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建設,屬于我國基礎建設之一,為提高建筑結構施工的質量,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如期完工。就需要結合實際工程情況,合理的使用后澆帶施工技術于建筑結構中,以便從根本上規避混凝土建筑結構的裂縫現象,徹底解決施工中的問題,現進行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建筑結構;后澆帶;施工技術;應用
1、建筑結構中后澆帶的主要作用概述
后澆帶,可有效的消除溫差所致的構建收縮情況,同時適應于完成建筑的混凝土結構。在溫度角度的季節施工,其會隨著季節的改變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時溫度提升,混凝土結構內部就會發生溫度應力,對建筑物體構成向外的擠壓力。但是限度超出,混凝土構建時建筑物體也會發生裂縫現象。混凝土結構構建前,需充分的考慮到溫度的應力,預留裂縫,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后澆帶的澆筑工作,確保構建物體的完整性。后澆帶合理的實行設置,可有效的處理基礎設計、裙房結構的整體問題。因為高層建筑、裙房結構、基礎設計并不是完整的整體,需充分的考慮到建筑地基重力所會造成的影響。必要的時候,須有效的設置后澆帶。將后澆帶分開,經沉降量將后澆帶澆筑的時間實行充分的計算,計算前需對裙房、基礎強度實行核查,并對連接整體結構后期所致的內部應力進行嚴格的計算。
2、建筑結構中后澆帶的設置方法
2.1合理的設置間距
設計圖紙,若存在預設需結合圖紙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設置,以便于有效的實行后澆帶施工。圖紙構建的間距應結合圖紙內容預留,具體需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設置。通常情況下,矩形建筑物體后澆帶的間距應控制在35cm的范圍內,最低的距離也應結合地區的季節、溫度實行合理的設置,最低應設置為25cm。
2.2合理的設置寬度
施工階段,應確保結果的完整性,針對樓板/基礎,應保證鋼筋在一般起受力的作用下,不實行切斷開。以此滿足結構的整體要求,按照具體的規范保證施工的安全。若后澆帶的跨度設置較大,就需將受力的鋼筋進行切割。澆筑后澆帶的時候,需將受力鋼筋實行焊接,防止樓板兩端不會承受較大的力,發生下垂變形情況,后澆帶的寬度應控制為8m之內。
2 3合理的設置后澆帶的位置
后澆帶,一般多選擇混凝泥土構件較小的位置,剪力墻的中部位置不需設置后澆帶。梁、板反彎點四周為最適宜的部位,因為這個位置能規避因彎矩、剪力過大所致的構建壓力。
2.4合理的設置后澆帶的斷面形式
后澆帶斷面需和混凝土的結構斷面保持一致,主要的目的為防止因受力過于集中構成結構變形的情況,同時還能降低后澆帶建筑過程中發生直縫的現象
3、建筑結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探究
3.1后澆帶施工中時間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混凝土構建收縮60d左右即可完成。高層建筑、裙樓結構、基礎層面來講,需待完成沉降后實行后澆帶的澆筑工作。裙樓、高層建筑主體位置,均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且裙樓施工量較小,相反主體高層建筑施工量非常大。完成裙樓施工后,主樓施工沒有完成,這時裙樓荷載沉降前,主樓沉降后,主樓荷載量明顯多于裙樓。所以,需等到主樓沉降后,實行后澆帶砼施工。因為受到施工季節和材料等多方面影響。部分企業應延遲澆筑的時間,將設計圖紙的內容充分的表現出來。
3.2后澆帶施工中材料的選擇
后澆帶實行澆筑前,需對裂縫部位實行徹底的清理,并將積水完全排除,確保后澆帶兩側構建表面的濕潤性達到1d。選擇施工材料的時候,應選擇無收縮混凝±,如膨脹的水泥,同時可添加一些膨脹外加劑(普通的水泥)相配置的混凝土。為確保使用后的后澆帶的強度能優于連接的建筑。施工前,需合理的添加早強減水劑,加強對混凝土的配置、振搗。
3.3后澆帶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
前期的準備重點為模板的預設,所以應結合施工的圖紙內容執行工作。混凝土澆筑前,應合理的預設鋼絲網模板,以確保鋼絲網模板鋼絲網格的統一性,以及鋼絲的粗細保持一致。模板強度、穩定性、剛度均需在質量達標的基礎上選擇,防止因裙樓、主樓于連接跨度較大時,導致地下室大梁支撐荷載超過鋼支撐扣錢的承載力,造成螺栓受損的現象。
3 4后澆帶施工中混凝土澆筑的方法
結合施工計劃,實現水平鑄造鋼網后澆帶模板側向壓力控制應在標準范圍內。垂直鑄造后澆帶混凝土的主要原則是完整的振動,振動的過程,以防止受振動設備引起的網。此外,還應加強振動設備和模板的保護距離,避免混凝土漿流失的現象
3.5后澆帶施工中垂直施工縫和施工溫度的控制
(1)縱向施工縫處理??v向施工縫凝固粘土鑄造工作,在壓力達到初凝狀態的水徹底清洗,直到總生產金屬絲網沖洗干凈。為了避免沖洗時間的錯誤,施工圖紙設計內容應合理設置垂直施工時間,并通過專業的嚴格檢查。(2)確定溫度后澆帶施工。與混凝土澆注溫度、澆注施工選擇后有效地保證組合的新型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最好的溫度應設置為10。溫度可以滿足熱力學收縮和擴張的需求,達到理想的點。后澆帶砼澆筑完成后,應于2d后選擇適宜的時間收關,避免產生干裂問題,最適宜的時間應設置為早上/傍晚。
3.6后澆帶施工中后澆帶的保護
后澆帶施工縫,應防止雜質,保水性很長一段時間。一般情況下,seam應合理設置后澆帶兩側磚保留水。同時,可以在倒帶,底部內壁適量涂抹防水灰漿,為了做好后澆帶的保護。后澆帶施工縫處理后,徹底清洗。頂部與木模板/鐵塊,然后以砂漿為軟管,合理設置臨時欄桿在維護,避免建設加強了污染的同時,也可以減少建筑垃圾的積累。
結語:
建筑工程結構施工中,后澆帶施工為主要的施工部分。若施工的過程,產生沉降、后澆帶裂縫等問題,需結合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檢測,以便結合設計圖紙內容找到存在的不足,通過具體的措施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陳風云.建筑結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運用淺議[J].門窗,2015(5):96—96.
[2]李照亮,孫蒙蒙.建筑結構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探微[J].文摘版:工程技術m 2015(45):24—24.
[3]郭文偉.建筑結構中后澆帶的施工技術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5(12):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