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主要驅動力量,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規劃變革勢在必行。本文通過整理大量資料,分析總結了全國城鎮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四川省廣安棗山物流商貿園區為例,對如何通過城市規劃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實施路徑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城市規劃;新型城鎮化;廣安棗山物流商貿園區
1、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意義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新型城鎮化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重大國家戰略,是穩增長、擴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對于加快經濟結構和城鄉結構的戰略調整,促進經濟發展實現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棗山物流商貿園區概況
廣安市位于四川省的東部,緊鄰重慶,是四川省毗鄰重慶市最近的一個地級市,素有“川東門戶”之稱。廣安棗山物流商貿園區(以下簡稱園區)位于廣安主城區西部,滬蓉、巴廣渝和廣武遂高速公路在園區交匯,渝川陜和遂廣利鐵路縱貫園區,具有無可替代的門戶地位。
園區幅員面積91平方公里,總人口約9萬人。2013年3月籌建以來,園區按照“規劃活城、環境立城、產業興城、要素助城”的發展理念,打造要素配套、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產城一體、文城一體”的產業新高地和城市新中心,經過近4年的發展,園區已從昔日的農業大鎮轉變為產業新城。2013年,園區城鎮化率為30%,2016年為36.53%。
3、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要問題
我國仍處于城鎮化率30%-70%的快速發展區間,面臨著城鎮化進程滯后、城市規模不足、城市粗放型增長、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管理公共服務水平低等共性問題。
3.1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之間的協調發展缺乏整體規劃
3.1.1大城市、特大城市承載力超負荷,甚至出現了“大城市病”。長期以來,國家城鎮化發展的重點主要放在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上,忽略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導致大量城建資金流入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建設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尤其是在西部偏遠的農村地區,導致了城鄉差距進一步加大。追根溯源,問題的根源在于缺乏全國范圍內的大中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如何定位、協調發展的總體規劃,沒有科學考慮城鄉協調發展的實際情況,沒有遵循城鄉發展的規律。很多有總體規劃的也因換屆得不到有效、延續的執行,出現一些“朝規夕改”的不良現象。
3.1.2區域性基礎設施協調不足,阻礙新型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在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的發展起到很重要的帶動作用。在城鎮密集區,區域性基礎設施協調顯得十分重要,這對實現密集區域城鎮化集約發展,提高區域城鎮化整體水平和質量有顯著的功效。大多城市近年來在區域基礎設施的發展上協調不夠,互相競爭激烈,產生重復建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
3.2小城鎮建設缺乏引導,新型城鎮化特色培育不足
對于數量眾多的小城鎮來說,政府規劃意識淡薄,建設無序,配套不足,規模偏小,難以形成集聚效應,不能發揮應有的輻射帶動作用。
3.2.1缺乏科學的功能分區。居住區、商業區、市場區、生產區混雜布局,造成相互干擾,缺乏休憩集會的活動廣場及綠化公園用地。城鎮普遍缺乏環境基礎設施,水污染也較嚴重。
3.2.2建設缺乏整體布局。各類建筑無序建設,沿著公路兩側無序散亂布局,亂搭亂建嚴重,既沒集約節約用地,又破壞了城鄉自然生態環境。
3.2.3建筑缺乏特色。不少城鎮不重視、不挖掘地方特色,建筑質量差、建筑立面單一,千城一面,建筑壽命短。無文物古跡保護意識,導致大量有價值的、反映本地歷史與文化的歷史街區和建筑物被拆,城鎮特色風貌逐漸消失。
3.2.4公共服務設施落后。學校、醫院、文化站、影劇院、體育館、圖書館等文化娛樂設施不僅數量缺乏,人均水平低下,而且相互之間分布極不合理,造成使用擁擠或者使用效率低下。
4、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實施路徑
延續過去傳統粗放的城鎮化模式,會帶來產業升級緩慢、資源環境惡化、社會矛盾增多等諸多風險,進而影響現代化進程[5]。隨著內外部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城鎮化必須進入以提升質量為主的轉型發展新階段。
4.1大力發展實體產業
產業支撐是新型城鎮化的內在動力、解決就業創業的關鍵、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保障。城鎮缺乏現代產業的培育和支撐,就會出現“睡城”、“空城”和“鬼城”。產業缺乏城鎮化的依托和載體,就難以形成持續生命力、創造力和競爭力。要根據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以產興城、以城促產,推進產業功能、城市功能融為一體。要立足本地實際,結合城市總規定位,構建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和功能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
目前,園區已引進企業70家,涉及專業市場、現代物流、城市綜合體、教育、總部經濟、工業制造等領域,已營業項目10余個,解決就業2.7萬人,年均增加就業崗位3000個。
4.2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加強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加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增強對人口集聚和服務的支撐能力。一要將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發展的首要位置,加快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要方式的出行系統,積極發展快速公共交通。二要優化社區生活設施布局,健全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完善便民利民服務網絡。三要推進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原則上應修建地下綜合管廊,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無害化處置。四要合理布局建設城市公共停車場和立體車庫,新建大中型商業設施要配建貨物裝卸作業區和停車場。五要統籌布局建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文化設施、體育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
園區優先開通至鄰近區縣的公交巴士以及主城區到園區的免費公交巴士。根據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配套建設菜市場,物流中心等日常生活設施。商服、居住類用地的停車位都達到每100平米建筑面積1個車位以上,積極引導數個專業賣場創新的建設了屋頂停車場以及地面停車庫,一段時間內將不會面臨停車難問題。
結語:
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地應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堅持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有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道勇.大都市區多中心視角下軌道交通與新城的協調發展[D].天津大學,2014.
[2]王素齋.科學發展觀視域下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4.
[3]王小魯.新型城鎮化:如何落實[J].中國房地產業.2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