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宅建筑對城市環境及城市空間影響很大。首先,設計者要全面地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減少對城市環境的干擾性;其次設計者要不斷地研究人們的居住生活行為和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以保證住宅建筑設計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最后,住宅建筑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經濟情況及人們的生活水平,這也從某一方面代表著未來住宅設計的趨勢。
【關鍵詞】住宅;設計;原則;方法
1、住宅設計基本原則
隨著住宅建筑的不斷發展和演化,當代越來越多的關注點放在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念和“以人為本”的思想,設計也更加尊重人、關注人、滿足人對建筑的精神需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心理要求:住宅首先要對居住者友善和親近,營造家的感覺。在設計中應該考慮到居住者的生活背景、家庭組成、文化和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組成和生活背景的人們對居住生活空間的要求也不同。在空間布置上要保證不同功能空間既具有有相對的獨立性,之間不相互干擾和交錯,又要保證緊密的聯系,使各空間之間具有貫穿性。在形式上,室內的空間布置,家居的造型和色彩,墻面地板的形式和色彩都要考慮到居住者的感覺,不同的形式和色彩能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感受。
人體工程學:在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生活起居習慣、普遍身高等因素,對開間、進深、層高的尺度把握認真推敲。
干凈整潔、健康舒適的室內生態環境是每個居住者的需要,他能保證居住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空間的溫度、濕度、粉塵、聲光熱等因素都要達到衛生的標準,以達到人體舒適的程度。
2、優化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對策
2.1功能分區設計
這種設計主要指的是劃分、隔離不同功能的空間位置,進而最優化設置空間布局,住宅功能分區設計通常只是會牽涉到學習區和工作區的分區、臥室和餐廳分區、主臥和次臥分區以及洗漱區和洗浴區分區等。功能分區越具體,住宅空間的使用效率也就會越高,劃分、隔離不同功能區域,也可以盡可能保護個體私密度,確保學習和工作不會相互打擾,更有助于實現干濕分離。
2.2進一步優化朝陽及細節設計
住宅朝陽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光照設計以及室內通風設計,夏天可以讓建筑充分吸收到自然風,使房間更加涼爽;冬天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照,增強房間的保溫效果。成功的建筑設計不單單應該強調外形美觀、經濟適用,同時,妥善處理好實際使用上的細節,才可以將設計師的設計水平充分體現出來。
2.3無障礙設計的人性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彰顯,而且由于我國實際情況的特殊性,老空巢老人的數量逐年增加。鑒于其居住需求應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以便于老人家通行以及從事生活起居,是當前以及未來社會發展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如高層及中高層住宅,每50套住房宜設兩套符合乘輪椅者居住的無障礙住房套型;住宅出入口設置無障礙坡道;公共衛生間的殘衛設置呼叫按鈕及扶桿;門廳、候梯廳、公共走道等都應滿足具體無障礙設計的要求。高層及中高層住宅應設計無障礙電梯。
2.4建筑與自然社會共生
