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可持續性的建筑發展模式,生態建筑強調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貫徹環境保護思想,關注材料的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本文探討了生態建筑觀與環保理念在當前建筑設計中的體現。
【關鍵詞】生態建筑觀;環保理念;居住建筑設計;體現
在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倡導下,基于生態策略的建筑設計得到了社會群眾的廣泛關注。新時期下的建筑設計既要滿足人們對使用功能的舒適度要求,還需要符合生態環境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標準。
1、生態建筑設計理論
生態建筑的開發建設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綜合技術工程,是多種技術體系的一個集合。在生態建筑的建設中往往要涉及到水環境系統、能源體系、光線條件以及廢物處理機制。歸結來看生態建筑設計理念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首先是對于自然資源的科學高效地利用,尤其是對土地資源、能源以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對有限資源的浪費,并做好生活廢棄物的收集與處理工作,減少生活廢棄物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其次,能源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建筑中的能源系統設計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人們社會生活水平發展趨勢。因此在生態建筑的設計環節中要充分重視能源體系的構建,對建筑中的能源供應體系進行單獨的設計施工,將能源體系的設計與生態建筑設計進行整體的構思與考慮,提升能源供應體系在整個生態建筑中的地位,通過這種方式將能源在生態建筑中的重要性凸現出來,從能源供應的角度滿足現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最后,作為現代科技發展在建筑設計中的體現,生態建筑逐步體現出明顯的智能化傾向。而這種智能化的實現是將建筑中信息管理與通訊技術轉為自動化模式。因此,做好建筑生活設施與家庭智能化建設的有效連接,利用智能化技術,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將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與發展理念融入到生態建筑的設計之中,將成為未來生態建筑的發展趨勢。
2、生態建筑觀與環保理念在當前建筑設計中的體現
2.1生態建筑中通風、光照等科學的設計
通風與光照作為體現居住環境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改善居住環境的過程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為了提升建筑空間中的通風與光照的舒適度,最基本的手段是對建筑的布局與設計進行科學的構建,通過建筑的平面布局、三維體系構建,利用建筑結構的合理設計增強建筑中通風性與透光率,從而大大提升建筑本身的空氣流通性。同時生態建筑之中對光照條件的合理調控,能夠保證室內采光的要求,同時提升房間自身的溫度調控能力。在生態建筑設計的過程之中,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的外形設計,通過懸掛遮陽等建筑結構,減少不必要的陽光直射,降低光線輻射對于室內溫度帶來的不利影響,并且要與建筑所在地的氣候實際結合在一起,通過科學的分析,對建筑物中的建筑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此來滿足建筑的光照需求。
2.2 進行生態建筑的綠化與水體設計的優化
建筑密度的增加以及建筑布局上的不合理使得在居民建筑區極有可能出現“熱島”效應。因此為了避免熱島效應在建筑區的出現,就需要將生態建筑設計理念融入到建筑整體的各個設計階段中,通過科學的規劃與設計,利用植被綠化與水體資源的科學搭配來降低熱島效應,從而構建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高水平生態環境。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綠化面積的簡單增加。如果僅僅是單純的追求建筑區綠化面積的增加,沒有對水體環境進行充分考慮,其最終的結果難免不能滿足方案設計的最終目的與居住環境的改善,而且還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大量的資金被用于綠化的管理與植被的灌溉,造成了管理費用的增加以及建筑成本的提高。因此為了避免熱島效應在建筑區中的出現,就需要將生態建筑中的綠化與水體環境進行綜合地考慮與設置,充分利用植被綠化與水體環境在降低熱島效應,降低建筑區熱量排出方面的作用,將二者合理搭配,從而在降低整個建筑區熱島效應的同時,降低綠化植被與水體環境的管理費用,減少不必要的財務支出,同時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提升生態建筑的舒適性。
2.3水資源循環利用
水資源建設也是綠色生態建筑小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建筑小區來說,其主要建筑內應有室內給排水系統,從而確保合格的用水供給和暢通的排水處理。另一方面還應有相應的室外給排水系統和雨水處理系統,主要是用于大面積的綠地以及小區內道路路面的養護和澆灑,是保證該小區清潔和舒適的重要物質條件。小區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統是綠色生態建筑設計工作的重點內容,將雨水收集后作為非飲用水系統的使用,是當前綠色生態建筑進行水資源節約和小區環境改善的重要途徑之一,該系統收集的雨水將主要用于景觀綠化處理以及用戶沖廁用水等。
2.4生態技術與材料的運用
在生態建筑小區建設中,應盡量使用綠色建材。建筑材料應盡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資源,同時還要嚴格做到建材的無害化(無污染、無輻射)。應盡量使用本土材料,降低由于材料運輸而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在技術成熟、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使用新材料、新技術,提高建筑的物理性能和使用壽命。
2.5保溫節能墻體的選擇
由于內保溫法的工作效率偏低且施工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容易對二次裝修造成極大的不便利,所以當前采用較多的為外保溫墻體。同內保溫節能墻體相比,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熱工作效率,對建筑結構的保護以及室內空間的節能有著重要的意義。
2.6太陽能利用
從當前我國的太陽能技術發展現狀來看,最為成熟和先進的應用是太陽能熱水技術,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家用太陽能熱水器。另一方面,被動式太陽房以及太陽能空調示范工程也已經初步建成,但是當前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仍然處于初步階段。太陽能熱水器憑借著其低價格和方便性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綠色生態建筑建筑設計中,建筑設計師應對于屋面太陽能熱水系統進行統籌考慮,避免二次安裝和二次投入問題的出現。
結語:
總之,生態建筑理論的建設采用的是先進的建筑學理論,對于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是其主要特點,也就是在建筑物的日常使用過程中,對我們生活中的不可再生資源不產生消耗或減少消耗的一種方式。
參考文獻:
[1]張耀瓏.建筑與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應用分析[J].建筑產業,2015(11).
[2]黃啟城.基于綠色節能理念的建筑建筑設計研究[J].低碳世界,2016(23).
[3]劉建平.試論建筑建筑設計中綠色節能理念的應用[J].建筑知識,2016(07).
[4]王葆霞.新型建筑材料在生態建筑中的應用[J].建設科技,2016(14).
[5]劉志峰.房地產走向技術興業[J].中國房地產業.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