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實現建筑現代化、工業化、產業化,已成為當今世界建筑業的發展大趨勢,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可以極大程度改善工人的作業環境,減少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既有利于科學管理和文明施工,又可以縮短建設工期。裝配式建筑是傳統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業良性互動、建筑工業化和建筑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產物。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對推動建筑施工方式變革、保障工程建設質量安全、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等具有重要意義,對減少污染物和廢棄物排放、提高勞動生產率也具有積極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在實際應用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例如預制構件材料的要求、預制構件制作要求、工廠堆放、運輸要求、現場施工要求等。
【關鍵詞】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施工技術;實際應用
1、前言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是以預制構件為主要構件,經裝配、連接、部分現澆而成的混凝土結構。由于構件生產工廠化,受人為及環境等施工因素影響小,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構件的質量。但是,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2、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構件的生產
2.1預制構件生產的工藝流程
預制構件的工藝流程體現了構件在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特征,預制構件的生產從構件的生產圖紙開始,由中央計算機系統根據構件的生產工藝流程,將數據傳輸到預制構件生產工位,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過程如圖1,所示,整個物件的生產主要包括劃線、擺放邊模工序、安裝鋼筋及預埋件工序、布料機澆筑混凝土工序、振搗刮平工序,最后是拉毛預養護工序,養護工序完成后生產出的預制構件能夠直接運出,供施工使用。
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數控劃線、安放邊模、噴脫模劑、安放鋼筋、布料、振搗、刮平、預養護、抹光、拉毛養護、脫模、模具清洗等工藝過程,其中數控劃線工藝是在模臺上采用數控畫線機劃線,噴脫模劑是在預制構件生產模臺上噴一層脫模劑方便養護完的構件與模臺脫離,布料工序是在安放好預埋件、鋼筋以及放置上模具的平臺上澆筑混凝土,振搗工序令混凝土通過自身的流動性使得模臺上的水泥分布均勻。,目前在國內的生產設備中,數控畫線工序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由于在整個生產線的傳送過程中模臺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偏轉,導致放置的模具有一定的偏差,目前大多數的廠商正在積極地尋求解決方案。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構件的生產過程中,隨著技術的發展,如石家莊新大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河北雪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以及沈陽的幾家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線生產企業也都在應用新技術,進一步提高企業,PC,預制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2.2預埋件的定位安裝
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模具擺放完成后,要在模具的框架內擺放預埋件。預制構件中的預埋件的規格以及數量較多,所有的預埋件需要固定,特別是對于具備定位、連接功能的預埋件還需要采用鋼模板的固定物相連接。預制構件廠在生產構件時,模具應能滿足以下要求:
1) 模具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并符合構件精度要求。
2)制作模具的材料宜選用鋼材,所選用的材料應有質量證明書或檢驗報告。
3)模具每次使用后,應清理干凈,不得留有水泥漿和混凝土殘渣。
4)模板表面除飾面材料鋪貼范圍外,應均勻涂刷脫模劑。
同樣在其后續混凝土的澆筑、振搗工序,還不應該接觸預埋件,并且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盡量避免混凝土將預埋件沖翻、推倒,振搗工序中,振搗棒要與預埋件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避免振搗棒振搗過程中影響預埋件的擺放位置。
2.3預制構件的脫模與成品保護
