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造鞍山千山國學文化產業基地,集多種國學藝術門類于一身的、涵蓋書畫藝術創作、動漫設計、藝術品交易、國學傳播、參觀游覽、休閑體驗的綜合性國學藝術普及與藝術休閑場所,打造國家級的國學傳播、藝術創作、藝術品交易基地,成為鞍山千山國家級風景區的重要旅游景點。
【關鍵詞】文化產業;國學;選址
1、項目背景
1.1區位條件
項目位于鞍山市區東南側上石橋街道,千山仙人臺國家森林公園南側,距離鞍山市區15公里。道路通過鞍下線與鞍山市區連通。項目用地與鞍下線南部緊鄰礦泉水廠,東臨千山仙人臺國家森林公園南門入口,北靠森林公園。
1.2自然條件
項目用地北靠森林公園,風景優美,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周邊群山環繞,景色優美,與“東北明珠”干山山脈一脈相連。用地內部地形平整,北部靠山、東部臨水。
北部仙人臺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達29平方公里,百年以上古松大多分布在此景區,這些古樹或昂首挺立,直上蒼穹;或老枝縱橫,盤根錯節。景區中海拔708.3米的千山第一高峰——仙人臺是“賞日出、觀云海、瞰蓮花、聽松濤”的最佳觀景臺。登山遠眺,松石美景盡收眼底。
2、相關案例
2.1北京·798
在北京的東北角,有一個以上個世紀50年代建成的工廠命名的藝術區,這就是798藝術區。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此區域西起酒仙橋路,東至京包鐵路、北起酒仙橋北路,南至將臺路,面積60多萬平方米。
從2001年開始,來自北京周邊和北京以外的藝術家開始集聚798廠,他們以藝術家獨有的眼光發現了此處對從事藝術工作的獨特優勢。他們充分利用原有廠房的風格,稍作裝修和修飾,一變而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
現今798已經發展成為集各類創意文化、服務、交流等產業鏈條于一體的中國著名的創意文化產業園區,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和大眾的廣泛關注,并已成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標。
2.2北京·雍和園
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于2006年開園,是中關村科技園區分園,面積290.3公頃,是北京首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以雍和園為中心,東城區建設知識產權和文化藝術品交易、數字內容產業聚集、戲劇藝術演藝、中醫藥科技文化、文化旅游休閑、商業商務文化等六大中心。
2009年4月21日,國際創意產業聯盟“創意北京地圖”網絡平臺在雍和園啟動,“創意北京地圖”勾勒了北京21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圖景,特別介紹了“胡同創意工廠”的情況。這標志著雍和園開始在首都中心城區打造創意產業文化核心區。
東城區最顯著的區域特征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古城風貌。全區匯集了以故宮、太廟和地壇為代表的皇室文化,以雍和宮為代表的佛教文化。管委會表示,打造“胡同創意工廠”是對園區產業發展和舊城改造、風貌保護相結合發展模式的有益嘗試,有利于發掘雍和園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擴大產業規模。
3、國學文化產業基地項目策劃
鞍山千山國學文化產業基地應結合街道政府和周邊村落,按照“土地+藝術”這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新模式,全力打造并集中體現以國學藝術創作和鑒賞為核心,以交流交易、普及和娛樂為補充的國學文化藝術聚集區,建成具有標志性的文化藝術產業基地,以此搭建對外藝術交流和藝術品貿易的市場運作平臺,力爭成為鞍山面向全國推進藝術挖掘創新的重要基地。
(1)藝術創作區:是整個項目的核心部分,通過建設書畫村(大師村),吸引國內一流的藝術機構、國學大師、設計師、畫廊、藝術家及相關的特色服務商入駐,建設如國學館、美術館、書畫藝術中心、創作基地、藝術家工作室等設施,從而搭建國內外高端藝術品創作、展示、交易平臺。
(2)藝術鑒賞區:建設集學術研討、專家收藏鑒定經紀為一體的私人博物館,提供各種藝術品展示,各種行業文化展示,設計展示等的大型展覽中心、各種形式的藝術品商業交流畫廊一條街,并配套建設餐飲、娛樂、休閑觀賞等服務項目。有效的利用現有空間資源,提供多種形式的美術館、劇院、畫廊等藝術空間,更具個性的藝術家交流平臺,打造藝術街區概念,將美術館與步行街區分散布置規劃,提供多樣性的展示空間,靈活的中型、小型、多樣組合的展覽空間,創造更具特色的藝術氛圍。
(3)動漫設計區:進行以國學為主題的動漫創作,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既符合當前中央倡導的歷史觀,也能把現代最新的傳媒形式結合起來,尤其是符合青年一代的審美習慣;這些動漫可以把諸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開發成動漫推向市場,也可以把大師創作的書畫作品做成數據平臺,放到新媒體平臺上宣傳展示,甚至建立像阿里巴巴那樣的交易平臺,把傳統國學藝術與最新的技術手段相結合,賦予其極大的生命力
(4)藝術景觀區:項目周邊區域擁有大面積園林景觀、水系環繞其中,項目作為“公園”中的藝術區,規劃擬建設公共藝術展覽交流主題公園。其構成可分三個主體區域:名人碑刻雕塑區,藝術家作品展示區,藝術創意廣場。各區域之間由自然資源及待建景觀串連成一個圍合的整體。
(5)藝術家家園:國家即將出臺新的農村土地政策,我們設想通過土地集約、農民參股等形式,建設新型農民社區;同時利用多余土地建設商業化的藝術家住宅區,進行地產開發。擬依自然地形建成錯落有致、個性化、藝術化的適合藝術家創作及居住的花園式的中式庭院,為全國各地知名藝術家提供多樣豐富性、新穎、動態的整體服務體系,打造可組合靈活的開發藝術生活區。按藝術家類型大體區劃空間,名家工作室可考慮采用組合式、互動式、串聯、公用式,兼有私密和開放功能兼備的藝術家工作室,結合不同形式的藝術家生活形式規劃。
(6)相關產業發展:除以上項目之外,基地可規劃相關產業如建設版權投資、版權交易、傳媒產業、古玩藝術、演出及展示、時尚消費、設計與咨詢、版權服務等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