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日前在2017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透露,全國旅游直接投資繼2015年突破萬億元大關后,2016年達到12997億元,同比增長29.05%。預計高出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個百分點。尤其突出的是,民營旅游投資積極性高漲,占旅游投資總額的59%,繼續超過半壁江山。
旅游投資為何如此火爆?李金早分析稱:首先,旅游業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其次,經過多年發展,各地對發展旅游尤其對發展全域旅游的認識普遍提升、熱情空前高漲、力度明顯加大、措施明顯加強。
不過,在日益增多的旅游業投資大潮中,擔憂的聲音也逐漸出現了。不少人擔憂,雖然需求在不斷增長,但大量資金迅速投入旅游業會不會造成供求關系逆轉,產生新的產能過剩?
專家認為,旅游產品總體供給不足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有效供給不足,是旅游供給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不相匹配,或者說供需錯配。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消費需求日益多元,人們對旅游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很多上馬的旅游項目仍然是靠人海戰術、門票經濟為生的觀光型產品,靠綜合消費、體驗經濟取勝的休閑度假產品供給不足,如郵輪、游艇、中醫保健、低空旅游以及綜合性度假產品非常稀缺。
“旅游有效供給不足嚴重影響了市場需求,旅游業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擺在重要位置抓緊抓好。”李金早認為,不能簡單地將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同于上新項目。
一律不得準予開復工,對擅自開復工行為,有關部門將進行嚴厲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