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結婚文化是指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關于婚姻的思想觀念、行為活動等,是人類文化中的一部分。婚姻對于人類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結婚文化也是人類文明成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歷史發展、宗教信仰、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不同地域的結婚文化出現了多種差異。日本的結婚文化與中國的結婚文化有共同之處,也有許多差異。
關鍵詞:中日;結婚;文化;意識;異同
中圖分類號:K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7)23-0001-03
古往今來,中國和日本是有著深切關系的鄰國。歷史上的交流,伴隨著兩國文化等各個方面不斷的相互學習和吸收。遣隋使、遣唐使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歷史角色,將中國的文化傳播至隔海相望的日本。
研究一個國家的結婚文化,能夠更加了解其思想傳統、宗教理念、價值觀等民族文化。以中日結婚文化為切入點,比較兩國婚俗觀念和禮儀形式的異同,從而可以發現中日結婚中存在的文化差異,能夠更好地學習日本文化。
中國和日本結婚文化中的風俗習慣,例如:婚禮儀式、服裝、結婚宴席等都存在著一定的異同之處。將中日結婚文化作為研究對象,深入探究兩國的宗教意識異同,深入了解兩國宗教文化,將為中日文化交流與傳播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1 婚禮文化
廣義上文化包含人類活動歷史中所創造的全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結婚是人類文明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表現背后既是文化內涵與意義,也可稱之為結婚文化。結婚文化是人類文明成果中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時刻,是美好愛情的升華。結婚文化不僅展現了民族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和精神狀態,也是深入研究兩國宗教意識的學科文化。由于國家、民族、信仰的差異,產生了形式多種、風格獨特、充滿情趣的婚禮文化。
一方面,婚禮對于世界各國的國民都有著特別的意義。在中國和日本,把婚禮看作是人生最重要的儀式的人也不在少數。在中國的古代典籍《禮記——六禮》中,詳細地記載了婚嫁禮法。在封建社會,不僅僅是王室貴族階層,平民也盡其最大限度,學習《禮記——六禮》,從而舉行體面的婚禮。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各種各樣的結婚風俗,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民族特征。而在日本,大部分人都信仰宗教,因此舉行宗教神前式,佛前式婚禮是非常多的。日本的國土面積狹小,民族大體上也只有大和民族,民族差異較小。
在世界上,中國和日本都被高度評價為“禮儀之邦”。結婚作為人生中重要的活動被高度重視。婚禮作為向社會宣告的儀式被進行,象征著新生活的出發點。但是,在中日兩國的婚禮文化中,有著相當多的異同點。通過將兩國民間典型的婚禮文化進行比較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兩國民間典型婚禮的禮儀精髓,聯系兩國人民的宗教信仰情況,可以明確地看出,在中日兩國的婚禮文化中,非常明顯地反映出不同的宗教意識。
2 中日婚禮文化與宗教意識
中國的傳統婚禮文化,擁有著長達千年的久遠歷史,國人該為擁有如此久遠的民族文化感到驕傲自豪。亞洲的婚禮文化就是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基礎發展的。隨著時代的變遷,一部分的禮儀已經逐漸淡出,不過,我們依然保留著自身獨特的精髓。中國式的傳統婚禮是數千年的文化積蓄,中國人喜歡紅色,認為紅色是喜慶的象征,代表著吉祥與祝福.在以親孝為主旨的結婚文化中,滲透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與宗教文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程,古代婚姻的形式從集體婚到掠奪婚,經過買賣的婚姻,發展變成調解人的婚姻。在封建古代社會中,我國主要以儒教為中心,遵從儒教的教義,婚姻的大事具有神圣性的宗教性質。
中國古代結婚文化中體現著傳統的儒教思想,崇尚祖先、重視同族支配體系,男尊女卑的意識,這些意識經過漫長的歲月積淀,沉淀成國民的深層心理。因此,儒教文化在近現代的新式婚禮上依然存在,并且占據主導部分。
日本的婚禮形式雖然不如中國婚禮文化豐富多樣,但其宗教意識十分深厚。日本的婚禮主要分成神前婚禮,佛前婚禮,家庭婚禮,基督教婚禮四大形式。
神前式結婚儀式起始于日本室町時代,是當時武官家庭最為盛行的一種結婚典禮。禮節較為繁多,直至今日,這種婚禮形式依然受廣大的日本年輕情侶的追捧。佛前式婚禮上,男女雙方在佛像面前宣讀婚約,向祖先報告兩人結為百年之好,相守一生。在婚禮上進行玉串奉奠儀式時,必須由和男女雙方血緣親近的人主持。神前式婚禮是在一種特定的神面前舉行,不用受男女雙方家庭宗教信仰的約束,而只是在親戚,朋友面前簽定一個結婚合約書就行了。然后一起大聲朗讀婚約書,宣讀自己對對方的愛,整個過程僅需10到15分鐘。教會式婚禮始于明治維新之后,根據基督教的教派的不同而又分為幾種。原則上本來只有信徒才能在教堂舉行婚禮,特別是天主教派對這要求更為嚴格。但最近以來,即使不是信徒,只要在教堂里接受簡單的培訓也可和信徒一樣在莊嚴的氣氛中,走進神圣的教堂和心愛的人約定終身。
