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頂管技術是一項用于市政施工的非開挖掘進式管道鋪設施工技術,其優點在于不影響周圍環境或者影響較小,土方開挖量小,施工場地小,噪音小。頂管技術目前在城市管網施工中運用廣泛,且適應城市發展。文章結合實例,對污水處理系統管網工程的頂管管道施工技術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管道施工;頂管施工;關鍵技術
1、工程概況
石井污水處理系統管網工程——石井河上游(均禾涌、夏茅涌)截污渠箱工程,本工程主線截污管渠線路總長約17.515Km。工程地點位于廣州市白云區石井河流域。石井河上游河面寬度20-30米,支涌寬度約為10-20米。由石井河主涌系統、支涌系統和沿線支涌入流組成。
頂管管道采用專用頂管鋼管和鋼筋混凝土管,鋼管壁厚28mm,每節長6m;鋼筋混凝土管壁厚280mm,每節長2.5m。H、I、F線頂管材料采用鋼管,J、P線頂管材料采用鋼筋混凝土管。F線截污管D3000 ,長度917m,I、H截污管D3000 長度分別為1806m、2378m,J線進廠總管D3000,長2050m,P線尾水排放管D2200,長2032m,采用泥水平衡機械頂管施工,頂進長度最長段在IDW10-IDW11,為239.8米。管頂覆土厚度要求≥1.5D,不滿足要求的管段采用沙包覆壓,直至滿足覆土厚度要求。
2、頂管施工技術關鍵技術分析
2.1頂進施工
(1)工作坑內設備安裝完畢,經檢查各部分處于良好狀態。即可進行試頂。首先校測設備的水平及垂直標高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合格后即可頂進工具頭,然后安放鋼管管節,再次測量標高,核定無誤后,進行管道焊接和接口的防腐處理,然后進行試頂,待調整各項參數后即可正常頂進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做到勤挖勤頂勤測,加強監控。頂進施工時,密切關注頂力、出土量等參數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2)頂進前應先檢查頂鐵安裝是否符合規定,盡可能采用一根長頂鐵。多個頂鐵連接使用時,要保證安裝平直、鎖扣完好,以防頂進時產生偏心荷載,橫向崩開。同時做好洞穴中線、洞底標高以及斷面尺寸的檢查,要確保符合設計要求,頂進中,工具管前端應安排人員值守,禁防在擠壓狀態下頂管,防止管道周圍土體受力不均,破壞直線前進方向。頂進時還要隨時注意油泵壓力表的變化,發現壓力驟然變化時,應停止檢查,禁止強行頂進。
2.2中繼間施工
(1)中繼間的原理
中繼間工作時按先后次序逐個啟動,首先借助最前面的中繼間,將其前方的管路向前頂出一個中繼間頂程,后面的中繼間和工作井內的主千斤頂保持不動,形成后座,這時最前面的中繼間必須排放油壓,將液壓系統轉換為自由回程狀態,后面的中繼間向前頂,將第一中繼間的油缸縮回,前面的管段不動,重復同樣的動作,直到最后再由主頂油缸把最后一段管路推頂上去,同樣的過程繼續重復直到整段管節全部推頂完,管頂推結束后,中繼間按先后程序拆除其內部油缸和千斤頂。
(2)中繼間的組成、安裝、拆除
1)中繼間的組成:中繼間主要有殼體(鋼板制)與千斤頂組成,千斤頂分布固定在殼體上,安裝獨立的電、油路系統,殼體結構強度符合實際頂力要求,周邊千斤頂分布下半部間距小,上半部間距大,中繼間與前后管的連接縫不得大于1cm,中繼間設備拆裝要方便。
