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等與傳統產業相結合,為其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互聯網+不動產測繪”也將成為不動產測繪領域新的發展生態。本文回顧了不動產測繪技術發展歷程,分析了“互聯網+”對不動產測繪的影響,以及為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探討了傳統不動產測繪的發展出路,為不動產測繪的信息化向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不動產測繪;應用;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P20
[文獻標識碼]B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施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在“互聯網+”的時代,不動產登記的應用已日益廣泛。不動產測繪作為不動產登記的重要技術支撐,其生產和應用模式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革,不動產測繪行業的產業結構、產品內容和服務范圍發生了重大變化。
1、不動產測繪技術發展歷程
隨著不動產測繪相關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的不斷提高,不動產測繪技術的發展主要經歷了模擬測繪、數字測繪和信息化測繪。
模擬測繪,即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以簡單的測繪工具輔以低效的測量手段,測繪產品以紙質為主的模擬形式存在。其主要特點為測繪工具笨重、測量手段方法陳舊、勞動強度大、測量時間長和成果形式單一等。
數字測繪。即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3S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推動不動產測繪向數字化轉變,表現為以地籍測量和房產測繪為代表的不動產測繪與3S技術的融合與發展。至本世紀初,不動產測繪的數字化技術體系已初步形成,完成了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
信息化測繪。本世紀以來,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應用使不動產測繪由數字化向信息化轉變。信息化不動產測繪的核心是實時準確提供不動產測繪成果,并強調數據采集內容的多元化和專業化。
2、“互聯網+75對不動產測繪的影響
在不動產測繪的更迭演化過程中,各個階段相互關聯,推動著不動產測繪工作不斷進步。伴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的滲透與集成,不動產測繪的價值也由社會經濟價值上升為知識服務價值。具體表現為:
1)作業范圍更廣泛。不動產測繪的范圍不再局限于地表和房屋內等范圍,而進一步拓展到地下和水下等。比如,可利用點云數據對地下等進行建模,滿足用戶的各類需求;
2)重復采集頻率更高。過去,不動產測繪的時間頻率很低,比如地籍測繪過去是一年一次,發展到現在很多城市是幾個月一次,今后時間頻率還會進一步提高。更高的頻率等到了更多的數據,從而組成了所謂的“大數據”;
3)粒度更小,分辨率和精度更高。如街景車車速達到一定時,可同時采集三車道路面高清影像;CORS和VRS技術的應用,使不動產測繪,尤其是地籍測量的精度由過去的米級和分米級提高到厘米甚至毫米級;
4)后處理的高度智能化。智能化后處理的核心是自動提取和智能化交互已經實現紅綠燈、路邊箱體、垃圾桶、植物、大小交通標志、下水篦子、轉彎標志等要素的提取,可以進行過街天橋建模、建筑物框架模型、墻角點疊加在俯視點云等后處理;
5)增強型GIS的應用更加普遍。增強型GIS的出現,使不動產測繪成果實現了由三維向四維甚至多維的轉換,傳統的平面和高程數據,增加了時間屬性和其它相關屬性,使數據形勢更為豐富飽滿。
3、“互聯網+77對傳統不動產測繪的挑戰
“互聯網+”的出現,對傳統不動產測繪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具體表現在:
1)對傳統不動產測繪儀器的性能的挑戰。儀器數據采集部分的傳感器需滿足更高的要求,由單一式傳感器變為集成傳感器,感知方式由移動感知向固定感知轉變,同時,感知參數也向著包含溫度、濕度和PM2.5等在內的物理參數轉變;
2)對傳統不動產測繪儀器適用范圍的挑戰。“互聯網+”時代的不動產測繪儀器,應該是一機多用的,這樣既可以節省大量經費,也可以提高不動產測繪的作業效率。如航拍無人機,應該既可拍斜片,也可以只拍大幅下視片;既可拍大比例尺地形圖,也可拍小比例尺地形圖;
3)對傳統不動產測繪數據處理方式的挑戰。“互聯網+”時代的不動產測繪,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一次勘測所產生的數據量可能是之前的幾百甚至上千倍,傳統的數據存儲和處理方式越來越無法滿足用戶需求,必須充分利用云服務器和云計算等新手段,安全存儲海量數據,同時,提高數據處理效率,不斷滿足用戶對不動產測繪成果精度的更高要求。
結語:
“互聯網+”時代,不動產測繪應以智能測繪為核心目標,包括智能的外業采集和內業處理,全面提升不動產測繪儀器、測量手段以及成果應用的進一步轉型升級。“互聯網+不動產測繪”是新時期不動產測繪的標桿,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提供的便捷條件,在滿足不動產統一登記的要求下,不斷拓展不動產測繪應用服務的新領域,實現從僅僅提供數據向提供信息和知識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