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發展進程中,高層建筑成為重要的建筑工程形式之一,其數量不斷增加,所承載的人員、商務活動也在不斷增多,其中,連體建筑結構施工技術十分重要,該項技術對整個高層建筑結構中的地位與優勢是不容忽視的。相較于普通建筑工程,高層建筑工程結構復雜,任務量重,對施工質量的要求也就更高,加強對施工技術的管控很是關鍵。為應對當前問題,本文就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施工技術展開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高層建筑;連體建筑結構;施工技術
而今,就目前建筑行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應及時優化與完善建筑的基本規模與基本類型,特別是連體結構的應用也備受關注。所謂的連體結構就是指出裙樓外,處在兩座或兩座以上的塔樓間設置連續體結構的施工形式,以實現整個結構的穩定性。連體結構具有很強的特殊性,極易發生薄弱點,為應對此類問題,必須加強對施工工藝、技術要素等的管控。以下針對連體建筑結構施工技術展開了深入性的分析。
1、連體結構的基本形式與特點
1.1基本形式
在高層建筑工程結構中,連體結構主要表現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型鋼混凝土結構等幾種形式。不同的結構形式,其在技術要素、材料要素等應用上存在差異,且在工程應用上特點鮮明,且適用范圍也存在差異。就目前連體結構的具體呈現形式,主要以型鋼混凝土結構為主,在本次研究中,針對本結構展開細致的分析。
1.2特點
1)具有高安全性。在連體結構兩側大都使用型鋼混凝土柱體,且型鋼的柱與梁進行連接時,施工操作也比較簡單、便捷,連體結構具有高度的剛度系數,也會大大降低豎向撓曲變形問題的發生概軍。由此可見,此種施工技術具有安全性與穩定性。
2)具有先進性。高層連體建筑結構施工技術具體有先進性與創新性,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實現了連體結構的自動化,這樣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然而,在開展此項施工技術時,需要開展大量焊接操作,這回對施工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
3)具有整體性。運用型鋼混凝土連體結構施工方式時,必須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強化對剛度的科學性控制。使用有限元模擬后,充分表現出連體結構之上到頂部側向的位移會大大降低,運用此種結構,能實現對水平唯一、豎向沉降變形差的科學性調整。
4)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使用連體結構施工技術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建筑工程的自重,能夠降低地震對高層建筑所構成的威脅與損害,同時,在結構延展性上也比較強,利于提升抗震性能。
2、高層連體建筑結構的施工技術
2.1科學開展施工測量工作
高層建筑在施工時,必須要開展科學性的施工測量工作,再加之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中的連體結構具有特殊性的特點,這會使得整個測量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要素更多,為提高施工質量,必須強調測量的精準性與可靠性。實施測量工作時,要充分結合工程結構外形,進而實現對內控點的科學性設定。為了幫助人們視覺效果,應避免將內控點設定在梁體底部。在開展連體建筑結構施工中,需要及時預留出內控點孔洞,旨在為測量與放線提供條件。測量時,所預留處的孔洞與內控點位置,應禁止在周邊堆放建筑用的材料與物品,進而保證測量行為的規范性與精準性。開展施工測量時,應精準的架設垂準儀,進而保證這些內控點能在一定的觀測范圍內。實施測量工作時,要將有機玻璃水平放置在投點區域,并在激光的作用下將內控點引測至有機玻璃上,能保證十字區域與激光點進行對準處理。此時,應撤除掉有機玻璃,把內控點重新引到放線孔模板之上,還要彈出合理的標志線。等到內控點引到放線樓層之后,則要借助全站儀進行校正與核對,進而實施放線操作。
2.2轉換層的施工工藝
開展連體結構施工時,要在高空位置傷將兩座或兩座以上的塔樓進行科學的連接,這也會增大跨度與高度。若按照常規的技術開展施工操作,這對模板支撐系統會形成巨大挑戰,且一般的模板結構無法承載一定的負荷。連體結構施工屬于高空作業,在模板穩定性上的控制技術操作比較難,由此可見,選擇常規連接法無法提升模板穩定性。對于連體結構施工而言,轉換層施工極為重要,借助專業技術以保證施工質量?,F如今,在開展高層建筑連體結構施工時,主要是借助鋼梁來達到承重與連接的目的。安裝鋼梁之前,要在連體結構兩端樓層中安裝上2臺起重機,進而把鋼梁吊到連體的基本結構層之中。在樓面之內,還要設置好臨時性的滑移平臺,運用滑車與卷揚機來打造動力系統。在起吊前,要積極開展試吊,且試吊時,高度參數應控制在0.5m左右,等到第二次試吊時,高度參數要再次提升0.5m,這些機械設備都要及時滿足起吊標準,即可開展正式性的起吊操作。在實施起吊時,兩端的設備要進行同步啟動,且運行速度相同,進而維持鋼主梁在起吊時,能時刻保持平衡。例如,在開展起吊工作時,一旦發生偏差,應采取措施來予以調整。
2.3混凝土施工
開展混凝土施工時,要在混凝土澆筑工作時,設置一定的標高,結合混凝土澆筑順序開展科學性施工,澆筑的基本流程為從高至低。實施澆筑工作時,應首先澆筑墻柱,其次再進行梁板的澆筑。澆筑操作前,要科學劃分澆筑點,且保證澆筑行為能一次性完成。待到澆筑施工完畢后,還要做好日常的養護與管理,及時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保濕、覆蓋與養護操作。實施混凝土澆筑工作時,應遵循合理的操作流程,進而完成整個澆筑操作。實施混凝土澆筑工作時,混凝土在某個點澆筑上一段時間之后,會形成扇形坡面,進而能逐步推進。實施循環澆筑方法,可大大提升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與穩定性。在連體結構施工中,為防止出現諸多的施工縫問題,后期混凝土澆筑工作要在前期澆筑混凝土初凝前完成。而今,在連體結構施工中,主要以泵送的方式進行混凝土澆筑。在對混凝土進行泵送時,必須保持整個輸送管道的筆直度與平直性,還要確保管道強度符合一定的規范與標準。實施泵送式澆筑,管道不能使用彎管或軟管來進行施工,旨在保持澆筑行為的連續性,繼而可提升混凝土結構性能的穩定度。待到澆筑完畢后,還要做好管道的清潔與維護管理。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中的一項重要技術,連體結構施工技術至關重要,其技術性強,復雜度高,且對機械設備的要求很高。為提升連體結構的穩定性,必須嚴格規范施工技術,消除一系列的技術風險,嚴格控制好安裝精度,制定科學的施工工藝,以求保證施工質量,以增強高層建筑結構的基本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