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的基礎工程。本文以新余市中心城區為例,分析中小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及其形成原因,在交通規劃、道路結構、交通管理等方面探索解決道路交通擁堵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管理
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的基礎工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機動車擁有量急速增加,交通擁堵等矛盾日益凸顯,在中小城市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工作中這些情況尤為突出。
新余市是江西省的—個新興工業城市,城市建成區面積約7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約70萬人,為典型的中小型城市。本文以新余市為例,分析中小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在交通規劃、道路結構、交通管理等方面解決道路交通擁堵的對策措施,以適應城市的發展。
1、城市交通道路現狀
隨著城市化發展,城市人口數量迅速增長,交通壓力隨之增大,城市道路交通存在如下問題:城市道路網密度較低;城市道路規劃等級與實際使用的矛盾;道路擁堵現象加劇;停車場數量配置不足;公交線路未全面覆蓋城區;公交??空疚恢迷O置不合理等問題?;谶@些問題,對新余城市交通規劃的管理進行探究。
2、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原因分析
2.1市民出行方式改變
目前新余市私人汽車保有量約為12萬輛,城市居民出行逐步由公交車、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等轉變為私家車,交通需求量迅速增加,交通壓力也隨之增大。
2.2城市功能布局不完善
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區對城市道路交通存在重要作用。在舊城區,行政區、居住區、商業區、文教衛生區等多個功能區聚集,人口較為集中,且城市道路拓寬難度大,在高峰期道路擁堵情況嚴重。在新城區,人口密度較低,道路建設較完善,但早期的住宅小區大多未配置足夠數量的停車位,存在私家車停放刮、區內部道路的情況,高峰期尤其不便。
2.3城市交通規劃與使用存在矛盾
目前交通規劃主要問題有:—是道路功能不明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劃分不明確,城市道路承受與其功能定位不相符的交通量。二是慢行系統建設不完善。在—些交通壓力較大的路段,設置為人非共板,行人和非機動車并行至較窄的空間。三是公共交通體系不完善。由于中小城市交通需求總量有限,市民對公共交通的需求量相較于大城市也較低,客觀上造成車次不多、線路不全、站點不密、換乘不便等問題。
3、解決城市道路交通問題的對策研究
3.1加強城市規劃的協作與管理
3.1.1加強管理部門協作。城市交通的管理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方式,需不斷加強組織功能發揮、緊密聯系協作,切實加強規劃、城管、住建、交通等各部門的協作管理。
3.1.2合理發展城市多中心模式。當前城市發展的趨勢由單中心模式轉向多中心模式。新余市目前處于新舊城區并存的局面,具備城市多中心模式發展的條件。城市功能和人口逐步轉移至新城區,新城在規劃上應更注重用地功能布局,提高工業進駐門檻,發展第二、三產業,降低居住與工作的地點分離所造成的長距離長時間的交通壓力。
3.1.3完善交通影響的評估機制。盡量避免和降低城市建設發展帶來的交通壓力,對建設項目,尤其是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在規劃階段需要做出交通影響評估,提供論證報告。
3.2優化城市交通組織
3.2.1
優化路網結構。合理規劃城市各級道路,構建完整的城市路網,保證路網的銜接,避免交通流的沖突。根據實際情況在交通壓力大的區域構建交通微循環模式,避免行車沖突,減少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沖突。
3.2.2進行平交路口的改造優化。為減輕平交路口交通流的交叉數量,應對平交路口進行渠化改造,通過劃分車道、設置交通島、信號燈控制等方式,使不同的類型、方向的交通流互不干擾地通過。
3.2.3合理規劃建設停車場。新建住宅小區必須根據設計規范嚴格數量配置停車位,大型公共建筑、商業建筑和公共設施等需配套建設停車場位。停車場應堅持公益性與經營性相結合,提高公共資源的社會使用效率。
3.2.4推進城市智能交通建設。對交通信息發布系統進行前瞻性建設,通過道路兩側Eg-sa,~,示屏、微博、微信公眾號平臺、手機短信、廣播等宣傳媒介即時向市民提供道路情況、停車位數量、交通管理措施等信息,以引導公眾選擇更合理的出行時段、出行方式和出行路線。
3.3加強城市交通管理
優化城市道路組織結構并加強建設,同時進行交通管理。
3.3.1加強部門管理。城管、交通等部門應加強對行車的管理。通過對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的引導,加大交通規則的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管理能力,加強出行高峰時段的道路疏導,提升道路通行力。
3.3.2合理使用私家車。城市交通發展中,應明確合理使用私家車的方針,在一定的條件下,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區,通過限號限行等方式,適當限制使用私家車,鼓勵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3.3.3完善公共交通體系。一是提高發展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觀念和意識。二是大力加強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三是結合中小城市特點發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應把發展范圍擴展到城郊和鄉鎮,帶動全市域公共交通的協同發展。進一步優化公共交通網絡建設,加強公交線網的聯系,增強公共交通的可達性,提升公共交通覆蓋率,滿足居民生活、就業、就學、購物、休閑等功能要求,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新余市在2016年開始建設城市公共自行車體系,目前已覆蓋城區絕大部分城區。公共自行車因其出行便利、通借通還、節能環保等優勢,特別符合中小城市交通需求,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新的發展方向,應在站點布置、硬件配套設施、維護保養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緩解交通壓力,推廣綠色出行。
結語:
隨著打造“精美特新”中小城市工作的開展,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的規劃管理,對保障市民出行順暢、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發展力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