預制構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養護。可采用自然養護或蒸汽養護,當采用蒸汽養護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靜停時間為混凝土全部澆搗完畢后不宜少于2h;
2)升溫速度不得大于15℃/h;
3)恒溫時最高溫度不宜超過55℃,恒溫時間不宜少于3h;
4)降溫速度不宜大于10℃/h。
5)養護時應注意預埋塑鋼窗的變形等。
養護工序一般在立體倉庫中進行,養護過程根據養護溫度曲線自動控制預制板在養護窯中的溫度,從而使預制板達到最佳的性能,在構件從養護窯中出來后進入脫模工序。預制構件脫模起吊前應檢驗其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的強度,達到75%設計強度方可拆模起吊。預制構件起吊的吊點設置其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外,還應滿足預制構件平穩起吊的要求。脫模吊裝一般由專用設備完成,這些設備工作平穩,保證了起吊過程中保護構件,避免構件開裂,構件脫模完成后放置于固定支架上,在放置過程中也要對構件進行相應的養護。
2.4預制構件的運輸及現場存放
在運輸工程中,要保證不損害預制構件的質量,具體應滿足以下幾個要求:預制構件視具體情況選用豎立式或平疊式運輸,車上應設有專用架,支墊位置正確選擇,構件接觸部位用柔性墊片填實;車輛啟動應慢,車速應勻,轉彎錯車時要減速,并且應留意穩定構件措施的狀態,需要時在安全的情況下盡快進行加固;預制外墻板可采用豎立方式運輸,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梯隔墻板可采用平放方式運輸;在現場運輸時,道路應平整堅實,以防止車輛搖晃時引致構件碰撞、扭曲和變形;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的道路,應滿足預制構件的運輸要求;卸放、吊裝工作范圍內,不得有障礙物和非操作人員,并應有可滿足預制構件周轉使用的場地。預制構件運送到施工現場及驗收合格后,應盡量避免堆放、隨即吊運到安裝的位置。如要堆放,應堆放在起吊設備的覆蓋范圍內,避免二次搬運。
3、預制構件的施工
3.1施工前準備
預制構件施工前的準備主要包括材料、場地、機械設備等方面的準備,裝配式建筑與現澆筑建筑的施工在機械設備和場地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在預制構件的場地主要用來存放構件。預制構件應該放置于塔吊范圍內,以減少搬運次數,并且預制構件的堆放應該做到地基平硬,構件堆放要平穩,受力要均勻,以防止構件受力變形,在堆放過程中還需按構件的類型進行分割,在一些較大預制構件生產企業生產的構件采用了預埋射頻卡,在施工安裝過程中,能夠很方便地找到所需的構件,同時為了節約場地,堆放場地上可以設置支撐架。
3.2連接件、調節件的安裝
預制墻板構件一般采用塔吊將構件吊裝至需要安裝的位置,通過將預制墻板下部的鋼筋與上部預制墻板的套筒完成待安裝構件的初始定位,之后安裝構件底部的連接件,根據控制線的位置調節連接件以保證在安裝平面內滿足要求,之后安裝臨時支撐,支撐安裝完成后調整連接件、斜撐以保證構件滿足相應的垂直及水平度,構件的垂直度通過全站儀來保證,構件的水平度通過其上的控制線來確定。臨時斜撐桿、連接件等應在現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拆除。
3.3彈線、定位
在預制構件安裝過程中,參考施工圖紙在完成面畫出軸線位置,參考軸線及其尺寸畫出控制線,兩線采用不同標記標示。控制線作為安裝完畢后的質量復核依據。通過樓層控制點檢測預制構件軸線,采用全站儀放線,精度滿足相關規范。在吊裝前,檢驗預制構件的質量,對合格的構件投控制線,以在施工過程中控制標高以及垂直度。
3.4預制構件的施工標準化
預制構件的施工需要根據不同構件的特征及建筑施工場地的條件,編制構件施工的工序,并形成文件,下發至各工人。施工過程中要對工人以及施工技術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使得施工工序標準化,培訓過程中要重點闡述施工操作的步驟、操作方法,以及施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采用視頻及動畫的方式來表達文字無法描述的內容。在預制構件的施工中,根據配件的特點選用專用的施工工具,使用非專用的工具容易引起構件的損壞。
結語:
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由于其符合“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能有效節約資源和能源,提高材料在現實建筑節能和結構性能方面的效率,減少建筑垃圾和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提高建筑功能和結構性能,實現“四節一環保”的綠色發展以及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過程,促進我國建筑業的整體發展,達到預定的節能減排目標,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許勇,劉波,張季超,等.新型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主次梁節點試驗研究[J].工業建筑,2009,39(8):114~117.
[2]李于輝,張季超,邱劍輝.新型疊合梁-柱端節點試驗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09,5:24~29.
[3]陳耀鋼,郭正興,董年才,等.全預制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構件工廠化生產技術[J].施工技術,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