本工程中繼間設計推力F0=900t,由18只50t小千斤頂組成,中繼間殼體應有足夠的剛度,其千斤頂的數量應根據該段施工長度的頂力計算確定,并沿周長均勻分布安裝,其伸縮行程應滿足施工和中繼間結構受力的要求;中繼間外殼在伸縮時,滑動部分應具有止水性能和耐磨性,且滑動時無阻滯;
2)中繼間安裝:安裝前應檢查各部件,確認正常后方可安裝,安裝完畢應通過試運轉檢驗后方可使用;中繼間的布置距離詳見附件計算。
3)中繼間的拆除:
中繼間的啟動和拆除由前向后依次進行。頂管到達終點后,立即開始中繼間的拆除工作,中繼間分段拆除,拆除一段馬上頂進后面的管,預防拆除空間太大造成塌方傷人事故,中繼間拆除完畢后管子即可合攏。
工作人員進入頂管內拆除中繼間時,需啟用鼓風機,經過氣體檢測及小鳥活體檢測符合要求后方可進入管內,防止人員中毒事故的發生。
拆除中繼間前先將千斤頂、油泵、電器設備等拆除,中繼間的拆除順序為:先頂側、再兩側、后底側,拆除后的機器、附件立即返回庫房,清潔整理,保持完好。
拆除中繼間時,應具有對接接頭的措施,若地質情況差,中繼間的拆除比較困難時,中繼間的外殼可不拆除,當在安裝前需進行防腐處理。
3、頂進施工中的重點工序
3.1測量
(1)測量方法.在短距離頂管施工中,井下一般采用短線推長線的方法確定頂進的方向。測量時先用經緯儀將管道中線從地面引至工作坑內,在兩端側壁上埋好中線控制樁,拉上線繩,掛兩個線錘,兩垂線的連線即為頂進的方向,拉一根細線沿兩垂線延伸至管內,管內安一帶刻度水平尺,在水平尺上設一個中心釘,通過拉入管內的細線與水平尺的中心釘比較,即可知管中心線是否偏移,中心釘偏向哪個方向即表明管道偏向哪方向。
(2)測量次數:在頂第一節管時及校正頂進偏差過程中,應每頂進20~30cm,即對中心和高程測量一次;在正常頂進中,應每頂進50~100cm 時,測量一次。
(3)中心測量:根據工作井內測設的中心樁、掛中心線,利用中心尺,測量頭一節管前端的軸線中心偏差。
(4)高程測量:使用水準儀和高程尺,測首節管前端內底高程,以控制頂進高程;同時,測首節管后端內底高程,以控制坡度。工作井內應設置兩個水準點,以便閉合之用,經常校核水準點,提高精度。
(5)一個管段頂完后,應對中心和高程再作一次竣工測量,一個接口測一點,有錯口的測兩點。
(6)為了防止超挖,在開挖洞穴時可采用先小于需求半徑尺寸5~10cm開挖,初次測量后再修至設計尺寸的方法,效果比較好。此法在100m以內的短距離頂管中是可行的,如果超過100m可采用經緯儀或激光導向儀定向。
3.2糾偏
(1)穿墻后管道偏差的大小,將會給以后的工作帶來很大影響。因此管道在前30米的頂進階段,需要特別小心。
(2)糾偏要求:①穿墻和糾偏階段要求每頂進20cm~50cm左右測量一次。正常頂進階段為100cm左右測量一次。②工具管糾偏應在頂進過程中進行。③應繪制工具管測點行進軌跡曲線圖來指導糾偏。④管軸線偏差不允許大起大落。⑤采用測力糾偏的原理,勤測微糾,一般情況每次糾偏角度不大于0.5°,以適當的曲率半徑逐步的返回到軸線上來,做到精心施工。⑥頂進過程中地層中土體的流失過快會造成地面的沉降,根據以往工程經驗,擠壓式工具頭在該土層中應控制使出土量為工具管中進土量的80%~90%。擠壓式施工方法在土質條件較差時使用。
結語:
結合工程實例,總結出我們在施工時嚴格按照公司質量管理體系的規定辦事,按程序文件進行質量管理,按作業指導書進行操作。施工前摸清施工沿線的地下管線的詳細情況,并制定詳細的技術措施。頂進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頂力在允許的范圍內,并留有足夠的安全系數,確保管道的順利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