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文章中,我向大家介紹了雙手竿的歷史、分類和相應的釣組組裝方法,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一下雙手竿的最新發展趨勢,那就是Micro Spey (Trout Spey),也被釣友們俗稱為微雙手竿。這類雙手竿的定位一般是從2號到5號,竿長在10尺至11尺半之間。為什么近些年會發展出這樣一種新的飛釣竿系列呢?這是因為在使用以往的雙手竿進行拋投時,竿子的號數都比較大,而且釣竿多為13尺左右的Spey竿,盡管有一種短一點兒的Switch竿,但是其最小的號數也有4號或5號。雖然在拋投手法上這三類竿子都是一樣的,但由于號數偏大,在對象魚資源比較緊張的釣場且對象魚體偏小的情況下,作釣的趣味性便會降低,而且也會因為線組比較重,落水時的聲音較大而驚擾到對象魚。因此,我們在面對拋投空間狹小的情況時,又想享受雙手竿拋投的魅力,微雙手竿就成為了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微雙手竿將傳統雙手竿的缺點逐漸淡化,而且所需的拋投空間極小,所以拋投距離遠和釣組變化多、適應性強的優點會越發突出。再加上微雙手竿的號數小、竿身輕,還能搭配普通的單手線進行過頭拋,所以微雙手竿瞬間演變成一支比較長的單手竿來使用是絕對沒問題的。這樣看來,就算釣場的環境再復雜,一支微雙手竿也能完全應對下來。因此,近年來很多生產飛蠅竿的工廠也開始針對這個區域進行研發,也有一些接受私人訂單的造竿師造出了0號和1號的微雙手竿,而且飛蠅線也開始根據微雙手竿拋投的特性,逐漸出現了適合這種拋投的線型,再加上使用微雙手竿的人群越來越多,所以關于這種竿子的數據和創意也會呈爆炸性發展,其適應性也將會越來越廣泛。
Single Hand Spey——單手Spey拋投
將另外一種運用雙手竿Spey的拋投手法運用到單手竿拋投上,便是單手Spey拋投。在以前其實一直都有這樣一種拋法,但都是用普通的單手竿搭配一般的重量前置(WF)飛蠅線去使用,雖然在拋投技巧上完全可以直接仿效雙手Spey的各種手法,但很少有釣具是專門為單手Spey而設計的。盡管在技巧上能做得到,但難免會有些力不從心。直到近幾年,一些廠家相繼推出了專門為單手Spey拋投而設計的新型飛蠅線,不管是傳統的一整條線的款式,還是針對不同竿號而研發的短型發射頭Shooting Head和Tips 尾線,都使得單手Spey的使用范疇和泛用性增加不少。現在就連小至3號的7尺左右長的小溪用單手竿都可以使用特短的發射頭配合短的Tip尾線來作釣,如此一來,不管在多么狹小的空間里使用單手竿,只要配上合適的釣線,便可以輕松拋投。當然,如果你的目標魚是馬口或溪哥這類的小型溪流魚類,還是要用回普通的單手線,這樣會有更好的靈敏度。所以各位釣友在對于不同線型的選擇上,應該結合自己常去的釣場來搭配釣具,此外還要衡量一下目標魚種和拋投距離,以及釣點特性等綜合因素,以此來決定最適合的飛蠅釣組。
Spey casting的秘密
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3種比較容易上手的拋投方法。在正式介紹之前,我先和各位讀者分享一下我在這一年來研究Spey Casting時的一些心得。對于雙手竿拋投,在拋投時必須要知道以下幾個重點:
一、設定好錨點(Anchor);
二、錨點的長度和與釣手的距離;
三、拋投時釣竿的軌跡、動作和拋投時用力的方法;
四、拋投方向以及需不需要轉換拋投方向;
五、根據釣場水流的方向,判斷出適合的拋投方法。
這五個重點看似不太難理解,但我不得不說其中的第一點和第二點完全是重中之重,即使有導師從旁輔助,也要花上不少時間才能學有小成。幸運的是,我得到了兩位在國際上都很有名的雙手拋投導師的指導,他們分別是旅居美國的中國臺灣人Jimmy Chang和澳洲的BintoroTedjosiswoyo。經過他們的耐心指導和糾正,加上大半年時間的努力練習,我才有了飛躍式的進步。
