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和英國的房地產出租業在房地產業總收入中占比分別為31.97%和41.35%,居房地產業內各行業之首。
租賃行業的發展也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一方面,租賃行業產業聯動效應十分明顯,每一筆對住宅租賃的投資,必然帶動建材、家具等上下游產業的投資成倍的增長。另一方面,租賃市場的發展更能刺激消費增長,促進服務業升級轉型。
租賃行業也是促進城鎮化發展的引擎。一者,租賃行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大量的就業,吸納人口進城;二者,租賃行業的發展,可以保障入城居民的居住需求,使其能真正“落戶”。
租賃行業發展對改善民生、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滿足人們居住需求等方面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主要發達國家,租賃行業已經超越新房開發,成為房地產產業中最大的組成部分,租賃也能成為經濟的驅動力。據統計,在租賃的每1塊錢投資,都能帶動國民經濟整體3塊的投資增速,這個比例已經高于目前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對經濟的拉動能力。
租賃也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
租賃市場擁有較長的產業鏈,其發展,一方面,將直接推動投資增長,穩定經濟;而另一方面,會刺激租戶消費,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1、促進投資、穩定經濟
租賃市場發展能夠促進投資增長。
這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住宅租賃行業涉及興建、裝修、管理、信息、維修、保潔、搬家等較長的產業鏈,產業聯動效應十分明顯。因此,每一筆對住宅租賃的投資,必然帶動建材、家具等上下游產業的投資成倍的增長。據美國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美國公寓整體投資827億美元,其中,直接建設投資148億美元,運營維護投入679億美元,帶動經濟投資近3倍,達到2251億美元,約合14000億人民幣以上。
助推去庫存,穩定經濟發展。
從未來需求來看,到2030年我國租賃人口將達到2.7億,如果按照人均20平方米的租賃面積,總租賃面積54億平方米,而未來缺口至少30億平方米。一方面,可以吸納大量的閑置房屋,庫存住宅,直接助推房地產去庫存的進程;另一方面,為住宅開發提供更多的空間,存量市場無法滿足的需求,必然要通過新增開發,這為房地產投資穩定增長提供新的空間。將對穩定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刺激消費、促進轉型
租賃市場的發展能夠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刺激消費增長。選擇租賃居住,相對于購房來說,租戶的經濟壓力相對更小,一方面,租戶不需要為龐大的首付開支而緊衣縮食;而另一方面,租金相對于月供,對于租戶而言負擔更小,因此,更能刺激居民大膽消費甚至超前消費。據美國數據測算,2011年美國公寓租賃租戶直接消費4215億美元,對整體國民經濟消費刺激達到8852億美元,兩者約合人民幣8萬億,租賃對刺激消費能力可見一斑,在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后,美國新房市場一蹶不振,住宅租賃市場快速增長和蓬勃發展,對美國經濟復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第二,促進人口向服務產業的流動。人口由工礦企業向服務業流動的關鍵在于,服務業給其提供的凈收益的增加。在工礦企業,工資雖然比較低,但是居住基本在工礦內,這一塊支出幾乎沒有。但是,其進入服務業,雖然工資收入明顯增長,一旦居住花費抵消了收入的增長幅度,那么對其來說,流動的動力就不大。因此,大力發展租賃,能夠為其提供更便宜、更市場化的居住選擇,助推人口向服務業的轉移。
第三,發展租賃也能夠促進房地產行業轉型升級。從趨勢來看,租賃市場將是我國房地產行業中最大的市場。美國和英國的房地產出租業在房地產業總收入中占比分別為31.97%和41.35%,居房地產業內各行業之首。房地產行業進入后期成熟階段,住宅租賃收入將取代銷售收入成為行業的主營業務。根據趨勢,我國必然也會迎來這一天。
租賃能夠助力人口城鎮化
當前,在李克強總理“三個一億人”戰略部署,以及加快推動常住人口落戶,提升戶籍城鎮化率的戰略安排下。發展租賃市場對促進人口城鎮化具有戰略意義。
1、帶動就業、吸納更多人口進城
發展住宅租賃產業可以帶動大量就業,推動城市化發展。
