麻畫布,這樣的支撐物稱為“木板繃布”。好處是:其一,加固了支撐物的穩定性,不易變形;其二,畫布的背面被木板封隔起來,增加保護畫的安全性;其三,光滑的木板表面繃上畫布,為后面的畫底做好準備。
劉溢說:“這樣的畫,放上幾百年,也不容易變形損壞。”
(二)做畫底
所謂畫底,是指含有粉質材料的、有一定厚度和覆蓋力的、作為繪畫的色層基礎的涂層,而用于這個涂層的材料被稱為“底料”。畫底最好是自己親手制作,不要依賴那些市面上已經涂好畫底的成品布,因為我們不了解其所用材料的優劣及特性。
傳統做畫底有很多方法。蛋白質膠底:從動物身上提取,它雖然粘合度強,但會隨著空氣的干濕而產生收縮膨脹,時間久了會開裂;乳膠底:其成分就是乙烯樹脂乳液,時間長了畫布容易變脆,顏色容易吸油變暗淡,不利于油畫的長久保存;粉底:油畫畫在粉底上,容易吸油,失去了油畫自身的魅力;油底:用鉛白和亞麻油按比例混合而成,是古典油畫傳統的制作方法,其缺點是工序繁瑣,制作周期長,畫底干燥速度慢。
六胖子的畫底是劉溢油畫技法中的一個顯著特點,利用現代材料醇酸樹脂和丙烯來制作。以前通常需要在畫布上刷上一層不漏油的乳膠底,而六胖子則是將醇酸樹脂和丙烯土紅按比例調和,直接多次均勻地刷在畫布上。由于畫布底下是平整的木板做支撐,可以使畫底做得更為均勻,平整細膩。好處是干燥速度快,畫底的牢固性、柔韌性和耐久性都遠勝過以往的古典大師,為下一步的丙烯色層做好了準備。用醇酸樹脂和丙烯做底可算得上是古典油畫的一次創新。
(三)線稿的繪制
傳統的線稿可以直接繪制在畫底上,或者為了精確可以在畫底上打上格子,再將草稿按比例放大畫在布上,俗稱為“九宮格”畫法。現在有人借用投影儀,將形體投影在畫布上。六胖子油畫技法要求在宣紙上畫出干凈準確的線稿(類似于中國的白描),通過透稿,將線稿準確地透在布上,要求形象準確生動,首尾連貫,形體清楚,這就需要很強的造型能力和素描功底。
(四)丙烯稿的繪制
用丙烯顏料來畫出大的色彩關系。這是油畫告別畫底的最后一步,還盡量讓丙烯多做一些事情。因為丙烯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化學反應一次就結束了,性質非常穩定。調色時,盡量水多色少,“少而多遍”是丙烯稿繪制的竅門。丙烯會結出一層透明的薄膜,為油畫顏色飽滿提供了一層強有力的透明色層支撐。它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防吸油、防龜裂、防變霉,這些都是長期困擾畫家的問題,終于隨著新材料的出現得以改變。
(五)油彩色層的繪制
油彩是目前在世界繪畫材料中,刻畫效果最完善的。因為油彩干燥的速度特別慢,這為我們爭取了相對長的作畫時間。下面介紹幾種油畫的常見方法:
1.一次性畫法
一次性畫法也就是所謂的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畫出對象的輪廓以后,憑對所畫對象的畫面的構思和色彩感覺進行鋪色,基本都是一次完成的,要求色彩關系準確、飽和。17 世紀荷蘭畫家哈爾斯是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的商業訂單量大,只能一次性完成。印象派的畫家大多也是一次性畫法,他們善于戶外寫生,每一筆所用的顏色都特別濃厚,色彩飽和度也特別高,筆觸也格外清晰,更容易表達畫家作畫時那種瞬間的主觀感受。他們簡直把一次性畫法提到了極致。
2.不透明畫法和間接畫法
不透明畫法是用顏色一層層地塑造形體,亮部與中間調子部分也需多層覆蓋,暗部則相對薄而透氣,顯現出色塊之間薄厚對比關系。使畫面具備豐富的色彩意韻和自然的肌理效果。間接畫法又稱為透明罩染法,等畫面色層干透結膜后,用油彩含粉質比較少的顏色混合亞麻油或樹脂進行局部罩染或全局罩染,如王沂東所畫的紅色,就是經過多次罩染而成的。罩染會使畫面的空間感和體積感更加沉穩、深邃,畫面的色調也更為和諧統一。
3.濕蓋濕畫法
