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很多人一樣,對食物有種天然的熱愛。
換了居家辦公的工作之后,時間空閑很多,也自由很多。天漸漸涼下來之后,我也不大愿意叫外賣,早上和中午時分,我會到廚房里做飯。
早餐通常都是很簡單的,面包機烤出來兩片吐司,煮蛋器上放兩個雞蛋,牛奶里面加上燕麥片倒進玻璃杯中,放在微波爐熱一分半鐘,“叮”的一聲過后,便可以拿出來。
所有一切只需要花上五分鐘左右,卻因為一頓熱騰騰的早餐,可以換來一個開心的上午和有期待的夜晚。
秋天也適合煲湯。
切好的魚塊放在鍋中煎一煎,而后加上清水,放進姜片和蔥花,大火煮開之后放進豆腐、金針菇、豌豆一類的食材,備上少許調料,放在燃氣灶上。水“咕嚕嚕”地冒出來,整個廚房里都氤氳著白汽,彌漫著香味,讓秋天也變得可愛起來。
有朋友來我家玩,問我家無線WiFi密碼的時候,總會把我嘲笑一番,因為我家無線WiFi密碼是“好好吃飯”的全拼。
食物永遠有最樸素的慰藉人心的力量,我記憶中的很多片段,都和吃飯有關。
有一年秋天,我去寧波看當時很喜歡的人,他陪我在月湖公園散步,后來我們在月湖公園旁邊吃一家江西菜。
那天我因為不被珍視的感情有著諸多情緒,菜端上桌之后,我同他聊著聊著天,眼淚忽然完全不受控制地往下掉。
他大概是說了一些安慰我的話,也大概是很無措,我接過他遞給我的一張張紙巾去擦著眼淚,我本來想表達一下心跡,話說出口,卻變成了:“吃飯吧。”
江西菜微辣,我一邊抽泣著一邊大口大口吃菜,胃口竟然出奇地好,吃完碗里的米飯還要讓他幫我再盛一碗。
我腦海中想的是什么呢——就這樣吧,能怎么辦呢?事已至此,先吃飯吧。
我還有過別的一些被生活迎面暴擊的時刻:意料之外的挫折,出其不意的打擊,緩緩熄滅的熱情,緩慢下沉的失敗。
我知道有很多人,會在承受暴擊的時候迅速變瘦,因為沒有胃口吃飯。
我卻不是這樣,即便是因為失戀痛哭許久,灰頭土臉地賴在床上,我還是會在餓的時候爬起來,買一些食材回家,躲在廚房里切著土豆或是西蘭花,想著人生雖然艱難,但事已至此,先吃飯吧。
我同那個當初很喜歡的人在一起時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吃飯。
我記得那天我們已經決定要分開,告別彼此的生活,我決定乘坐下午的高鐵返回,決定再也不要見他。
中午的時候他在廚房做飯,我靠在門邊看著他,外面淅淅瀝瀝地落著雨。他回頭看我,把手中的碗遞給我:“來,你來攪雞蛋。”
西紅柿炒雞蛋、水煮毛豆、西蘭花炒肉片、紅燒牛肉。
那個時候我的心中,當然是百感交集的,當然也有無數的話涌動在心頭的。
然而轉念一想,所有的情緒與表達,其實都不能再讓我們之間的關系,有任何任何的轉機。
事已至此,時已至此,先好好吃飯吧。
我先前住的地方,樓下有一家幾平米的小小的拉面店。
十余年的老店,看起來很是破舊,里面不到十個座位,因得老板的好手藝,總也是人滿為患。
我很少吃拉面,因為覺得熱量太高,但是有天晚上,我因為一連串灰心喪氣的事情,覺得孤獨,覺得迷茫,覺得心碎的時候,我抬腳走進了那家小小的拉面店。
冒著熱氣飄著蔥花的牛肉拉面被端上了桌,老板熱情地同我攀談了幾句,小小的店里有鼎沸的人聲,我低頭吃了一口拉面,那一刻,我的心忽然又雀躍了起來。
雖然仍舊是不知道該往何處來去,但是我的胸膛中已涌動起飄然的期盼。
想著事已至此,總不會再糟糕了。那么,先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