城市化離不開人口,人口又隨產業和工作機會而移動,因此,城市化的發展的關鍵在于能否創造足夠的工作崗位,滿足外來人口的就業需求。發展住宅租賃,能夠帶動大量的新增就業,一方面,住宅租賃行業是典型的服務產業,涉及到建造、投資、運營、服務(如搬家、保潔)等長鏈條服務類別,產業鏈效應可以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據美國NMHC 2011年統計,全美近2000萬套租賃公寓,給全產業鏈帶來2540萬就業崗位。其中,租賃公寓建設直接帶動30萬人就業,租賃公寓運營和維護直接帶動230萬人就業;公寓租戶消費間接帶動2280萬就業。而另一方面,租賃的穩就業能力更為突出。傳統制造業、加工業雖然吸納了很多就業,但就業狀況會隨經濟好壞變化,尤其在經濟放緩下行時期,其對就業的保障會較弱。但住宅租賃行業不一樣,市場需求十分剛性,不會因為經濟好壞發生太多變化。
2、保障居住、讓人口真正“落戶”
發展租賃產業才能真正實現人口“落戶”城市。
最新出臺的《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提出“到2020年,統籌推進本地和外地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行相同的落戶條件和標準……確保城市新老居民同城同待遇。”推動人口落戶主要在于兩點:一者是戶口的“落戶”,即戶口遷移;二者是人的“落戶”,即居住需求。戶口遷移并不是真正的城市落戶,只有在城市安家,安居,才是真正的落戶。因此,要想實現新進入城市的人口真正落戶,關鍵在于解決居民的居住問題。據統計,外來人口,在務工地的購房比例很低,要想實現“落戶”,唯一的途徑就是大力發展租賃市場,給予租賃居民同等的就業、醫療、社保等權益,使得租賃也能成為居民穩定甚至永遠的居住方式,才能真正實現落戶。而且在世界上主要國家和地區,租賃已經成為主要的租賃方式之一。在香港45%的人口租賃,在日本和美國,租賃家庭占比分別38%、37%。而兩國城市化率都在80%以上,因此,沒有租賃市場的充分發展,實現人口城市化的目標也很難實現。
租賃滿足國計民生需要
發展租賃不僅是推動經濟的驅動力和推進城鎮化的引擎,更是改善民生、促進資源合理利用、滿足個人住房需求不可或缺的。
1、改善民生:滿足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
任何一個國家,總有相當比例的國民因收入比較低、金融資產積累有限而無力購房,只能通過租房或靠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來解決居住問題。這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租賃市場持久存在的現實基礎。據統計,2015年美國租戶家庭中等以下收入超過2500萬戶,占租戶家庭總量的57%,其中,最低收入人群超過1400萬戶。租房是大部分中低收入群體的唯一選擇。為此,美國政府通過租房補貼形式,讓中低收入群體自主選擇租賃,盡力發揮租房的保障作用。
2、社會效益:集約用地,減少交通擁堵,增加稅收
發展住宅租賃市場,可促進存量房資源集約利用,具多重社會效應:
首先,租賃居住方式更為環保。一者,租賃的集中性、居住的高密度性可更集約高效地利用土地;二者,租賃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這是因為租賃住宅一般離工作地點更近,租戶上下班多用步行或公共交通工具,可大量減少私家車購買和使用,對緩解城市高峰擁堵非常有好處;三者,公寓租賃可集中垃圾回收、清理等,對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有一定貢獻。
其次,住宅租賃行業能帶來持續的稅收貢獻。據統計,美國每100個單元的多戶租賃建筑,10年能為當地帶來260萬美元稅收。
3、個人需要:滿足多樣化的住房需求
在成熟的住房市場,租賃房屋為各類人群所需要。
第一,從人的生命周期看,人的一生要經歷若干階段,學歷的高低、資歷的深淺和機遇的多寡決定了不同生命周期的人收入和消費能力商的差異,進而形成“年輕時租房、中年成家立業時購房、老年養老再回到租房”的住房梯度消費模式。特別是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城鎮住房的剛需主體除低收入群體外,更多是剛畢業的年輕人和剛進城的新市民,很難立刻通過自購住房來解決居住問題,租房往往是其唯一能夠負擔得起的居住方式。此時,必須依賴發達、完善的租房市場,才能在城市立足。
第二,從人口流動角度看,現代社會因為商業機遇、工作機會、產業流動、產業升級等差異和變換,導致很多人口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間甚至包括城市內部不同區域間快速流動。而住房具有空間固定性,人們不可能因為自身遷移,在每個地方購房。就業機會的不確定常常也在降低人們購房意愿,租房市場也為這部分人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