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但在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比較大的經濟壓力。若采用以往的融資模式繼續建設,不但不會減輕資金壓力,反而會增加政府的壓力。PPP模式的出現就緩解了這一現象,但在應用的過程中,實施PPP項目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使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本文就針對PPP項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以便于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關鍵詞]PPP項目;問題;措施;分析
PPP模式最早起源于西方,在我國應用時間較短,有些單位還沒有完全的了解。從1980年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PPP模式才被逐漸的滲透,并被逐漸的熟悉和應用。PPP項目主要包含了5個階段,主要有項目識別、項目準備、項目采購、項目執行和項目移交。現階段,雖然我國已經對PPP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運用也取得了相應的成就,但在其運行中仍有問題存在。以下就是對PPP項目中的問題分析,從而為深入的了解PPP奠定基礎,也為其充分發揮作用,促進經濟發展做好準備。
1、PPP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缺乏正確的思想認知
在進行PPP項目時,由于對PPP項目的有關政策、規定學習不夠,沒有深入的研究,導致部分人對其了解不足,在正確認知上存在誤差。認為PPP是政府財政危機下的權宜之計,目的只是為了得到融資,導致極端的存在:一方面過分讓利,大風險由政府承擔,承諾固定回報率等,沒有辦法將實物發揮其應有價值;另一方面當社會資本大量盈利時又想方設法分一杯羹,社會資本于政府之間缺乏良好的平等關系,以至于使項目開展受到阻礙。
1.2項目收益測算存在問題
在進行項目收益測算的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三點:一是有經營收入的項目,有些咨詢機構在測算時過于隨意,只做簡便的估計,沒有依照相關內容和標準規定進行。二是折現率的確定。依據我國制定的有關制度規定,“年度折現率應考慮財政補貼支出發生年份,并參照同期地方政府債券收益率合理確定”,但在進行PPP項目實際測算時由于其折現率的選擇有所差異,所以在計算時也容易出現差錯,以至于使項目政府運營的補貼金額受到影響。三是稅收的確定。現階段,對于有關PPP項目稅收的政策并未制定完全,對稅收收繳不夠明確,也使項目收益測算結果存在不確定性。
1.3項目風險分擔問題
根據以往的PPP項目實施的數據和經驗來看,社會資本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收益和風險二者關系不對等情況時有發生,且在糾紛發生后不能使利益得到良好的保證,從而為社會資本增添了顧慮。目前在PPP建設領域風險分擔機制尚不成熟,在定價機制方面缺乏合理性,加之有利益輸送情況的產生,使得已經開展的PPP項目出現虧損或暴力的現象。由于項目的主體、責任以及風險承擔方面都不盡相同,所以也會使項目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政府要求的利益主要表現在產品服務公共的效率性,而對于私人投資者來說卻更加注重經濟利益,不同的利益訴求使得參與者目標的多樣性,使PPP項目開展受到阻礙。
1.4缺乏健全完善的PPP模式法律制度
現階段,我國在實行的規范文件中大多數以指導為主,沒有專項針對PPP模式而設立的有關規范。因為缺乏國家層面的PPP法律法規,只有行業性或地方性的相約束,其法律效力無法充分發揮,缺乏全局性和系統性,加之社會資本于政府合作沒有有效的法律體系作為依據,也使社會資本的投資信心受到影響。
2、PPP項目中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
2.1提高思想認識
要對參與PPP項目的有關人員或部門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或者通過召開專題會議、座談會或研討等形式,定期的來學習PPP相關政策和文件,深入的了解有關PPP的內容,了解推廣PPP模式的背景,使人員可以正確的認知PPP實質。認識到PPP模式不只是政府達到融資目的的一項手段,更重要的目的是轉變政府職能,使時常的活躍力得到激發,充分使市場的作用得到發揮,做好資源配置,從而為公共服務質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全面發揮作用。
2.2做好定價策略、投資回報研究和稅收籌劃
一方面,在咨詢機構在進行測算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到當地相關項目的數據,一定要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談判和公開招標,也就是為實現項目的應有價值提供保障,這樣也可以給予投資方合理的收益和回報;另一方面,針對折現率來說,就要求地方政府每年年初依據同期本地債券收益率來確定,要保證其利率的合理性,以免出現咨詢機構隨意選擇利率測算,使政府的責任數據支出受到影響;此外,國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稅收體制和政策,因其對項目的成本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稅收前應先進行稅務籌劃,既要對項目稅收的合理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查和評估,也要于稅收優惠政策相結合,使PPP項目的交易模式得到優化,降低稅負和交易成本,合理分配好各方的風險,保證項目可以順利進行。
2.3加強風險管控
由于PPP項目投資的回收時間較長,且風險較大,所以就要強化對風險管控力度。在進行PPP項目時,建議政府與投資方構建合理的風險調整機制,對項目風險要合理的進行分擔,以使雙方的風險得到良好的規避,當PPP項目因為某客觀原因引起投資者難以收回成本,政府要在合同確立時明確相應的補償措施,若收益較大,可對收益進行共享。這樣通過合理的進行風險管控,不但使雙方的投資風險得到了降低,而且還有益于收益的獲取,從而促進了PPP項目的開展。
2.4提供穩定的PPP模式法律環境
在有關PPP相關規范或體制方面一定要盡快制定并落實,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在項目中的權利和義務做出明確的界定,以激勵社會資本的投資行為,要將PPP項目的法律條規提升到立法階層,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事項,如:項目的交易結構、流程、參與方式、主體、期限等等,明確雙方的義務和責任,從而使PPP項目能夠得到保障。
總結:
總的來說,要想PPP項目可以順利廣泛的應用并落實,就需要有法律法規、人員意識為基礎,使人們能夠正確的對待PPP模式,強化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的聯系與交流,對風險進行合理的控制,明確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才可以長久的促進PPP的發展,從而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