日本結婚式中主要體現了佛教、神教、基督教幾種宗教意識,可以充分地看出,宗教意識在結婚文化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
3 中日婚禮文化異同原因
中日兩國的結婚文化多種多樣而且歷史悠久,有差異也有共同點。產生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中國古代社會主要有儒教、道教、佛教3種主流教派,結婚文化也體現著這3種教派的宗教思想。而且到現代,除了受到西洋文化影響呈現了西式的婚禮,這3種結婚文化也絕對沒有衰弱,大多數的中國人民依然選擇傳統的婚禮去舉辦人生大事。這3種類宗教的意識依然是我們中國人的主流意識。
中日兩國的結婚文化有相似的地方,因為從歷史起源的角度看,兩國的結婚文化的發展過程,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的豪爽,到孩子氣的心靈開放,到封建社會的成熟,封閉的過程。從情的極限,到兩人互相喜歡,再到為了傳宗接代而簽訂婚約,這樣一個發展過程。
日本,因為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受到中西方外來的影響,宗教信仰的種類也多種多樣。這些宗教的信仰滲入到婚禮文化中,在婚禮文化中有明顯的體現。
縱覽日本近代的禮儀形態,我們更多地能看出中國文化的影子。中日兩國在結婚文化方面,有許多相同的方面,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差異。在很多方面中,都存在著中國儒家思想“孔”的教義。
根據兩國的宗教內容來看,雖然存在相同的地方,但是多樣性差異也是存在的。中國對于宗教的信仰態度,一個人只能信奉一種宗教,一個佛教信徒是無法舉辦西式的基督教式婚禮的。而日本則完全不同,他們的宗教信仰非常柔軟,可以根據個人靈活變化,一人可以信奉多種宗教。舉例子來說,一個人如果信仰佛教,他也可以舉行神前式婚禮,他們的宗教信仰是具有包容性的。
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來往于千百年的歷史中,沉積在各種文化的形態中,變成各民族價值觀特殊的表現方式。受到儒教佛教道教三種形式的共同影響,中日宗教許多方面都有共同性。可是,根據不同的地域文化,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客觀的不同。在全球化的新時代歷史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必定通過交流和合作,實現共同利益。通過中日兩國存在的共同基礎,將宗教文化進行對比分析,更加敦實兩國跨文化交際的契約。正是兩國文化的深層構造異同共存,才對跨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4 結語
中日婚禮文化差異不僅僅體現在意識層次,其本身的形式也存在著各種不同,例如形式、服飾、儀式等等。另外從熱鬧程度上來看,也存在著很大不同。中國婚宴一般邀請很多親友,不會指定席位, 只會在宴席的桌上大注明是男方親友還是女方親友。收到請帖的人還會帶著家人、孩子一起參加。很多賓客圍坐在一起,熱鬧非凡。中國人還有鬧婚禮、鬧洞房等習俗,總之熱鬧才好。而日本婚禮儀式則十分安靜、莊重。參加婚禮的人員也都保持安靜,靜靜地跟著一對新人身后,完成儀式的各個環節。婚宴上,也是靜靜地聆聽新人、新人父母、嘉賓的講話,適當地在合適的時候褒義微笑和掌聲。總之,中日婚禮文化既淵源深厚,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通常認為,民族文化的活力會在與海外文化接觸的過程中,不斷迸發出來。中日兩國便是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中國和日本,從古代到現在,保持了長期連續的文化交流。如今,我們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傳統文化而感到自豪,但是我們對于本土文化過剩的優越感,也阻礙了我們對外學習交流的步伐。因此,對日本文化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比較分析,對于跨文化交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文化沒有比較,那么這個民族的文化的特征就會變得不清晰。對于文化進行比較,各自的文化特征才會明顯地浮現出來。通過對異文化的比較,重新認識本國的文化,理解異文化并除去對異文化的誤解。
參考文獻
[1]斉藤美奈子.冠婚葬祭のひみつ[M].巖波書店,2006.
[2]林綠.日本結婚儀式和宗教的關系[J].讀與寫雜志,2011,(02)186-187.
[3]劉薇.日本人的宗教信仰與文化[J].日本研究,2003,(02)86-88.
[4]劉學.日本人宗教意識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05)107-109.
[5]李曉云.都市中的婚禮儀式變遷[D].上海大學,2014.
[6]戚暢.日本人的婚禮[J].大連交通大學,2008,(07)36.
[7]張媛.現代中日民間典型婚禮禮儀比較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10)138-140.
[8]張慧芳.婚禮儀式研究的理論述評[J].經濟研究導刊,2013,(07)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