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發布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從京津冀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五個協同指數變化趨勢看,京津冀共享發展進步顯著,綠色發展明顯進展,協調發展出現積極變化,創新發展成效較小,開放發展相對滯后。
在備受關注的京津冀協調發展發面,報告認為,京津冀三地發展差距呈現縮小趨勢。
作出這一判斷依據的是報告中的協調發展協同指數。課題報告執筆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葉振宇表示,協調發展協同指數主要表現為穩步上升、階段下滑和企穩回升三個階段,即使個別年份出現了下降,但沒有改變總體上升的態勢。
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帶動下,京津冀產業轉移協作已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據統計,2016年北京企業到天津投資的到位資金共1700億元,河北企業到天津投資的到位資金共294億元,天津企業到河北投資的到位資金共400多億元。
盡管京津冀產業轉移協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報告同時指出,京津冀產業轉移協作具有機會多、落地難等特點。
對此,葉振宇建議,應當探索產業轉移協作的市場化機制,鼓勵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和社會共同出資的園區專業開發企業,由其負責京津冀地區合作園區統一開發、統一招商、統一運營、統一服務,用市場的力量解決產業協作中的體制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