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話,曾經鼓舞過你我”
我曾經覺得動物界中的某些雄性讓人很難理解,比如獅群中的雄獅,群居在一起的獅群,是由雌獅狩獵和養育小獅子,雄獅整日游蕩、享用雌獅狩獵的戰利品,頗有好吃懶做之嫌。直到有一天,看到一部關于雄獅的紀錄片,記錄者花費六年時間,跟隨拍攝一個由兩頭雄獅統領的聯盟獅群,在這個獅群中,雌獅們負責辛苦狩獵和養育后代,兩頭雄獅則負責守衛領地,阻止外來者的侵入。兩頭雄獅,在那片草原上稱霸數年,一次次靠撕咬搏斗擊退外來人侵者,直到最后屬于每一個雄獅的宿命到來一被更年輕、更強壯的雄獅擊敗至異常血腥而殘酷地死亡。
那畫面十分震撼而驚人心魄,這才感慨世間生命,各有其職,形成平衡。雌獅育子狩獵,內務外勤,帶給獅群最重要的現實生存;而雄獅的天職便是搏斗競爭,維穩獅群并始終確保后代具有最強者的遺傳特征。
這看上去是遙遠而殘酷的動物世界,但其實,如果你最近讀了《人類簡史》這本書,或許會同意作者“人類也是種沒什么特別的動物”的觀點。相比大約一萬年前經“農業革命”進入農耕時代,人類曾有長達250萬年的時間也是過著采集狩獵的群居生活,那狀態,或也類似獅群。農耕以及后來的科學革命所導致進入的現代文明,讓人類在短短的萬年間,拋下了長達數百萬年與自然的共生關系,走上了這世界上唯一的、不知終點卻永不能回頭的文明之路。
這本書中還有一個觀點,就是進人農耕時代的人類,貌似進入更飽足、更繁華的時代,但其實,他們的生活比數百萬年前的采集狩獵時代更苦,更不要說后來科學革命之后的現代社會。這觀點可能會令許多現代人“當局者迷”,但確實令人深思,生命規則,或許換了形式,但內在的邏輯,從未改變。每個生命都有天職,每個人都應該有價值。我們來到這世間,就是為了完成和發揮。這過程,各有各的辛苦,各有不易。
對于現代人,我總覺得,這天職是夢想。追逐這夢想讓你成長有了價值,也可能讓你和你的家庭過上了更好的生活,讓你的人生有了一個更過癮的感覺……當然這過程可能是苦的,動物世界的血腥與殘酷換成了文明社會的競爭與壓力,但是,世界的苦樂從來是參半的,沒有艱苦,哪來快樂?
還好,我們是更智慧一些的人類,苦樂參半的人生,能夠彼此鼓舞。說回這期雜志,我們呈現了_一些創刊十年間曾經鼓舞過一代人的語句,稱之為“悅己語錄”,相信這其中“總有一些話語,曾經鼓舞了我們”。就我個人而言,本期與嘉玲姐的探討交流,對她的一段話深以為然,深深共鳴,她說:“勇敢,是堅信你所設定的夢想。每個人都必須要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不算是一個人生。堅定你的夢想,堅決地走下去。不要受旁人的干擾,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那個結果。”