在剛學習雙手竿拋投的時候,就我的個人經驗來看,還是先不要掛毛鉤練習。因為在不熟悉設定錨點和發力方法的時候,釣者很容易將毛鉤打到或掛到自己,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千萬不要小看在雙手竿拋投時發射頭所帶動的加速度,這個加速度絕對可以使毛鉤刺穿皮膚,所以在練習時最好是綁上一小段帶顏色的毛繩來代替毛鉤。這樣做除了可以增強目視效果之外,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錨點的位置,如果不綁任何東西來代替毛鉤的話,就沒有辦法進行練習了。另外,我們也要好好練習提起釣組 (Pick up)時的力量和帶動的距離,這就要求把錨點準確地設定在離釣手半支竿到一支竿長的距離之外的適當位置,再配合適用于當時環境的拋投方法,才可以把整套釣組順利地展開拋出。
匹配合適的竿、線和輪
首先,我們把最容易解決的飛釣輪的問題搞定。在剛學習雙手竿拋投的時候,我的老師就已經提醒我要找一個足夠重的飛釣輪配到釣竿上,這樣才不會累。很多人都認為配在雙手竿上的輪和配在單手竿上的輪是一樣的,都是越輕越好,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Spey竿所配的輪都非常重,甚至不含線的重量都要達到250克以上,那樣才能達到足夠的平衡。當我分別拿起老師的釣具組合和自己的釣具組合時,我發現雖然老師用的是一支9號的14尺長的竿子,但拿在手上居然和我的11尺竿子的平衡感是一樣的,而且拋起來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輪子的重量。這時我就明白了,如果飛釣輪不夠重,釣竿又很長的時候,揮動釣竿拋投的時候就會感覺重量都集中在竿子的前端;相反,如果整套釣具的平衡點比較靠近下手把,揮動釣竿拋投時就會感覺很輕,這其實就是巧妙地利用了杠桿的原理。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釣竿。我們首先要判定出自己所買的雙手竿是硬調(Fast Action)還是中硬調(Medium-Fast Action),再去搭配合適的線。例如Scandi和Traditional 這兩種線,就需要搭配硬調的竿子才能拋得好,因為這兩種線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錐度變化很不明顯,線頭很長,如果用中硬調的竿子來拋,就會有些力不從心,但還是可以利用其他方法來彌補這種不足的,我接下來會詳細說明。回過頭來再看Skagit 的線,就很適合用中硬調的竿子來拋投。因為這種線的特點是很粗很短,錐度變化較大,中硬調的竿子剛好能彌補因線短而造成D環不夠大且拋投距離不夠遠的問題,用釣竿彎得更猛的方法可以形成足夠大的D環,也可以使錨點設定在更寬的距離上。
選好竿子之后,我們就要找出適合自己的釣竿負荷的釣線了。這個問題恐怕是最讓新手頭疼的問題。因為剛學雙手竿拋投的時候,如果沒有找對人來幫你選擇適合的竿、線組合,很多人都會覺得無法完成拋投或者拋投時總是怪怪的,但又沒有得到有正確經驗的人的幫助,所以這個問題始終解決不了,估計初學者們很快就會放棄玩雙手竿。他們會覺得本來雙手竿的拋投應該像影片上專業釣手們所做那樣可以很輕松完成,一次拋投就能把毛鉤拋到幾十尺或上百尺遠的地方,但為什么自己拋來拋去就是沒能把線給飛出去呢?久而久之,這些初學者們就會對雙手竿失去耐心。明明自己已經根據竿廠所標注的適應負重來選購釣線,但還是拋不出那種自己想要的感覺,這時有很多人會重新回到單手竿的拋投上。因此,我們在選擇釣線之前要先搞清楚自己的竿子是適合拋Traditional、Scandi還是Skagit。打個比方來說,以6號的硬調Spey竿為例,這種竿子最常見的負重是400~450格令(格令的英文寫法為grains,是歷史上使用過的一種重量單位,最初在英格蘭定義一顆大麥粒的重量為1格令,1格令等于0.0647989克),如果是用Scandi的話,我自己就會用到360~400格令的負重;如果是用Skagit 的話,我就會選用負重在425~450格令的,但也有可能用到475格令的,那就要看你的竿子到底有多硬了。所以,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同一支竿在兩種不同的發射頭的重量選擇上,最起碼有50 格令的差距,而且這兩者不能重疊。大家不信的話可以自己試一下,但在試驗之前,當然要準備好足夠的不同重量和長度的發射頭。不過最好還是請教有這方面經驗的真正懂得選線和正確拋投手法的老師們,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