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校園文化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的精神和靈魂,加強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高職學生成人成才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從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企業文化三個方面提出了新時期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思路;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7)23-0077-03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進了新的時期。高校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與理念要適應主流文化與時代發展,同時也要與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定位相一致。因此,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與研究,就必須要將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始終,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與企業文化進行廣泛對接。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企業文化在新時期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是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它們的作用和地位各有所異。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企業文化則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心,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堅持用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貫穿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當前,我國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僅需要其具備豐富專業知識和熟練實踐能力,更需要其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作為培養現代企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來說,加強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大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將其貫穿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始終。首先,要創新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課程體系,積極開展企業需求調查,開發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課程資源,加強校企合作,引入企業用人標準,強化校企融合,校企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共同指導學生實踐,使學生和諧發展、德技雙馨,適應多元社會需要。同時,以學生為主體,改革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課程教學方法。采用現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通過任務驅動、項目引領、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發思考,拓寬思路,樹立自信。此外,強化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將理論考核轉變為實踐、理論考核并重,將平時成績、學生出勤、實踐考核成績納入最終成績,在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同時,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就是要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強化學生社團建設,通過學生社團活動,調動廣大學生提高自身素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通過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可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升對專業學習的濃厚興趣、培育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同時,在常規活動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心理、專業特點,充分利用區域優勢,普及陽光健身運動,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體能,增進環保意識,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第三,要充分發揮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校內外教育基地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發揮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校內教育基地的作用。通過開展拓展訓練活動,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挑戰自我,有效提高體能、毅力、智慧、溝通等方面的素質和能力。結合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開發其在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形成及能力提升方面的功能。使學生提升的挑戰與創新能力,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感恩,以良好的心態步入社會,迎接挑戰。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積極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了解學生心理狀況,有效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及時排除學生心理困擾,提高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為學生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拓展、專業知識應用與實踐、自主創業搭建平臺。通過創業項目帶動,倡導創業促就業,帶領他人就業的理念。另一方面,要發揮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樹立愛國之心,報國之志。通過安全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法治、交通、消防、地震、溺水、禁毒等系列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通過國防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讓學生了解國防、投身國防,為保衛祖國貢獻力量。社會責任教育基地,讓學生敬老愛老、學會感恩,增加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企業育人基地,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務實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企業精神。第四,是要建立完善的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評價系統,高職院校要完善規章制度,對學生從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職業能力素質、創新創業素質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管理,實行素質教育學分制,完善師生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監督的評價系統,使素質教育評價工作更加規范透明、科學合理。對于學生在校園中的日常學習表現、文明禮儀等各個方面進行加減分,通過分數引導學生養成持續學習、持續創新的習慣,形成激勵改進、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
2 堅持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合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精神瑰寶。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新時代,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學生德育教育具有積極的作用。高職院校要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內容、優秀思想和優秀方法,特別是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精神等做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有針對性地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教育、熏陶和引導,努力尋找傳統和現實的結合點,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引領,建立完善的領導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成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領導機構,建立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機制,開設如《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國古詩詞》《中國古代文化知識》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專業公共課程相結合,制定教學任務目標,對學生的日常考核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納入其中,保證教學質量。設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專項基金,積極開展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保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能夠落實到實處。同時加強校園環境建設,通過修建名人雕像、懸掛名人畫像、經典名句、書法藝術作品、鐫刻詩詞歌賦等形式,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紀念活動、經典詩詞朗誦、詩歌比賽、征文比賽、書法比賽、繪畫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積極開展“互聯網+”的形式,探索建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新陣地,建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網站,充分利用微信、QQ群等方式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加強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視,防止因學生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侵蝕,而忽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積極引領學生閱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文學作品,在閱讀中品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豐富文學素養和人文底蘊,使文學作品中濃厚的人文精神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的情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濃厚的熏陶作用,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功能,不斷完善人格,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加強學生禮儀教育,提煉中國優秀傳統禮儀中蘊含的思想,開設傳統禮儀課程,將家庭禮儀、人際交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等融入其中。積極開展文明禮儀活動,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不文明言行從文明校園徹底清除。舉行“告別不文明言行”簽字儀式,將簽名后的條幅懸掛在校園醒目位置,提醒大家要時刻約束自己;在教學樓、宿舍、食堂等公共場所張貼文明標語、口號等,通過校園廣播、有線電視、宣傳櫥窗等媒體及時宣傳、報道,使這項活動深入到每個學生心中。建設具有濃厚人文氛圍的校園文化,從而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
3 堅持用企業文化對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校園文化在育人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十七大召開以后,黨中央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決策的實施,使眾多高職院校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與企業相互融合、互利共贏,首先就必須要加強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融合。首先,新時期高職校園文化的企業化構建必須以學校為主體。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其實質是在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引入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實現高職校園文化向更有利于培養企業需要的應用性人才的轉變。只有充分地發揮高職院校的主體作用,才能使企業文化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中發揮其作用,使企業文化的價值觀念在學校組織文化中得到內化。學校的實踐主體的作用表現在:要大力宣傳和引進企業文化的元素,不斷營造企業文化氛圍。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不斷創新企業化實踐途徑。積極探索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不斷推進企業化構建的進程。其次,新時期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必須以企業為主導。企業雖然是高職校園文化企業化構建過程中的外部力量,但是,在整個校企合作的互動系統中,企業將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滲透到學校的文化教育活動是其實踐的主流。企業和學校雙方,企業是主導力量,校園文化的轉化是在企業文化主導下的轉化。企業的主導性作用表現在:企業在實踐中為校園文化的企業化構建提供智力支持。企業在實踐中為高職校園文化企業化構建提供物質支持。企業在實踐中為校園文化企業化構建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由于企業和高職院校在人才開發和人才儲備需求上存在一致性,因而雙方都能著眼于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勞動者和專門人才,從而使兩者的文化實踐活動具有同步性、相通性、相融性、互補性和可操作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確立和完善,高職教育和企業發展有機結合,取得“雙贏”的特色將更加清晰,路子將更加寬廣,成效將更加明顯。第三,企業化構建原則:雙向實踐的理論啟示。作為職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更應該面向行業、服務企業,只有如此,才能有進一步發展較大的空間和機遇。要服務于企業,最重要的是通過輸送合格人才來實現。這既是新時期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更是新時期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是否取得關鍵性成果的唯一衡量標準。思考新時期高職校園文化企業化構建過程中的雙向實踐,其主要啟示是:一是要以產學研結合的不斷創新為核心理念,推動高職校園文化企業化的實踐創新。二是要以構建具有企業行為導向的高職校園文化體系為實施策略,切實推進企業化發展。三是要以不斷拓展校外實訓基地的功能為重要載體,加快高職校園文化企業化的實現步伐。四是要以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根本落腳點,努力實現企業化構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泉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品位與素質教育[J].職教論壇,2005,(06).
[2]張洋.行業特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探析與研究[J].大學教育,2016,(07).
[3]袁振鵬,李梓烽,張景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職業文化對接與融合的路徑分析——以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25).
[4]林梵.試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以交通類高職院校為例[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
[5]唐志賢.交通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融入交通文化淺析[J].交通企業管理,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