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在文明社會中,酒店空間是很常見的公共空間,所謂公共空間就是人們交往的場所。創造一個理想的空間,就需要懂得空間形象和環境氣氛對身臨其境者的心理效應。人們的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對酒店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中式設計風格與特征在國內的很多建筑都有所實施。新中式風格在裝修上主要體現了對我們中國文化的一個繼承與發展。就是通過保留古典裝飾手法來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時尚因素。
【關鍵詞】新中式;現代徽派;元素;裝飾
1、前言
1.1新中式的發展和創作存在一些問題
“新中式”這個詞語其實是演變而來,是現代的人們對于中式在現代生活中運用的一種新的叫法。就是現代設計結合原來的中式的元素。比如現在做亭廊,就在亭廊上做一些花格,類似中式鏤空的元素。既現代,又有中式傳統元素重在對自然的表現。
1.2就像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的“菊兒胡同”
近些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也高調出現中式住宅,并不斷蔓延,對人們現代生活方式和中式風格相結合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既有中國特色又有現代風格的新中式風格建筑。
1.3酒店建筑的設計,不僅要使人們感覺舒適;而且更想以建筑的表現形式向人們表達出從古代到現在,中國建筑藝術的特殊魅力
將中國古建筑最精髓的元素與最符合現代人民需求的環境相結合。古老與現代,兩種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當代最具中國特色的新生代建筑形式。
“新中式”建筑設計風格根據中國南北建筑的差異,在建筑元素、風格、色彩以及造型上也不同。本篇論文主要淺析“徽派”建筑元素在現代酒店設計中的演變和運用。
2、徽派建筑風格特點
2.1馬頭墻
就是徽州民居兩側的山墻,都砌成階梯式高出兩邊屋脊的封火墻。隨著屋面坡度高矮不一,以屋頂斜坡長度分為幾個檔。墻頂挑出三線排檐磚,上面用小青瓦覆蓋,在每只垛頭頂部加以各種樣式的座頭。這些座頭有不同的樣式,都是當地吉祥物的演變。因為形狀與馬頭相似,所以稱為“馬頭墻”。徽派建筑從古到今之所以設計這樣的墻體主要原因也是在當地特殊的地形下,民居的建筑密度比較大。發生火災時,不易波及鄰居。時間久了,便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風格。
2.2白墻黑瓦
在建筑外部的色彩上,徽派建筑基本上只有黑白灰三種顏色。視覺上來講,黑白交錯,氣象萬千。黑白灰,很有地方特點。比如北京那種皇家氛圍濃厚的地方就看不到。江南一帶有很多黑白灰顏色的建筑,但是細究建筑構造和外部形態,還是不同的。
徽派建筑屬于江南建筑的一部分,只是變得和其他的不一樣些。
2.3天井
徽州人家的房子里都有大小不一的天井。日月星辰,春雨冬雪,介到堂前,天人合一。天井下都有水,用來接雨水,當地都稱“肥水不流外人田”。天井一般設在入口處,用來采光、通風。以天井廳堂為中心,對稱的建筑布局,層層遞進。坡屋頂和馬頭墻圍繞四周,形成一個個四面圍合的獨立單元。建筑主次分明、長幼有序,各建筑單元又按同一規劃原則形成更大圍合,成為建筑群落,多個建筑群落錯落布置即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徽派村落。
2.4內飾三雕
徽州三雕是對當地木雕、石雕、磚雕三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磚雕常常砌在門樓上,人物刻畫惟妙惟肖,是門樓上絕妙的裝飾構件。石雕常用青石雕刻而成。石柱、石鼔、石瓶、石桌凳、石碑刻等石雕藝術品,千姿百態,玲瓏剔透。由于石雕作品造價高昂,一般用于祠堂、亭廟、牌坊以及大戶人家的門窗裝飾和擺設。木雕則多用于徽州老房子的室內裝飾。分布在門、窗、梁、柱、枋等構件上。三雕的圖案取材豐富,主要包括祥云、瑞獸、歷史典故、神話傳說,以借圖喻意、狀景詠物,妙作佳品極多。
3、徽派建筑元素在現代酒店設計中的運用