綠色住宅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氣質量,能夠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能夠將能源與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對整個建筑的圍護結構,利用高效的保溫隔熱措施。同時促進建筑周邊環境生態系統的平衡性,不僅要保護好綠色植被等不被破壞,還要發揮大自然的自我調節作用。在社會環境中,注意人們的出行條件,如組織交通問題。設立一些主題廣場,建立完善的、配套的生活基礎設施,如:適合各個年齡的生活環境、小區的商業、娛樂、文化活動等環境設施。
2.5建筑及配套系統設計
建筑物的配套系統的合理設計能夠促進室內環境的健康、舒適,在利用一些環保建筑材料的同時,在設計期間,首先,應對新風系統進行設計,它不僅能提高建筑內部的空氣質量,還能加大對新風量的使用。因為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外部空氣條件與內部的空氣條件之間都存在較大區別。所以,要保證室內環境的質量,降低能源的消耗,利用新風系統,在各個季節變換中利用自然通風系統減少新風負荷。合理使用自然能源,綠色建筑的設計與普通的建筑相比節能率比較大,在能夠節能的同時,還能提高室內的環境質量。自然資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以及地熱能、海洋能等。太陽能是一種清潔資源,對綠色建筑的節能具有較大作用。自然通風大氣熱壓作用下的一種通風方式,不僅會改善室內環境質量,還能發揮有效的調節作用。
3、國外住宅設計實際案例分析
以日本住宅中家政間、衛生間區域設計做例,來進一步探討國內未來住宅設計細節。
3.1社會背景
日本國土面積有限,貧富差別小,絕大部分土地實行私有制,一般居民住房大致分兩種,一種叫一戶建(通常2-3層),是在自己私有的土地上獨門獨戶的房子。另一種是多層或高層樓房中獨立住戶單元住宅(也稱公寓)。多數住房以精裝修的形式出售。其中一戶建商品房分為“建売”(建造好的成品)和“注文住宅”(日語“注文”是定制的意思),其中注文住宅通常是你看中買下地皮后,按自己想法讓設計公司和建筑公司建造一幢自己理想風格和設備的住房。
3.2戶型分析
從日本的商品房宣傳廣告可以看出,日本房間以“帖”為單位(即寬910mmX1820mm的榻榻米,相當于1.65平方米)來標注每個功能用房的面積,其中整個家政間的比例占戶型總面積的1/6~1/5,如果家里是多層,則每層設獨立的廁所。此處的家政間是對如廁、淋浴區、浴缸區、洗衣區、盥洗臺一系列功能分區的總稱。不同于國內或西方普遍住宅衛生間設計,日本住宅將以上各功能空間明確分區并以獨立隔墻隔開。因戶型本身空間有限,居住者每天使用的頻率又極高,設置在一個空間內無法同時使用也更加沒有私密性可言,這是從使用者生活需求和生活質量出發從而誕生的布置,此設計被通俗的稱為“三分離”或“四分離”。此外日本的精裝修戶型中衛浴設施設置也極為人性化和高端,浴室有暖房干燥機,可室內干燥衣類,防霉抗菌;獨立洗臉間的伸縮洗臉池,洗臉池抗菌耐污速干處理;節能型浴室,浴缸溫水自動恒溫恒氧,5小時溫度降低量僅2度,照明采用LED光源。
3.3對比及應用
與國內大多數住宅衛生間的設計方式對比,日本衛生間是一個家庭共享型衛生間,同時滿足幾個家人同時使用廁所、淋浴、盥洗臺,將洗衣區與之合并,也大大減少了主婦洗衣流程中的工作量。國內大多數住宅衛生間采用一間房容納所有功能的設計,有的衛生間尺度寬敞甚至能將洗衣機擺放進去,不但不能同時供多人使用,還存在洗衣機受潮氣影響,換衣服舒適型差,衛生間永遠潮濕等問題。近年來,已有一部分新型住宅戶型設計將盥洗區從衛生間分離出來,由此帶來衛生間設計革命性的改觀,甚至更多人在二次裝修時將傳統衛生間改造成干濕分區的形式,空間大一點的還與洗衣區結合在一起。說明人們對生活起居舒適性和實用性的認識在不斷提升。目前三分離和四分離式衛生間已普遍應用在眾多高檔酒店房型設計中,而在住宅設計中應用極少,這不乏是一種可行的嘗試方式,為居住者帶來更合理的居住體驗。
結語:
現代人們對民用住宅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師應該遵循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舒適性、耐久性等原則不斷優化民用住宅建筑設計,有效提高住宅建筑質量和居住質量。
參考文獻:
[1]仝曉曉,熊興耀.新農村庭院式建筑景觀設計發展研究——以蘇南地區新農村住宅建筑為研究對象[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13-18.
[2]王佳,徐州.現代居民住宅建筑設計的原則與可持續發展[J].建筑知識,2015,12:18.
[3]徐瑤,周永恒.淺析住宅建筑設計要點[J].四川水泥,2015,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