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社會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經濟轉型呼喚城市轉型,如此一來,“多規合一”成為規劃轉型的必經之路。但是目前我國各類規劃較多,相互矛盾和差異由來已久。通過對多規之間的矛盾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發現“多規合一”工作可以有效解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只有對現有空間規劃體系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才是最終出路。
【關鍵詞】多規合一;難點問題;優化方法;研究
1、目前多規臺—的難點分析
1.1各類規劃工作目標不同
由于各個部門的核心管控目標不一致,導致各類規劃目標會產生差異,具體表現在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目標往往統籌一定時期的社會、經濟、產業、空間、環境等各個方面;土地利用規劃主要以落實土地的宏觀調控制度為主,著重強調保護土地資源,立足于對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的落實;城鄉規劃主要提出對城市空間的發展和保護要求,側重對城市建設的規劃管理;其他規劃則主要根據各自的事權提出相應的規劃目標。因此,由于各個部門規劃側重點不同,導致其目標也產生不同。
1.2各類規劃的期限不一致
通常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規劃期限是五年,被稱為五年計劃;城鄉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二十年;土地利用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是十年;其他規劃的規劃期限也有所相同;其中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著重對近期的規劃管理,而城鄉規劃重點對遠期的規劃和管理。
1.3各類規劃的標準和坐標不一致
各類規劃技術標準不銜接主要體現為各個部門采用的用地標準和統計數據口徑不銜接的情況。其中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并沒有對用地分類做出具體的要求,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采用的用地分類標準和地理空間坐標也有差異性,也就給多規的“合一”工作產生了一定難度。
1.4各類規劃的協調機制未建立
各類規劃本質上是各個部門職權范圍進行管理的工具,由于事權的不同導致各個部門管理的側重點不一致,這就會導致各個規劃產生一定差異性。目前各類規劃僅僅是從存在交集的內容進行協調,但是并未建立一種頂層設計的機制來統籌各個部門的空間管控。
2、對多規合—優化方法的相關研究
2.1明確多規合一的頂層法定地位,實現統一協調
建議由相關政府出面成立多規臺一,決策協調的領導辦公機構,推動多規合一的頂層法定地位,便于對多個規劃進行充分指導,對各個部門的事權進行明確劃定。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各個部門的規劃整合,避免各個部門規劃內容相互重疊、相互沖突。
2.2多規臺一的難點優化措施
2.2.1對規劃目標統一整合:對各類目標進行整合,明確各個部門的核心管控指標,形成接口對接各個部門規劃。例如多規合一明確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經濟目標、土地利用規劃的土地管理目標、環境保護規劃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城鄉規劃的城鄉建設目標;各個部門依據多規合一的管控目標完善各自規劃目標內容。
2.2.2對規劃期限進行統一:國家試點中提出以2020年作為規劃的中期年限,研究探索將2025年或2030年作為規劃中長期目標年限的合理性。很多省份也提出要形成一張圖,作為長期遵循的空間開發調控藍圖。因此建議規劃期限統一為2030年,近期可設置為2020年,便于近期的發展引導。
2.2.3對用地進行統一分類:因為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其他規劃的用地標準存在不一致,需要對各個規劃的用地標準進行研究,建議一套適用各個規劃、統一的用地分類體系,便于各個規劃用地的相互對比、分析和研究,減少不必要的協調沖突。
2.2.4統一數據的口徑:由于多規在數據收集中也存在不一致和準確性,這就需要在多規合一前期研究中分析數據的準確性,采用統一的人口、經濟、產業、用地等數據,避免產生誤差。
2.2.5構建統一的坐標系統:各個規劃的空間坐標是各個部門分析和管理的基礎,但是各個規劃采用的坐標系統不一致,如土地利用規劃通常采用80坐標,城鄉規劃有的采用54坐標等等,存在一定數據轉換方式。因此,建議今后編制規劃應采用大地2000坐標系統,并建立不同坐標體系之間的轉換方法,便于各個規劃的空間分析和疊加。
2.3“三區三線”管控的落實
“三區三線”劃定是多規合一工作的主要推動力量,其中任何一線都至少牽涉三種以上的規劃。在規劃的過程中,應當以編制部門作為一個主導力量,整個工作由多規合一管理機構監督執行,同時要求各個部門要互相配合,加強溝通,積極做好協調工作。“三區三線”劃定充分考慮生態安全保障和國家的安全戰略,對城市發展和保護進行均衡管控,從而讓各類規劃都自覺遵循相關的規定,實現多個內容的有力融合。同時還應根據依法治國的要求,及時對“三區三線”范圍和管控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不斷完善,保證使“三區三線”能落地、能實施、能管控。
結語:
近年來,“多規合一”是深化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國家對全面創新和地方政府提升空間治理能力的一種探索。雖然多個規劃合一存在一定的難點,但是采取科學的技術方法和建立多部門的協同機制是可以最終實現多規合一的“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