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住房安全性的關注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房屋建筑趨于高層化,住房安全已成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建筑抗震設計作為建筑設計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直接關系到房屋建筑的質量,應當引起設計者和施工者的足夠重視。在建設房屋建筑之前,應采用科學的方法計算建筑結構的受力,并選擇合適的結構體系和抗震體系,以全面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抗震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3
【文獻標識碼】A
建筑混凝土抗震結構的設計,對于人們的生活質量與安全性產生直接影響,相關設計人員必須要嚴格遵循設計原則,階段性的學習新型抗震結構設計知識,充分考慮到設計工作影響因素,保證能夠提高其設計質量,同時,在設計人員實施工作期間,必須要對抗震結構設計經濟效益加以重視,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1、建筑抗震結構的設計要求
在房屋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之前,設計人員要對其要求加以全面的了解,保證能夠提高設計效率。首先,在房屋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滿足發生嚴重地震時不傾倒的要求,在遭遇中級地震的之后,經過維護與檢修可以再次使用,在遭遇微弱地震之后,房屋建筑抗震結構可以保持在整體結構穩定牢固的狀態,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建筑抗震三水準。同時,設計人員還要對各方面影響因素加以考慮,保證能夠提高房屋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并根據房屋建筑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設計與規劃方案,滿足抗震設計需求,保證房屋建筑抗震結構的穩定性,為其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房屋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人員在執行工作的過程中,要保證結構設計剛度滿足相關要求,并且全面了解房屋建筑抗震設計物理學知識,或是機械設備的運行原理,保證能夠通過適當的調整與配合,不斷提升房屋建筑混抗震結構的抗震效果,使其波動力在一定范圍之內,進而提高抗震結構設計質量,為其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最后,房屋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某些連接點與結構構件的受力情況,保證能夠采取有效的減震措施,避免在遭受地震災害的時候,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導致房屋建筑結構出現連續損壞的現象,進而形成崩塌的后果。
2、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存在的問題
2.1明確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概念的問題
抗震防震的宗旨是大震不倒(指連續倒塌)、中震可修、小震不裂。我們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也是這個目標。地震的能量是巨大的幾乎難于估量,即使設計很厚的鋼筋混凝土墻來抵抗地震,不但勞民傷財,反而吸收的更大地震的能量,地震災害來臨更易破壞。實踐證明硬碰硬是不行的,以柔克剛雖然能消耗地震的能量,但這樣的建筑會產生很大的位移變形,人們生活居住也接受不了。我們通過震害調查,仔細研究建筑結構后,不完全靠計算,在建筑的關鍵部位加強人工干預抗震設計,并有意適當設置地震薄弱部位,消耗地震能量、拖延震害過程。用上述的抗震概念來指導設計,例如:“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此類抗震措施等等就叫抗震概念設計,是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指導思想。
2.2不夠重視建筑抗震的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連續發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無可彌補的損失,造成該損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國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夠的抗震性能。另外,還有一些建筑的設計人員不夠重視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重要性,在確定設計方案時不夠重視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的合理性,導致設計方案中的抗震設計內容被忽視,這種情況在一些改建,擴建工程中尤為普遍,在地震災害來臨時就會留下致命的隱患。因此,這就要求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在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抗震規范的條款,根據該地區的自然條件來選擇恰當的抗震級別和合理的抗震構造措施;必須考慮怎樣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從而確保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3建筑結構設計人員的意識問題
現在不少的建筑結構設計人員不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缺乏足夠的專業設計能力,導致設計出來的建筑物缺乏足夠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隱患。另有一些建筑結構設計人員抗震安全意識不足,建筑設計時強調、注重建筑的外觀美感,輕視建筑抗震整體協調問題,也對該建筑留下了一定的抗震安全風險。所以,建筑結構設計人員要繼續專業學習,豐富自身的專業設計能力,要具有建筑抗震的危機意識,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的立場上考慮建筑結構設計:并要結合該建筑的具體使用功能,這樣才能設計出抗震安全、外形美觀、經濟合理的建筑物。
3、建筑結構抗震的優化設計探討
3.1優化結構方案設計
房屋建筑結構抗震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應得到最優先的考慮,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抗震結構設計的經濟性和可行性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須得到足夠重視。任何設計都應考慮到經濟效益,當一個設計方案的成本過高時,它就失去應用價值。與此同時,抗震結構的設計必須要綜合多方意見,充分考慮業主、施工單位、建筑企業以及開發商的意見,在盡可能地滿足他們各方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具有個人特色的創造和發揮,既能滿足各方需求保證了設計的經濟效益和實效性,又能彰顯自己的特色,最終達到皆大歡喜的多贏局面。
3.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建筑的立面和平面這兩方面是房屋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重要部分必須得到設計人員的足夠重視。具體應當遵守以下幾點要求:(1)必須規范結構方案的設計,嚴禁采用不規則的建筑抗震設計方案,做好多層次震防線,保證抗震效果。(2)要注意對建筑主體結構的保護,最大程度減輕地震對建筑主體的破壞,降低地震能量對主體結構的影響,設法提高房屋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以起到更好的抗震效果。
3.3科學、合理的選擇建設位置
經過對地震災害的分析,房屋抗震結構的建設位置對于抗震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科學、合理的選擇建設位置,并且全面考慮房屋混凝土建筑抗震地質條件,此時應該注意到,不可以選擇在變電站、火電廠等附近,避免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影響,同時,還要避免在山坡與丘陵的附近選擇建設位置,為其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結語:
近年來,國內房屋建筑的規模、數量不斷增加,由于該建筑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充分加強抗震技術的全面落實,切實做到安全穩定的目的。抗震分析作為后期設計的保證,需要充分考慮抗震規范的落實,對應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鋼結構等均需滿足相關規范規程。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超過規范范圍之外的房屋建筑體,其抗震分析的特殊要求、經驗借鑒等均需引起關注。
參考文獻:
[1]盧森,宋臻,汪黃翔.住宅高層建筑結構抗震的優化設計[J].江西建材,2016,01:12+16.
[2]張建新,李輝,孫柏濤.超限高層建筑結構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6,01:94-97.
[3]黃炳生.帶加強層高層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J].低碳世界,2016,07:141-142.
[4]凌觀保.梁式轉換復雜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0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