濕蓋濕畫法來源于英文的“Wet-on-wet”,顧名思義就是在濕色上加濕色。在技法上與一次性畫法有所不同,濕蓋濕畫法更加強調色彩的覆蓋和糅合;而一次性畫法更加注重色彩的鋪設與畫面的色彩對比。濕蓋濕畫法也可理解為色彩糅合法,可以表現油彩的厚重感,比如在亮色濕油彩上加施深色濕色,再適度銜接,可以得到巧妙絕倫的美感。
4.肥蓋瘦畫法
油畫技法當中的肥蓋瘦來源于英文的“Fat Over Lean”,是指在油畫色層次中,相對厚實的顏料色層覆蓋在相對薄的色層上。“胖子壓瘦子“是油畫的定律,這也是六胖子技法遵循的原則和“六胖子”名字的來源。
三、劉溢六胖子油畫技法特點
六胖子技法也是一次性完成的,劉溢對于作畫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表面必須平整
六胖子油畫畫面色彩薄而平整,不見筆觸,銜接是六胖子技法中比較重要的部分,講究工整均勻的筆觸表現,盡量保證沒有筆觸,在亮面比較厚的部分也不需要筆觸感。劉溢說:“筆觸會使畫面缺乏古典莊嚴之美,哪怕到這步也要小心,不要玩帥而失節。”因此,這種畫法干燥得非常快,吸油均勻,容易觀察和局部修改。等到上了光油后,畫面會出現一種溫潤典雅、微妙細膩、光潔如鏡的效果。
(二)三堆色的概念
三堆色的概念是劉溢首次提出來的概念,也是六胖子技法特點之一。簡而言之,就是物體的黑、白、灰對應調出三堆不同的油彩。
(三)冥灰的概念
劉溢戲稱“死人灰”是三堆色中最為偏冷的,這是用來表現皮膚的顏色,也是劉溢最主要的藝術特點之一。三堆色也遵循亮面暖,中間色冷,暗部暖的原則。這樣的色彩運用比較主觀,哪怕是一張黑白人物照片也能主觀畫出漂亮的色彩關系。我們在學習冥灰時,心里也是很忐忑,一不小心就把人物畫成了“僵尸”。劉溢說:“不要緊,后面還可以加暖色罩染回來。”
(四)色彩銜接
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用羊毛制的水粉筆輕掃,將色彩暈開,使其銜接自然,這方面要勤于練習。這時必須注意兩點:一是大的部位可用大號筆,如板刷可以涂抹臉龐,細筆刻畫眼角;二是銜接色彩時,亮面顏色和暗部顏色是不能見面的,不然會導致顏色發臟、發糊。
(五)吸油要均勻
劉溢要求研修班的弟子們,每天要計劃保證有5-10小時作畫時間,每天完成書本大小的局部。
(六)盡量一次畫到位
第二遍就要等4天以后干透了來畫。個人感覺第二遍很困難,要考慮和第一遍顏色的銜接。
(七)古典畫,側強光,無反光
古典畫一般采用側光,這樣能夠使人物輪廓清晰、立體感強。如卡拉瓦喬、倫勃朗等都是用光的高手。無反光指的是暗部色彩反光不能太強,在畫面虛實關系中,應屬于虛的部分。
(八)上光油方面
這是六胖子和古典油畫最后的一道工序,劉溢用的光油是碳氫化合光油,是根據美國國家畫廊科學家的長期研究成果而配制的低分子合成樹脂光油。這種合成樹脂在光澤度、透明度、飽和度和折射率等視覺效果上都可以與達瑪和瑪蒂等天然樹脂相媲美,但它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卻大大超過了天然樹脂。涂在畫面上可增加色彩的飽和度、增加罩染層的透明度、增加畫面的光澤,保護畫面抵抗污染。這種光油清澈透明,刷在畫面上有一種溫潤、光潔如鏡的質感,使畫面美輪美奐,凸顯古典油畫的韻味。
四、結語
劉溢不僅在藝術風格上獨樹一幟,在油畫技法和新材料的研究運用中也是與時俱進,同時也注重對中國傳統工具的使用。如:如何制作上光油,如利用針管可使調好的顏料保鮮得更久,就連如何改良畫筆、洗筆都有自己獨特的辦法,中國的毛筆使他畫的頭發熠熠生輝、生動流暢。
《六胖子油畫技法》出版以來成為廣受歡迎的油畫創作技法書。劉溢高超精湛的技法和深邃的藝術思想值得我們不斷研究學習。跟隨劉溢學習期間,筆者受益匪淺,不僅對技法和材料方面有了很大的認識,在藝術思想上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