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預制裝配式建筑是當前實現建筑產業化的主要抓手之一,與傳統的建筑生產模式相比有非常大的優勢,在住宅建筑中采用可以為人們創建更為安全、舒適、環保的居住條件,并大大縮短項目實施的周期。本篇文章就是對預制裝配式建筑在設計階段實施的要點及優化措施做了一點思考。
[關鍵詞]預制裝配式建筑;要點;優化
我國目前正處于城鎮化發展的高峰期,在一味強調速度而給我們帶來巨大負面影響后,我們越來越重視在規劃和設計中貫徹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方針,這些理念的貫徹對于建筑的設計、施工、使用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改變原有產業模式,建筑工業化轉型顯得越發迫切,預制裝配式建筑孕育而生。
1、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特點
1.1設計靈活不拘束
在當今階段,對住宅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如:房間開間較小、室內的空間沒有辦法靈活的進行分割。應用裝配式建筑就能夠增大開間,用戶可以按照自身實際的情況來自由的對空間進行分割。
1.2縮短建設周期
裝配式的建筑主要的優點就是,能夠大大的減少施工周期,非常適合工期比較緊的工程。建造采用預制裝配式建筑就可以大量的節省時間,使得工廠制造以及現場施工能夠同一時間進行。在傳統的建筑工程當中,上部的結構一定要在基礎完工之后才可以進行施工,但是,裝配式的建筑就能夠在工廠當中進行加工生產結構構件,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施工的周期。
1.3技術可持續利用
人們已經充分的認識到建筑垃圾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在進行裝飾的過程當中因為采用集成式的裝配,從而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費。而采用裝配式的建筑經過集成的預制,大大的減少了浪費的情況,也使得環境得到有效的緩解。
2、國內外發展現狀及前景
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裝配式住宅開始逐漸盛行起來,發展到現在,除了質量有所保證之外,外觀更加漂亮,個性化的住宅越來越多,使用起來也更加舒適。英國政府積極引導裝配式建筑發展,通過政府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緊密合作,完善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大力推行綠色節能建筑,促進裝配式建筑項目的實踐與發展。日本借鑒了歐美裝配式建筑的經驗,結合自身的環境特點,推進規模化和產業化結構調整進程,隨著政府的推動和市場發展的需求,其裝配式住宅的產業不斷演變和完善,目前已處于世界發展的前列。
我國的裝配式建筑起步較晚,60年代初期首次使用了預制混凝土塊結構;到80年代,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經歷了快速發展期后突然停滯。90年代后期,住宅產業化邁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新一輪新型工業化住宅熱的到來,國家及地方均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推動裝配整體式住宅項目的建設。
3、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的特點及要點
3.1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的特點
3.1.1流程精細化:預制裝配式建筑的建設流程更全面、更綜合、更精細,在傳統的設計流程的基礎上,增加了前期技術策劃和預制構件加工圖設計兩個設計階段。
3.1.2設計模數化:模數化是建筑工業化的基礎,通過建筑模數的控制可以實現建筑、構件之間的統一,從模數化協調到模塊化組合,進而使預制裝配式建筑邁向標準化設計。
3.1.3配合一體化:在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階段,應與各專業和構配件廠家充分配合,做到主體結構、預制構件、設備管線、裝修部品和施工組織的一體化協作,優化設計成果。
3.1.4成本精準化: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成果直接作為構配件生產加工的依據,預制構件的不同拆分方案也會給投資帶來較大的變化,因此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項目的成本。
3.1.5技術信息化:采用BIM技術,提高預制構件設計完成度與精確度。
3.2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要點
3.2.1技術策劃階段:設計單位應在充分了解項目定位、建設規模、產業化目標、成本限額、外部條件等影響因素的情況下,制定合理的技術路線,提高預制構件的標準化程度,并與建設單位共同確定技術實施方案,為后續的設計工作提供設計依據。
3.2.2方案設計階段:應根據技術策劃要點做好平面設計和立面設計。平面設計在保證滿足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住宅套型設計的標準化與系列化,遵循預制構件“少規格、多組合”的設計原則。立面設計宜考慮構件生產加工的可能性,根據裝配式建造方式的特點實現立面的個性化和多樣化。
3.2.3初步設計階段:應結合規范聯合各專業的技術要點進行協同設計,優化預制構件種類,并進行專項的經濟性評估,分析影響成本的因素,制定合理的技術措施。
3.2.4施工圖設計階段:按照初步設計階段制定的技術措施進行設計。各專業根據預制構件、內裝部品、設備設施等生產企業提供的設計參數,在施工圖中充分考慮各專業預留預埋要求。建筑專業應考慮防水、隔聲等連接節點處的設計。
3.2.5構件加工圖設計階段:構件加工圖可由設計單位與預制構件加工廠配合完成。建筑專業可根據需要提供預制構件的尺寸控制圖。除對預制構件中的門窗洞口、機電管線精確定位外,還要考慮生產運輸和現場安裝時的吊鉤、臨時固定設施安裝孔的預留預埋。
4、預制裝配式建筑設計優化措施
4.1注重建筑設計的個性化體現
在方案設計階段,設計單位就應充分關注于業主的相關需求。在具體的建筑設計個性化落實中,針對建筑物的外形進行恰當的設計,避免采用傳統的建筑外形進行構建,在一定程度上融入藝術化設計內容,如此也就能夠較好提升其設計水平。當然,在這種建筑設計的個性化設計中,還需要重點針對相應的外形可用效果進行分析,避免外形的選擇影響到了建筑物的實際應用功能需求,也避免造成較大的能源損耗和浪費。
4.2注重建筑設計功能性的體現
對于建筑工程項目謝十工作來說,還需要重點從實用性和功能性方面進行分析,將這種功能性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和參考進行分析,并且將這種實用功能性方面的思考貫穿于整個建筑工程項目設計的全過程中。首先從建筑物的整體結構設計中就需要把握好相應的功能性效果,保障空間組織結構能夠和人們的需求相匹配,如此才能夠充分發揮出最佳的作用效果,這也是在建筑設計中需要首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另外,在這種功能性的體現中,還需要重點關注各個建筑工程項目的細節,尤其是對于一些配套系統,更是需要促使其體現出較強的可操作性,避免在后續配套系統的構建中遇到一些矛盾和沖突,比如一些預埋件的設計就需要進行重點分析,保障其可用效果。
結語:
中國建筑業已經從城市的盲目擴張熱潮中漸漸冷卻下來,開始反思建筑與生活、城市、環境甚至未來的關系,借鑒先進技術,沉淀本土經驗,深入的研究產業化的建造方式。作為設計企業,面對洶涌澎湃的建筑工業化浪潮,應該快速拓展全產業鏈的視野,樹立產業化思維模式,組建專業化設計團隊提升創新性研發能力,積淀工業化設計經驗,整合上下游技術資源,迎接建筑產業化所帶來的挑戰,進而推動我國建筑行業在建筑產業化領域健康快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