整體來說,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墻、馬頭墻為表型特征。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廳為居家特點。將這幾個代表性元素與現代建筑相融合,也就是俗稱的“現代徽派”建筑。在這里以“一山一水新中式園林酒店”為例,淺析徽派建筑元素在現代酒店中的運用。
“一山一水”新中式園林酒店建筑是由三棟三層建筑和兩棟兩層建筑組合而成的小型建筑群體。框架結構,通風采光良好,戶型方正,結構合理,空間較高。
3.1建筑外部
在酒店建筑外觀的具體設計實施中結合了徽派建筑的風格特點。既不像南方建筑的頂部檐口翹的很高,裝飾品眾多,也不像北方建筑主房檁平直不翹揚,夸張的紅墻金瓦。外觀的色彩采用南方古建筑的粉墻黛瓦。建筑外觀的馬頭墻、坡屋頂以及室內的石柱和空間的宏偉等建筑形式則是南北方建筑特色的完美結合。設計元素采用壁畫、石柱、馬頭墻、坡屋頂等特色元素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以黑白灰為基調,使設計協調統一。顯示出中國古建文化獨有的特色。酒店的主入口是對外傳送信息最為重要的第一印象,在主入口的空間設計上,建筑的樓層高度結合大堂方柱石材,以及高出兩側建筑的馬頭墻和坡屋頂。在簡潔中尋求變化,增加了主入口線條節奏感,徽州木雕鏤空裝飾突顯了酒店中國古典裝飾風情的建筑外觀風格。
3.2建筑內部
建筑的內部設計中,選用了灰木紋,黑木紋,鏤空木雕、石雕等材質相結合。所有埡口,電梯套采用雅士白石材線條。大廳頂部的前端采用“天井”的元素來表現。只不過,徽派建筑的天井是毫無遮擋的,介于酒店功能的需求,將頂部露空的位置用玻璃代替。既可以采光,又遮蔽風雨。局部用木雕點綴。吧臺背景采用木框,地面石材以深色系為主,淺色為輔,地花造型和頂部造型相呼應,低調中彰顯貴氣,高雅中追求人文色彩。室內家具則是古典與現代相結合,不失莊重有帶有活潑的感覺。后期在室內裝飾品的選擇上也要透漏出徽派建筑元素,例如黑白灰基調的徽派建筑剪影壁畫,石雕、木雕、磚雕的臺擺。利用這些裝飾細節體現出整個酒店環境的素雅和簡潔。室內墻面采用仿灰色木紋大理石瓷磚,地面地磚菱形鋪設和小磚的搭配,走廊的撥打線可以利用徽州特有的小青磚碎塊拼接。打破了傳統中式中規中矩的形式,增添了現代感。
3.3室內燈光及色調
建筑室內的氣氛,除了家具裝飾,最為重要的是燈光的布置以及裝飾材料的選用。不同的區域和功能要選擇不同的燈光和材質。餐飲和住宿的接待大廳樓層較高,選用大型吊燈,既大氣又帶有裝飾色彩。就餐大廳則選用筒燈,成排成規則的放置,內斂又簡約。與大廳就餐區域相呼應。大廳墻壁采用淺色壁紙,天花與地面則選用深色,既有對比又不失大氣。餐飲包房以及住宿包房的地面則選用白色大理石。天花也是淺色裝飾,墻壁選用深色,因為包房空間較小,這樣的色彩搭配給人以安全感和歸屬感,使客人可以安心用餐,休息。餐飲包房選用吸頂燈和筒燈相結合。住宿包房大部分取光來自天花的燈槽造型,以及小部分的射燈。燈光是夜晚的太陽,通過燈光將建筑內部照的蓬蓽生輝。建筑外部則是冷色白光打照,冷暖對比協調。暖色的光使人溫暖、舒心,冷色使環境仙幽、大氣。既有使人舒心的歸屬感又有身臨世外桃源的感受。
總結:
在設計上重在對自然的表現,同時又強調徽派建筑元素與現代流行主義的特點。想要將徽派建筑風格更好的運用在現代酒店的設計中,就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繁瑣。將徽派建筑特點盡可能的簡化。繁瑣的馬頭墻變成簡潔的高矮線條。徽州三雕簡化后運用在主要出入口和景觀節點的裝飾上。天井的概念在現代的建筑中起到一種對中國古建筑的瞻仰和欣賞。我們要根據現代建筑的功能要求將徽派的元素完美引入。無論從建筑美學還是從居住功能上都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劉森林.世界室內設計史略[M].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P90.
[2]張福昌.室內環境藝術設計[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P2.
[3]張綺曼.中國室內裝飾發展的新臺階,P9.
[4]伊定邦著.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5]童惠明:“理想與現實的沖突”[J].裝飾,200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